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宏
【內容摘要】中學地理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融合已是大勢所趨。中學地理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融合具有重大意義,具體體現在三個層面:有利于推進中學地理教學探究式學習的開展、有利于提升學生綜合能力以及有利于提升教師的教學成效。但是,一些現實瓶頸阻滯著中學地理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的融合,亟待克服,可以從轉變中學管理者傳統落后觀念、幫助教師樹立中學地理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融合的正確原則以及提升學生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中學地理學習的自主性等三個方面著力。
【關鍵詞】中學地理教學? 現代信息技術? 多媒體課堂
當下,現代信息技術已經滲入中學地理教學,為傳統中學地理教學帶來了活力。中學地理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的融合是大勢所趨,現代信息技術是中學地理教學改革的助推劑,如何實現現代信息技術和中學地理教學的完美互動,不斷提升中學地理教學成效,是亟待回答的重大時代課題。
一、中學地理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融合的重要意義
1.有利于推進中學地理教學探究式學習的開展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中學地理教學也迎來了自身的改革。中學地理改革的重要一環就是探究式學習方式的引入。探究式學習重視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中學地理教學探究式學習中,學生成為了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成為了學生學習的協助者和促進者。現代信息技術為探究式學習注入了活力,使探究式學習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探究式學習涉及課題確定、課題實施以及課題答辯等環節,在探究式學習的每一個環節中,學生都可以借助互聯網,如搜集資料、建立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的邏輯關聯、解決學習過程中的難題等。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及時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進行指導。
2.有利于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中學地理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它不僅探討事物的空間分布,還探討事物的空間運動及其演變規律。在地理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往往因地理的內容廣,地名多,各種地理事項很復雜,而感到這門課難教難學①,由此可以看出,中學地理學習對學生綜合能力有著較高要求。在傳統的中學地理課堂中,教師多是通過手繪地圖為學生進行講解。對于一些抽象的東西,學生理解起來難度較大。中學地理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的融合不僅有利于中學地理教學自身的改革,也有利于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從而使學生更好地學懂、學好中學地理。一是提升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教師可以借助三維動畫地圖為學生演示長江、葛洲壩、三峽大壩、鄱陽湖等,通過文字、聲音、圖像等元素對感官的刺激,能夠讓學生切實感受到這些事物的空間分布、空間構造以及空間演變,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不斷得到鍛煉和提高。二是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觀察力。大陸漂移、地殼變動的漫長過程可以在數分鐘內形象展現,而火山爆發的瞬間狀態可以通過緩緩地放“慢鏡頭”逼真地進行還原。另外初中生難以建立的地球、月球、太陽的空間關系概念,也可以在電腦虛擬化情境下逐步建立、清晰起來②,現代信息技術把平面的、靜止的地理事物以立體的、動態的、豐富的圖景展示在學生面前,能夠大大提升學生的觀察力。三是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操作能力。現代信息技術給學生地理課程學習帶來的體驗是多維的,既包括知識層面的,也包括方法和技能層面的。比如對某個地理科技發明的網絡演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操作能力。
3.有利于提升教師的教學成效
中學地理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的融合能夠提升教師的教學成效。一是豐富教學手段。現代信息技術融入中學地理教學,可以讓教師在傳統中學地理教學課堂的基礎上借助多媒體新技術進行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進一步豐富教學手段。二是搜集海量教學資料。在知識大爆炸的今天,知識更新速度快,課程講授要求教師必須擁有豐富的知識。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搜索海量教學資料,從而為學生準備內容更加優質的課程。三是增加師生互動性。現代信息技術融入中學地理課程使線上、線下互動都成為可能,大大增加了中學地理教學師生之間的互動性。師生互動性的增強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二、中學地理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融合的現實難題
1.中學管理者未能認識到現代信息技術對中學地理教學的重要性
如前所述,現代信息技術是中學地理教學改革的助推劑,為中學地理教學提供了諸多便利。然而,一些中學管理者未能認識到現代信息技術對中學地理教學的重要性。在他們看來,現代信息技術引入中學地理教學成本較高,傳統的中學地理教學課堂已經能夠滿足學生需要,無需引入現代信息技術。其實不然,現代信息技術已經在深刻改變傳統課堂,能夠使課堂充滿活力和朝氣。
2.教師未能樹立中學地理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融合的正確原則
現代信息技術激活了傳統中學地理教學,但是部分教師未能樹立中學地理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融合的正確原則。一是違背了科學性原則。一些教師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希望通過多媒體技術所展現出的聲音、圖像、顏色等元素吸引學生注意力,這無可厚非。但是,多媒體課件所展現的東西卻與講授東西內容關聯不大,這種僅僅注重教學手段多元化卻忽視了真實教學內容的做法違背了科學性原則。二是違反了適度性原則。中學地理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的融合旨在豐富傳統課堂,而不是排斥。一些教師過度依賴多媒體技術,由傳統的“人灌”變成了“機灌”,而忽視了穩定持久的傳統課堂,這就違背了適度性原則。三是違背了因人施教的原則。不同年級的中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認知規律不同,而有些教師不顧學生特點不同,而采用一致的技術手段,這就違背了因人施教的原則。
3.學生未能自覺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中學地理學習
現代信息技術引入中學地理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在現實教學過程中,一些學生未能自覺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中學地理學習。一是現代信息技術素養不夠。一些學生缺乏現代信息技術素養,不能熟練運用互聯網,并對互聯網存在排斥心理。二是受網絡游戲及其他網絡娛樂活動干擾。現代信息技術為中學地理教學提供了新的授課方式和學習方式,尤其是探究式學習的開展。探究式學習要求學生具備較高的自學能力,然而一些學生受網絡游戲及其他網絡娛樂活動干擾,不能自覺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中學地理學習,導致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優勢難以有效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