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鳳梅
摘 要:在核心素養的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既要注重學生語文知識的學習,錘煉學生的語言語言能力,也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能夠參與到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感受語文文本的魅力,鑒賞語文文本中的意境,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素質的發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語文;閱讀教學
當前,以核心素養為主導的人才培養是已經成為素質教育改革的共識。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能力的培養已經成為教學活動的重要任務。本文基于當前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系統闡述閱讀能力的培養方略,以便為提高學生語文的閱讀能力提供有益的參考。
一、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
1.語言的建構與實際應用。高中語文是為大學階段打基礎的一門學科,語言的建構有賴于日常生活實踐的積累和運用。高中語文教學要做到梳理和整合各種語言文字,深刻了解其內在特征和應用規律。高中語文作為一門學習母語的學科,學生們更要注重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具體地說,聽說讀寫四種語文能力都要過關,要以“聽說”加強“讀寫”,在四種能力均達標的基礎上,方能在適當的語言情境中高效準確地運用語言文字加以對話溝通。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將自己近期所閱讀的課外讀物之心得體會落實成書面文字的能力。
2.提升語文思維。毋庸置疑,不用學科所培養的思維各不相同,語文思維的提升是語文學科所要達成的重要目標。“語文思維”看似是一個抽象、籠統的概念,其實是一個具體、直觀的概念,主要指學生們借助邏輯思維、創造性思維、辯證思維有效地指導語言文字運用的思維能力。高中語文教學就是要穩步提升閱讀能力,不斷地對文本內容進行梳理,進而充分地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這些均與語文思維能力的訓練密切相關。
二、策略
1.語言的建構與應用需要不斷積累。高中師生普遍感受到,語文是一門依靠積累不斷學習、進步的學科。作為一門學習和研究母語的重要基礎性學科,高中階段無論是考試還是高考,語文幾乎不會考到教材上原原本本的課文,而是考察與教材難度相當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這就需要教師進一步加強學生的語言文字建構和應用之能力,自覺深化對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理解。例如,在講解《廉頗藺相如列傳》時,教師可提醒學生們反復誦讀有關廉頗負荊請罪的句子,并鼓勵大家結合自身生活體驗及文本的具體內容,思考負荊請罪的整個場景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分別是怎樣的。體會場景描寫的用詞用語,進一步掌握文言詞匯。學生們通過分組討論,通過多次誦讀相關文段,在深受主人公人格魅力感染的同時,更熟悉地掌握了語言建構的技巧。對于這類文言文,教師要舉一反三,深切地意識到僅憑課堂上的精讀和講解,很難在短期內使學生們體會文言文語言建構的方法。所以,可根據學生掌握情況,安排學生們閱讀《陳涉世家》等相關人物傳記,依靠課外文本的輔助,幫助學生們提煉文言文語言用詞方面的習慣和規律,使孩子們能夠在日常閱讀全新的文言文時可以利用已掌握的語言建構方法,較為準確地翻譯文言文選段的大義,這對于學生們語言素養的提升是大有幫助的。
2.全面挖掘文本以培養語文思維。高中語文課堂上要接觸不少的議論性散文,文中通常會融入作者的思維邏輯乃至價值追求,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和研究文章的思維脈絡并體悟文章中所蘊含的作者思維,精確地捕捉文章精髓與內涵,穩步提升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例如,學習荀子《勸學》時,作為一篇有代表性的文言議論文,文章很明顯在總體上呈現出了縱橫交錯的思維套路。作者一開始已經申明了主旨,那就是“學不可以已”的論點,接著從意義、作用和治學方法態度等分別論述,條理清晰,有力地論證了論點,體現了鮮明的邏輯思維。假若學生能夠通過學習這篇課文,進而掌握議論文的寫作順序和議論的層次,那么對于今后的閱讀和習慣無疑是大有裨益的。又如,在學習魯迅《拿來主義》時,通過閱讀“拿來主義”者對待文化遺產之態度的文段,體會魯迅先生辯證分析的思維,通過精讀與略讀相結合,能夠體會到事物均有兩面性,要對事物進行辯證地分析,而不是片面地分析,這種思維無疑對于閱讀還是寫作都是大有助益的。
3.傳統文化的融合。中華傳統文化作為民族傳承之魂在現代的教育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在高中語文知識的學習過程中,結合中國傳統文化能夠有效的促進學生對文化的傳承和發揚,結合教材的優勢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促使學生領略到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為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奠定基礎。并且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有效的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促進寫作素材的積累,提升學生的作文書寫能力和閱讀能力。
4.增加地域文化教學,帶領學生開展各類活動。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和相關的文本,在閱讀教學中增加地域性文化,可以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親切感、歸屬感,進而更加主動的閱讀和學習。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開展與地域文化有關的活動內容,通過趣味豐富的活動來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同時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開展“贊美家鄉”的活動,學生可以搜集與家鄉有關的散文、詩歌、小說等,也可以根據新聞報道等內容進行相關的文學創造,然后將創作的作品在課堂中展示。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對自己的家鄉生發更濃烈的情感,同時增加對來自不同地方同學的家鄉的了解,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體驗,使學生能夠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三、總結
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以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為基礎,從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等多個方面入手,既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還要豐富教學的方式方法,使學生可以更加積極主動的閱讀文章和書籍。
參考文獻:
[1]鄧可成.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漢字文化,2019(12):91-91.
[2]祝耀安.大數據時代中學語文智慧課堂行動與思考[M].北京:團結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