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鑫
[摘? ? 要] 老齡化問題是我國當前社會比較突出的問題之一,目前來看仍然缺乏有針對性的解決對策,傳統模式下的養老方法不再適應新時代的養老新需要,需要結合新時代的高科技產物對養老資源和產業進行合理分配與調整,互聯網+技術逐步成熟完善,改變了很多傳統產業的存在模式,提高了產業生產力。本文結合創新驅動視域,對河北省互聯網+養老產業生態系統進行研究探討,致力于推進養老產業的蓬勃發展。
[關鍵詞] 創新驅動;“互聯網+”;養老產業生態系統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20. 01. 084
[中圖分類號] C931?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20)01- 0211- 02
0? ? ? 引? ? 言
人與社會共同進步發展,但是不同時代的人受時代產物影響會有不同的思維和生活方式,隨著年齡差距日益明顯,區別所在也日益突出,不能用舊觀念去審視新的生活方式,也不能以現存的觀念去展望未來。通過觀察養老產業生態系統的發展變化,可以清楚地看見現在的老年人身體素質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加上互聯網產業的高速發展,老年人參與社會的機會越來越多,會積極反饋自己的生活問題,可以說“互聯網+”養老產業生態系統將老年人從社會邊緣向社會中心拉近。
1? ? ? 基于“互聯網+”的養老產業生態系統現狀
互聯網是新時代最具自身特點的產物,它的出現洗禮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也改變了老年人的生活方式。現今基于互聯網技術為老年人設計的物質產物越來越多,互聯網逐步走進并且高度融入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但日常所用并非是互聯網真正厲害所在,互聯網最具魅力的地方是它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為使用者服務,它的綜合性、開放性可以充分地滿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互聯網具備大規模的信息儲備功能,可以及時便利地把信息資源進行整合保存,積極地對養老產業生態系統建設起到協調作用。老年人的養老產業包含了生活的各個方面,傳統養老模式下所使用的媒介不再能滿足新時代的要求,而互聯網的出現剛好對此進行串聯,對社會養老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整合分配,結合大數據創新出最適合當前社會的養老產業發展模式,最高效率地對養老資源進行開發,發揮出新舊養老資源的最佳效果。互聯網產業和其他產業激烈碰撞,改變破舊傳統產業模式的同時也存在著很多問題,需要社會各界以及老年人群體共同努力。
首先,為了更好地進行養老產業生態系統建設,河北省有的城市已經要求構建市級范圍統一的養老服務平臺機構,注重互聯網+技術的運用發展,盡可能地對養老資源進行集中和協調、發揮互聯網+的積極作用。其次,河北省大力支持建設惠民工程,利用此工程對養老信息系統進行統一管理,打破了空間上資源的壁壘,更加直接地為老年人提供醫療資源。在大體上促進了養老產業生態系統的建設和完善。
但在“互聯網+”的應用市場來看,養老產業生態系統還是過于集中在某一個領域,并在此領域垂直發展,沒有顧慮到周圍產業的共同繁榮。除此之外,“互聯網+”式的養老產業大多數只存在于大城市,并且只對其中的某一個項目進行細化研究和服務。也就是說,雖然“互聯網+”的應用市場逐步擴大,但是它所發揮出來的作用和影響是有限的,再加上市場本身的復雜多樣性,很多產業為了謀利而進入養老產業,不是真正地為了建設養老生態系統。最后,當前缺乏對此產業的立法和制度規范,沒有規則的約束,會加劇市場的混亂,不利于互聯網+的養老產業生態系統建設和完善。
2? ? ? “互聯網+”養老產業生態系統建設
構建“互聯網+”的養老產業生態系統的初衷是為了更好地為社會養老服務,憑借突出的優勢對當前社會養老體系進行彌補和完善,進一步形成自己獨特的系統優勢;是為了滿足老年人群體的整體需求,對社會養老資源平均整合,促進養老產業的蓬勃發展;是為了推進養老服務平臺建立、管理和開發利用。
2.1? ?推進養老服務平臺的管理和開發利用
所謂的養老服務平臺,是將老年人的資料檔案進行收集整合,實現老年人信息的電子化,這樣可以及時地對老年人進行掌握、更新和分享跟進。通過養老服務平臺,老年人群體可以改變現在資源分配的現狀,引導養老服務平臺結合個人實際進行資源分配,并且降低資源配置的成本。要想建設養老服務平臺,首先要建立老年人的信息檔案,依靠現代先進的科學網絡技術對信息檔案及時更新跟進,最精準地對老年人進行了解掌握。通過信息的現代化處理,老年人的信息檔案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信息檔案得到最快速的傳播分享,也可以讓養老資源轉化為信息的存在形式在老年人群體中傳播分享,管理者可以根據后臺資料的整合進行分配,獲取準確的養老資源。養老服務平臺還可以對老年人的生活娛樂進行信息管理,通過軟件終端分化管理,安全方便,更能貼近人性化、個性化。
當前可以用來服務老年人的軟件終端在種類和數量上都遠不能滿足社會需求,互聯網+的先進優勢無法得到發揮利用,養老服務平臺也就失去了設立的意義。為了更好地為老年人服務,需要將老年人擺在服務平臺的中心位置,以老年人為根本,建立他們和社會之間的關系紐帶。養老服務平臺要圍繞生態系統為根本,垂直化、水平化的全方位進行建設。在進行服務平臺設立時,要在生活和精神雙層方面同時進行維護,為老年人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務。
