閆莉麗 汪立極
摘 要:本文闡述了職業院校“雙創”教育的內涵,分析了職業院校“雙創”教育的特征,并根據職業院校培養目標和培養層次給出了“雙創”教育的實現途徑。
關鍵詞:創新創業教育? ? 雙創教育? ? 職業院校
2018年9月,國務院下發《國務院關于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 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業界、學界紛紛響應,各種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有效激發了社會活力與創造力,成為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
職業院校擔負著為國家經濟建設各行業、企業相應崗位(群)培養具備綜合職業能力的技術技能人才的重任。如何將創新創業思維融入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過程中,是職業院校“雙創”教育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職業院校“雙創”教育的理念與意義
“雙創”教育是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它要求職業院校在其培養機制下更加注重人才培養的就業、創業導向,更加注重結合工作實踐的能力本位培養,著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信息分析能力、機遇把握能力、資源整合能力、社會人際能力、抗壓能力等更高層次的綜合職業能力。
(一)職業院校創新教育
職業院校的創新教育不僅僅是創新精神的培養,更是創新能力的培養。職業院校的創新教育更注重與行業企業的生產實際相結合,創新性地解決生產技術、生產組織、產品設計創新思路等生產實際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職業院校的創新教育以學生的創新活動為基本特征,融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培養于具體的學習活動中,提升學生對生產過程或工作流程的獨到的認識、發現能力以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職業院校創業教育
職業院校的創業教育注重在實踐中運用創新能力,并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實現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同時,為走向創業提供必備的政策、知識、技能、職業素養的儲備,以培養具有創業基本素養和開創型個性為目標。
(三)職業院校“雙創”教育的意義
由上述分析可知,創新、創業教育側重點不同又彼此交叉融合。從整體視角看待人才培養與推進,這是職業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也是中國社會經濟增長的必然要求。培養和輸出具有“雙創”能力的技術技能人才與目前行業企業迫切需求相適應。同時“雙創”教育的推進不僅僅激發個人創新創業潛能,還會對企業、社會、國家創新創業潛能形成正向影響,使市場結構獲得持續的升級和改善。
二、職業院校“雙創”教育的特征
創新教育主要包含意識創新、思維創新、技能創新和理念創新四個方面。技工教育在培養學生創新理念和創新意識過程中,側重質疑與思考,通過發散、想象、邏輯、直覺等創新思維培養創造力,著重信息收集、分析判斷、創新知識的運用及整合與創造等技術技能創新的能力。
創業教育主要包含創業意識、創業品質、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四個方面。職業院校在創業教育過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在客觀規律基礎上的主觀思考、獨立性、適應性、創新性、開拓性、市場敏感度、合作與團隊精神等多種創業精神和創業品質的培養,另一方面更要突出信息收集、專業技能、經營能力、社會溝通、實踐運作及把握時機的能力。
職業院校的“雙創”教育是一種實用導向的教育,從創新創業精神入手,以提高創新創業能力為核心,培養學生整體的創新創業素質,以創新性、創造性和實踐性為特征。“雙創”教育過程是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創新創業實踐能力不斷提高、螺旋式上升的過程。
三、職業院校“雙創”教育實踐
建設完善多元立體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直接關系到職業院校“雙創”教育的實踐效果。針對職業院校“雙創”教育的內涵和要求,設置科學的課程體系,深化產教融合,強化雙創平臺建設、科學的人才培養方式及完善的評價體系是“雙創”教育成功的重要途徑。
(一)“雙創”課程體系建設
課程體系是學校教學的中心環節。科學的課程體系設置是“雙創”教育達到預期效果的關鍵。“雙創”課程體系要全覆蓋、分層次,并與專業深度融合。低年級可開設創新思維、創業基礎類通識課程,并以此作為全校全覆蓋課程。對科創、文創、商創、設計類創新等進行分類教育。進入專業課學習后在專業必修課程中設置開放性學習任務,即實現方法不唯一、獲得成果不唯一、評價標準不唯一的學習任務,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將創新思維全程融入到一體化的課程教學中。注重“雙創”課程和思政課程并行,將創新創業意識,創新創業精神有機地與“雙創”教學融合。堅持把創新思維、創業意識根植于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是“雙創”教育實施的關鍵。
(二)進一步加大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力度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分別從宏觀、中觀、微觀層面將產業與教育、企業與學校、工作任務與學習任務相融合。
目前,很多職業院校基本形成了校企緊密對接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了教學過程對接生產過程、師生角色對接工作角色、教學環境對接生產環境、學生作業對接真實產品,體現了“工學結合,知行合一”教學特色。
“雙創”教育的實施離不開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生產一線是的創新創業靈感最佳來源,與生產一線的需求永遠保持最緊密的連接,課題從企業來,成果到企業去。校企合作的深化不應只停留在就業層面。引進設備、技術、工藝及企業導師,多層次、全方位進行校企合作,秉承產、學、研、用的思路,校內組織校外聯動,是職業院校“雙創”教育的最佳途徑。
(三)強化平臺建設、支持體系
“雙創”教育活動是實踐性非常強的活動。科技創新的實踐平臺、創業預孵化平臺、學生創業校內孵化平臺、校外企業孵化平臺缺一不可。職業院校可以著力建設學生社團、技能俱樂部、專業“雙創”工作室、校雙創學院、競賽類基地、校企合作基地、地方孵化基地等各層次、各類型的平臺,在各個平臺間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注重跨專業融合,保障“雙創”教育順利進行,同時在政策、資源、制度等方面予以運行保障。
(四)樹立“以人為本”的科學人才觀
只有通過教師、學校、企業、社會共同參與才能實現創新創業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整合師資隊伍,建立校企師資雙向交流機制,營造校、企、社會創新創業教育氛圍對“雙創”教育的實踐同樣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在學生培養過程中,明確學生是“雙創”教育培養的主體,處處以學生發展成才為主線, 要把科學人才觀融入培育工作的各方面。充分肯定“人才是第一資源,是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樹立“人人皆可成才”的思想,鼓勵學生不懈奮斗、不斷提升與成長。
(五)完善“雙創”教育的相關評價體系
職業院校“雙創”教育是以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為依托的,對于培養指標、培養過程、培養結果均應設計評價指標,及時持續跟蹤評價。
要建立系統、科學、簡明的“雙創”課程評價體系,可比較、可操作、可量化的教學評價體系,結合一系列成果的評價制度。另外,參加創新創業大賽對于在校學生的“雙創”啟蒙與實施有著非常重要的引領與促進作用。鼓勵“雙創”項目參加各級各類創新創業大賽,促進成果輸出,也是“雙創”教育評價的指標之一。
四、結語
“雙創”教育在職業院校實施層面上具有鮮明的技術技能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特點。其成功的關鍵是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的課程體系、教學體系建設,專業、學院、校級“雙創”平臺的合理配置,先進的評價體系和強有力的配套支持體系。
參考文獻:
[1]王正華.“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探析[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23).
[2]張小斌,吳小平. “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雙創”學科建設的思考[J].技工教育論壇,2019(11).
[3] 李瑩.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影響因素與培養策略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9.
(作者單位:深圳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