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
【摘? 要】區域活動是幼兒園教學活動的重要部分,也是展現教育理念,發展學生個性的重要途徑。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差異性教學能真正實現“以人為本”,將關注幼兒興趣、特長作為因材施教的基礎,能夠滿足幼兒成長需要。
【關鍵詞】幼兒園;區域活動;差異性教學
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尊重幼兒個性,體現“以人為本”理念,充分利用各類區域活動,順應幼兒情智發展需要,開展差異性教學,能讓每個孩子都能自主學習,體驗到學習活動的樂趣。不過,區域活動差異性教學中還存在一些不足,教師重視不夠,對差異性教學領會不到位,甚至在區域活動中干預過于頻繁,反而讓幼兒喪失了自主探究意識。為此,如何構建高質量的區域活動?如何將差異性教學融入其中?本文現就此展開闡述。
一、幼兒園區域活動與差異性教學的意義
區域活動是幼兒園課程的重要形式。在區域教育設置上,應根據教育目標、幼兒興趣需要,設置不同的活動材料,以更好地推進區域活動的有效展開。如在積木區,設置相應的積木,制定不同的游戲規則,讓幼兒能自主選擇不同的積木材料開展相應的動手活動。在區域活動中,無論是幼兒個人還是幼兒間的合作互動,教師都要關注差異性教學。差異性教學是培養幼兒個性的重要手段,特別是在區域活動組織中,教師不能放任不管,更不能隨意改變幼兒的活動意趣,而是要尊重幼兒的選擇,順應幼兒心智發展需要,給予個性化指導,讓區域活動成為幼兒健康成長的有利環境。因此,其意義體現在兩點。一是差異性教學,突出對幼兒個性潛能的開發,有助于發展幼兒個性。每個幼兒是獨立的,個體的差異性是客觀的。幼兒在成長過程中,特長和興趣也不相同。教師在區域活動實施中,要發現幼兒的個性,充分挖掘幼兒的潛能,給予個性化引領和指導,做到因材施教。如在積木區域活動中,有的幼兒希望搭建高樓大廈,有的幼兒樂于創造橋梁,還有的幼兒熱衷于宇宙探秘。對于這些不同的喜愛和訴求,教師要“因趣而教”,讓幼兒收獲活動快樂。二是差異性教學,有助于幫助幼兒構建認知結構,趨進最近發展區。在不同幼兒的認知世界里,同樣的區域活動,卻能發展不同的認知能力。幼兒個性的差異性,為差異性教學奠定了基礎。教師在指導幼兒活動時,要考慮幼兒的認知水平,把握幼兒成長規律,讓幼兒活動貼近其認知實際,提升教學成效。
二、區域活動差異性教學中的突出問題
在區域活動中實施差異性教學,是當前學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差異性教學的應用,有助于拉近幼兒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學習,可促進幼兒健康、快樂、和諧發展。不過,在區域活動中滲透差異性教學,卻并未受到教師的廣泛重視。第一,很多教師對區域活動的價值認識不足。區域活動應該是幼兒園日常教學活動的重要部分,應該體現幼兒教育理念與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但很多幼兒園,以集體性教學活動為主,將區域性活動列為輔助,忽視區域活動在整個課程教學體系中的突出地位。教師忽略了區域活動的獨立性、重要性,在區域活動組織上,模式僵硬,方法陳舊,甚至由著孩子的性子自主活動,教師不予參與指導。還有些幼兒園,將區域活動等同于課外活動,并未意識到區域活動在幼兒心智、認知、成長中的積極作用。第二,很多教師對差異性教學理念認知不足,單純地將之等同于“因材施教”。事實上,差異性教學與因材施教有差別,差異性教學體現的教學價值更深刻,特別是在區域活動中,一些教師缺乏與幼兒間的溝通、互動、指導,喪失了差異性教學契機。一些教師將區域活動安全作為主要任務,未能促進差異性教學更好地落實。第三,教師的指導過于頻繁,阻礙了幼兒區域活動學習自主性的發揮。一些教師在幼兒區域活動中,未能調整和確立自身地位。幼兒是區域活動的主體,教師是引導者、觀察者,尤其在區域活動中,教師要尊重幼兒多種多樣的參與方式和學習狀態,并根據幼兒個性、興趣需要,適當、適度、合理地指導,提高幼兒活動質量。但一些教師指導過于頻繁,反而讓幼兒產生“厭倦”情緒,阻礙了幼兒自主探究力的發展。
三、在區域活動中開展差異性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轉變教師理念,提高教師差異性教學認同感
