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春
摘 要:語文課堂需要郎朗的讀書聲。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必須重視對學生朗讀的指導與訓練。本文圍繞朗讀中需要注意的停頓與節奏、多種形式凸顯學生的個性、如何評價等三個方面,對提高學生朗讀能力的方法展開詳細的闡述。
關鍵詞:語文教學;朗讀能力;訓練;方法指導
朗讀是學生積累語言的一種手段,朗讀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主要途徑之一。就文學作品而言,朗讀是感悟、體會的起點,是學習文本的重要方式。朗讀可以對學生進行熏陶、感染,通過朗讀傳遞文本中作者的情感、學生的情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感。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應加強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注意朗讀中的停頓、節奏
為了讓學生讀得連貫,讀出情感,教師要反復訓練學生誦讀,讓其體會語言文字的美。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先讓學生學會控制語速,然后掌握句子間的停頓、語氣、重音等有關閱讀知識。教師出示一個片段,讓學生讀,讓他們評價某某學生哪個句子讀得好,哪個句子讀得不好,應該如何讀。
讀熟、讀正確是朗讀的第一步,學生應脫離唱讀、指讀這種現象,朗讀是由單個的字到句、段、篇的過程。學生朗讀并不是單純的念單個文字,而是以敘述的語氣“說”故事情節及細節、心里的想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師不要把過多的精力放在語言文字的表面,還要讀出文中中的思想情感及人物的內心世界,讓作品中描繪的人物形象展現在學生面前,文中的美景用現在讀者的頭腦中,文中述說的故事好像自己經歷過。
教學古詩詞時,有的教師認為古詩詞難教,講半天學生也理解不了,于是乎,教師的主要教學模式是死記硬背,教學任務是:學生背誦古詩詞、詩句意思及古詩詞表達的情感等,為了背誦而讀,學生不能進入詩詞中描繪的意境,讀起來比較沒有情感、節奏,顯得有點造作,這就需要學生多讀,反復誦讀、品味,就會理解詩詞深層次的含義,理解隱藏在古詩詞背后的深意。教學《惠崇春江晚景》一首詩,學生預習后,教師引導學生劃出古詩的節奏并標出重音。學生再分組讀,通過反復朗讀掌握古詩的節奏,學生能讀出古詩的抑揚頓挫之美,讀出古詩的神韻。在讀的過程中注重節奏及重音,學生領悟江南的春天的美景。
二、借助多種形式的朗讀,突顯學生個性
讀是培養學生語感的一種方式。學生通過大聲地朗讀,把書面文字轉化為口頭語言的過程。借助朗讀學生真切地領悟作品中的情與景,借助有聲的語言詮釋其內涵,領略語言文字的魅力,感悟作品中的美,促進學生語感的形成,升華學生的情感。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朗讀要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文學作品要讓學生反復讀,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聽到朗朗讀書聲。
如果只是一種形式的朗讀,朗讀中常用一種腔調,長此以往,學生就會產生厭煩心理。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文本內容及體裁不同,做到閱讀要有新形式,閱讀篇目要有新花樣。童話題材的文章,教師可采用講故事的方式引導學生讀;散文類文章教師可選用一段舒緩的音樂進行配樂朗讀;有的文章對話較多,學生可分角色讀:說明類文章,學生可采用自述的方式進行讀,總之,教師可采用多種形式的讀,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小學階段教師范讀學生來說尤為重要,小學生模仿能力強。因此,教師朗讀的語氣、語調、神態、動作等,都對學生有直接的影響。這就需要教師要認真分析、研讀教材,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調,把握文章的節奏、標點符號間的停頓等,提高其朗讀水準。教師要做好范讀的作用,教師在范讀過程中,能糾正某些字的讀音,教師表現出的情感往往能感染到學生,學生被教師帶入文中的情境,這正是范讀的意義所在,讀出自己的感情。
三、有效評價,能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1.鼓勵性評價。教師的朗讀評價,直接影響著學生朗讀。這就需要語文教師評價語言要中肯、技巧、機智。尤其是面對低年級學生的閱讀,教師的評價要有激勵性。小學生喜歡得到別人的鼓勵、贊賞,教師的鼓勵、微笑、都給予學生自信,獲得前進的動力。教學《陶罐與鐵罐》一文。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一女生在讀鐵罐奚落陶罐時沒有將鐵罐的傲慢及惱羞成怒的語氣讀出來。經過教師的鼓勵。學生再讀時,略有鐵罐蠻橫、不講理的語氣。教師繼續鼓勵,學生又讀,語氣、神態明顯有進步。經過教師的鼓勵,果小女生超越了自己,讀得很好。學生都希望自己獲得成功,希望得到別人的承認、贊揚。激勵性評價語言是教師對學生的激勵和希望,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的信心。學生朗讀時,教師要適時、適度地做出評價,及時發現學生朗讀的閃光點,加以鼓勵。
2.指導性評價。低年級學生沒有朗讀基礎,朗讀技巧需要教師逐步指導,朗讀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因此,教師在進行朗讀評價時,僅用“棒極了”“真好”等語言泛泛而“評”,是很難達到朗讀評價的目的。教師要及時地對學生給予指導,充分肯定學生讀得好的地方,巧妙地指出不足與需要改進的地方。教師應針對學生朗讀情況,及時指出了學生的長處和不足。教師在不挫傷學生積極性的前提下,幫助學生讀正確了字音,讀通順了語句,讀準了節奏,讀好了感情。在這種富于指導性的評價語言中,學生習得了朗讀要領,強化了朗讀技能,朗讀水平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3.評價要有童趣。小學生情感豐富,富于形象思維。因此,教師在進行朗讀評價時,也要從學生的童心出發,傾心營造與他們心靈相通的情境,評價語言力求融教育性、知識性與趣味性為一體,富有童真童趣,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朗讀的主動性、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樂于接受。富于童真童趣的評價語言切合了學生的年齡特點,整個課堂教學氣氛熱烈而又愉悅。學生在歡笑聲中,朗讀水平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鄒克波.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有效策略——核心素養觀照下的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實踐策略[J].小學教學研究,2018(35):60-62.
[2]葛桂紅.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訓練的有效措施探究[J].華夏教師,2018(27):64.
[3]耿雪云.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策略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7(48):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