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開清
【摘 要】朗讀作為學習語文的重要手段,對學生準確把握文章含意,體會作者的情感以及領悟寫作手法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有效指導朗讀訓練:精彩范讀,激發情感;啟迪思考,明確情感;適時精講,升華情感;靈活批注,豐富情感;及時評說,促進抒情。
【關鍵詞】朗讀;情感;閱讀
朗讀是學習語文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徑,文章中的深刻道理,作者的豐富情感,以及寫作手法的絕妙之處都需要通過朗讀來呈現。也只有通過朗讀才能更好地實現學生、文本、作者之間的對話,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如何有效指導朗讀訓練?
一、精彩范讀,激發情感
范讀是閱讀教學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教師聲情并茂的范讀可以生動展現文章的精神和生命,讓學生有所感。把教師的范讀和學生的討論交流相結合,能讓他們從中思考、品味,可激發其閱讀情感。我在教《永遠的白衣戰士》一課時,通過聲情并茂的示范朗讀為學生創設了一種情境,讓學生仿佛置身于為葉欣護士長送行的人群之中。我用無比悲痛的語氣讀著“科室里似乎回蕩著她那爽朗的笑聲,病人似乎仍感受到她那春風般的關切與撫慰。然而,在萬物復蘇的陽春三月,47歲的護士長葉欣卻永遠地走了。她倒在了與非典型肺炎晝夜搏斗的戰場上。”范讀后,我問學生:“‘爽朗的笑聲”應該是愉快的感情,春風般的關切與撫慰又是多么溫馨的場景,為什么老師讀得反而低沉了、輕了、慢了?”顯然,教師在范讀之后拋出關鍵的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能豐富學生的情感,并使之升華。學生在情感帶動下深入研究老師提出的問題,他們神情莊重地說:“因為葉欣護士長那爽朗的笑聲,人們再也聽不到了。”“病人們再也感受不到葉欣護士長那春風般的關切與撫慰了!”通過這樣的師生對話、生本對話,學生帶著豐富的感情再朗讀課文,自然也會讀得抑揚頓挫、聲情并茂了。
二、啟迪思考,明確情感
課堂上我們往往看到學生一讀再讀依舊索然無味,或情感不夠豐富、真實,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們對文章情感領悟得不夠,而準確地體會文意是領悟情感的前提。在感悟情感之前,教師巧妙地啟發學生思考是非常必要的。一位特級教師在教學《第一次抱母親》這篇課文時是這樣指導朗讀的:
師:文章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話“我愧疚地望著母親那瘦小的臉”中“愧疚”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心中有愧,因覺得對不起別人而感到自責。
師:“我”為何覺得對不起母親而深深自責呢?
生:母親的體重那么輕,作為兒子,“我”卻從未用心留意過。所以,“我”覺得自己不是一個稱職的兒子。
師:是呀,在“我”的眼里,母親肩上的擔子總是那么重,母親總是那么有力氣,然而,我卻從不知道母親的體重從來沒有超過89斤,作為兒子,“我”我深感愧疚。現在請同學們帶著這種感情來讀一讀第四自然段吧。
三、適時精講,升華情感
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絕不是包辦者或旁觀者。要想使學生讀好,教師還必須有針對性地進行精講,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
《天鵝的故事》中有這樣一段:“突然,一只個兒特別大的老天鵝騰空而起……像石頭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撲打在冰面上……接著是第二次,第三次……”一位教師在教學時通過強化朗讀訓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教師請學生朗讀,適時質疑:“從‘像石頭似的和‘重重地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說明老天鵝用力很大,可以說是全力以赴。
師:用翅膀和胸脯拼命地往光滑而堅硬的冰面撞去之后,結果怎樣?
生:老天鵝一定會疼痛難忍。
生:也許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師:本段結尾的省略號又表示什么?
生:又發生了很多次這樣的撞擊。
師:一次又一次以自己的身體乃至生命為代價來破冰,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一只怎樣的老天鵝?
生:勇敢、頑強。
生:視死如歸……
師:請把你們對老天鵝的這種敬意用朗讀表達出來好嗎?
四、靈活批注,豐富情感
語文教學的朗讀訓練,連接著聽說讀寫。讓學生口、目、手、腦并用,是朗讀教學的藝術。
學習《林沖棒打洪教頭》一課,一位教師導讀后,讓學生反復朗讀,讓學生從語言中揣摩、判斷人物當時的內心世界,最后讓學生運用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成果,在每句話的提示語中添加表示各自內心活動的詞語。學生是這樣添加的:
洪教頭(瞥了林沖一眼)向柴進問道:”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個犯人?”柴進(一本正經地)說:“這位林武師非比他人,乃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洪教頭冷笑了兩聲(瞪著林沖)說:“只因大官人好習槍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來依草附木,冒稱武師,找你騙吃騙喝,你怎么能如此輕信呢?”柴進說:“你可別小瞧了他。”洪教頭跳起來(氣勢洶洶地)說:“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較量一下,我就承認他是真教頭。”林沖(起身,雙手抱拳)連說:“不敢,不敢。”
學生對洪教頭、林沖的內心活動捕捉得十分準確。于是教師趁熱打鐵,又讓學生根據添加的提示語進行感情朗讀,學生普遍進入了角色,讀得有聲有色。
五、及時評說,促進抒情
啟發促進創新、啟發創造驚喜。在朗讀訓練時,教師生動而富有欣賞性的評價是開啟學生情感大門的金鑰匙。課文《諾貝爾》中有這樣一段話:“突然,一個滿身鮮血的中年人沖出濃煙,高舉雙手呼喊著‘成功了!成功了!”我在指導學生朗讀時說“朗讀課文不能只停留在正確、流利上,還要做到感情豐富。你讀的對,但你只是興奮地在說‘成功了!還沒有達到欣喜若狂地呼喊的程度。想一想,冒著生命危險完成一項工作后的興奮。”學生又細細揣摩文句,真正讀出了呼喊時的興奮與喜悅。
(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紫莊鎮常莊小學江蘇 徐州 22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