2.2? ?加大服務平臺綜合性、開放性和服務性
養老服務平臺加以良好使用,可以推進養老服務充分地進行資源積累,服務平臺要注重綜合性和開放性的開發利用。老年人群體由于生活環境和身體素質不同,對服務平臺的所求也就不同,假若服務平臺不夠綜合,不能滿足老年人的真正需求,設立的初衷便無法實現,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互聯網+的發展進步,為養老服務平臺綜合性的建設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將服務平臺開放性處理,增強了老年人社會的適應能力,將中間方省略或者變成具有選擇性,讓養老服務平臺在競爭激烈的當下具備極高的競爭能力,清晰明化市場需求并不斷滿足,讓老年人群體更好地和社會接觸。
將“互聯網+”融入養老產業的生態建設之中,會給社會帶來極大的變革,推進社會共同進行改變發展。“互聯網+”為服務平臺的管理維護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手段技術。信息化大數據的存在讓所有的服務行為都留有痕跡,事后還有評價和分享系統,讓服務平臺更加的人性化和透明化,讓服務效果更加的顯著突出。
3? ? ? 建立健全制度設施建設
“互聯網+”在給養老產業生態系統帶來便利的同時,也附帶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大數據產業的高速發展,讓參與其中的人的隱私信息得不到保護,隱私信息安全問題需要得到重視。老年人群體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中,很難做到保護自己的隱私,面對一些詐騙信息和騙局更是屢屢上當,沒有應有的辨別能力,因此對互聯網相關制度設施的建設不能缺少,要保證有法律可以依靠,當前對網絡違法犯罪行為還沒有專門的法律法規去約束,相關的立法部門要加緊此方面的立法需求。
開放和自由是互聯網最突出的特點,其中包含著各種各類復雜的文化內容,監管部門不方便更不容易做到全方位的監管,但是養老服務平臺的管理者可以對文化信息輸入設置一定的門檻、對文化信息進行控制和篩查,在根本上防止老年人被負面的網絡信息所困擾。另外,可以建立健全監管舉報制度,對消極信息和違法犯罪行為進行積極舉報監管,讓老年人和其他的網絡參加者一起肩負起凈化網絡環境的責任,增強老年人的社會參與感。除此之外,要加強對網絡工作人員的監管,網站的工作人員對老年人的信息可以直接接觸,部分人因為金錢利益會進行信息買賣,假若不對他們嚴格地進行規范,將會阻礙養老產業生態系統的建設。光靠制度設施的規范監督不足以完全保證老年人的養老產生健康發展,還需要老年人群體自身掌握相關的網絡知識。
對養老產業生態系統內部進行建設時,也要注重監管機制和報酬機制的實際執行,報酬機制的設立依據老年人群體的自由意志,是對有償服務的總結和消費。為了更好地完成互聯網+養老產業生態系統建設,相關的設施基礎要跟得上發展步伐。我國的網絡技術在世界范圍內居于前列,生產成本逐步降低,山寨盜版也逐漸退出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但是專門為老年人服務的智能設備還是停留在最基本的層面上,這些只能滿足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需要,不能讓他們真正接觸到社會發展最先進的那一部分。
正是因為當前養老產業存在很多問題,所以建立健全養老產業生態系統的制度設施建設非常重要。老年人作為弱勢群體,需要社會和家人的加倍關注,需要相關部門做好監管和監督,堅持把老年人群體放在中心位置,為養老產業生態系統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4? ? ? 養老產業生態系統的完善和發展
建立“互聯網+”的養老產業生態系統,是為了實現老年產業的穩定健康發展,將互聯網加入產業可以推進產業的改革發展,但是產業內的參與者要有可觀的利益才會積極配合。“互聯網+”的養老產業生態系統在建設時,要注重將利益和公益結合,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路線,不能強求參與者為了公益而公益,這樣會打擊參與者參與養老產業生態系統建設的積極性。在進行建設時,利益幾乎是所有人的追求,為了獲取更大的利益,就要加大對網絡安全的重視,想辦法解決目前支付環境不安全等問題。養老產業生態系統強調整體的可持續發展,單憑任何一方主體都不能推動整體的發展進步,需要整個社會以及老年人群體自身共同的改造,通過相互作用推動養老產業生態系統的完善和建設!
主要參考文獻
[1]于瀟,孫悅.“互聯網+養老”:新時期養老服務模式創新發展研究[J].人口學刊,2017,39(1):58-66.
[2]孫建娥,張志雄.“互聯網+"養老服務模式及其發展路徑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9,48(3):46-53.
[3]耿永志,王惠穎.“互聯網+養老”服務模式發展研究:轉型、融合與新業態[J].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17,19(4):36-41.
[4]周紅云,董葉.“互聯網+”推動養老服務精準化的機理及實現路徑[J].中州學刊,2019(3):60-65.
[5]耿永志,王曉波.“互聯網+”養老服務模式:機遇、困境與出路[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34(4):109-114,122.
[6]彭馨馨,潘冬.養老基地互聯網眾籌融資創新模式研究[J].會計之友,2017,(3):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