在區域活動中開展差異性教學,首要任務是讓教師理解并認同差異性教學,把握科學合理的個性化指導時機與方法,提升教師的觀察力、指導力。差異性教學理念的培養,要通過培訓活動,讓教師明白差異性教學的重要性,在實踐中落實差異性教學,正確對待幼兒的個性,耐心指導幼兒活動。在平時,要加強對教師觀察能力的訓練,學習觀察方法,了解幼兒的身心差異性、自主表現,并針對性開展指導。教師要明確自身引導者的角色,充分掌握指導時機,不能無所事事,更不能對幼兒的需求不聞不問。要適當參與到幼兒活動中,給予幼兒語言上的鼓勵、提示,啟發幼兒自主活動;針對幼兒間的糾紛、分歧、爭吵,教師要融入游戲規則,說明活動任務,化解矛盾,維護好區域活動秩序。
(二)關注幼兒差異性,發展幼兒個性
在區域活動差異性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幼兒的個性差異,要立足區域活動教育目標,突出幼兒社會化發展,提升幼兒的學習自信,讓幼兒愿意主動展現自己。幼兒間的差異性是客觀存在的,對于同一區域活動,其想法、觀點、認知也有所不同。教師要尊重每個幼兒,鼓勵幼兒自主發展。不能因為幼兒小、認知力差,就不尊重幼兒的獨立性。在區域活動指導時,教師要讓幼兒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使其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參與活動,不能過度約束幼兒的個性,應努力開發幼兒的興趣和創造力,讓幼兒從中積累經驗、發展能力。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改變區域活動僵硬的教學模式,以平等、關愛的熱情,創設輕松、愉悅的活動氛圍,讓幼兒自主融入到區域活動中,降低幼兒的壓力和負擔,為幼兒個性發展創造適宜的環境和空間。
(三)突出教學目標多元化,讓每個幼兒得到發展
在差異性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區域活動內容,設定多元化教育目標,體現目標的差異性,讓不同幼兒都能從活動中獲得成長。區域活動的設計要合理科學,要關注幼兒興趣、個性差別,營造差異性教學環境。如中班幼兒區域活動,可以圍繞“紙”這一主題,讓幼兒探索與“紙”相關的動手實踐活動。在語言活動區,可以布置展示板,介紹不同的“紙”,讓幼兒了解“紙”的種類、特性;引入多媒體動畫,介紹“紙”的用途及作用;在美工區,以“紙”為媒,延伸關于“紙”的創造活動,如剪紙活動,啟發幼兒的審美力;在科學區域,對不同特性的“紙”進行實驗活動,如用“紙”吸收水、油,觀察兩者的差異性。同樣,還可以給予幼兒自主活動空間,發揮幼兒的自身優勢,讓其自主選擇不同的活動,從中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動手能力、交際能力、情感體驗等,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四、結束語
差異性教學在區域活動的組織與高效實施,關鍵在于教師,教師要重視差異性教學,深刻領會差異性教學的意義,并在區域活動中,關注差異性教學,要了解和尊重幼兒的個性差異,要變革區域活動教法,優化區域活動教學內容,科學組織區域活動,讓幼兒從區域活動中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區域活動中的差異性教學,需要教師激活幼兒的自主學習意識,提高幼兒的自尊與自信。在區域活動中,教師要把握好指導時機,構建和諧的師幼關系,尊重幼兒的選擇,不能過度約束、限制幼兒的想法和行為,要創造自由、寬松、趣味、多樣的活動氛圍,促進幼兒互助互學、協同成長。
【參考文獻】
[1]賴彥芬.幼兒園區域活動中差異性教學分析[J].學周刊,2016(24):43-44
[2]白荷葉.探究幼兒園區域活動中差異性教學[J].林區教學,2015(06):118-119
[3]朱穎.幼兒園區域活動中差異性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
(江蘇省高郵經濟開發區幼兒園,江蘇 揚州 22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