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瑤潔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作為現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方式,多媒體教學方式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提高學生的理解意識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如何將多媒體技術應用規范化,讓它發揮應該發揮的作用,這就需要教師對該問題的不斷探究。本文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了幾點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發揮作用的策略,希望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多媒體技術;有效運用探究
科技發達的如今,多媒體技術的成熟與應用使得人們的生活狀態和理念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教育上,多媒體技術也走進了學生的課堂。
在傳統的課堂中,教師進行教學的媒介主要是黑板、教科書,其使得教學過程受到了制約。多媒體的運用對于學生積極性的激發與理解能力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課堂使用多媒體技術也就成了必然趨勢,下面就多媒體技術教學策略進行分析。
一、創新教學理念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學生成為了教學的主體。小學語文學科是小學階段設置的課程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對學生的認知能力的發展有重大的促進作用,因此對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有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教學理念是將教育者為中心,對學生進行教育,學生在這樣的教育下十分的被動,那么也就得到充足的發展。
因此教師的教學理念要發生變化,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創新教學手段。教師要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多媒體技術的輔助下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以確保學生語文學習中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提升語文教學的效果。
舉個事例,在教學《手術臺就是陣地》這篇課文時,傳統的教學中,學生對于抗日戰爭的斗爭只停留在課文的描述中。然而在多媒體技術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先搜集和白求恩有關的故事,然后在課堂中進行展示。教師可以針對學生搜集的故事通過多媒體搜集視頻給學生一個直觀的表現,讓學生能更加深刻的了解愛白求恩對中國解放事業作出的杰出貢獻。在講述完后可以針對課文提出問題進行探討,最后再進行一個課文知識的總結,讓學生產生與課文中白求恩情緒的共鳴,實現對課文的全面理解,以提升教學質量。
二、豐富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豐富化是多媒體技術引入課堂后帶來的變化。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學的內容是通過黑板、教材來展示的,然而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對于黑板、教材上的內容純文字的描述很難理解透徹,因此出現了與教師期望的教學效果的偏差。
在現代教學中,對于多媒體技術的有效運用就要求教師要通過其豐富教學內容,在確保教學的主要內容不變化的情況下豐富內容的形式或者包含的情感。豐富教學內容后,學生就能更好的建立起對課程內容的具體化形象,從而更好的理解這些內容。
舉個例子,在講述《地震中的父與子》時,這篇課文詳細的描述了地震時發生的具體狀況,展現了人類在自然災害下的渺小與地震中父親與兒子的深厚情感。在傳統的教學中,學生對于地震沒有一個確切的概念,因此對于課文中父親與兒子產生的深厚情感不能理解。在多媒體技術教學課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地震的視頻,讓小學生通過視頻能真正的感受到人類在地震中的渺小與地震表現出來的震撼。
通過這樣的形式豐富教學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從真切的體驗中理解為什么地震中父親與兒子會產生這種情感。豐富教學內容是對多媒體技術的有效利用,促進了學生語文能力的全面發展。[1]
三、提高課件質量
從多媒體運用到教學過程中后,教師的備課形式就發生了變化。傳統的備課方式是教師翻閱課本,將自己這節課需要講授的知識以及如何開展教學活動寫在備課本上;多媒體技術引入后,教師備課就是對于課件的制作,將需要講授的知識搬到課件中。因此在進多媒體教學時,課件的質量就直接影響了教學過程的開展和教學質量的提升。
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教師的課件制作的十分的簡陋,很大一部分教師在進行課件的制作時就將教材上的內容生搬到課件上,混亂的排版以及課件形式雜亂都導致了學生學習興趣的降低,影響了整體的教學質量。[2]因此要將多媒體技術進行有效的利用,就要保持課件的質量和課件的合理性,從而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提升。
例如在學習《桂林山水》時,教師在進行課件的準備時,就可以在課件中準備一些桂林山水的圖片和視頻,促使學生通過直觀的觀察,對桂林的山水能有情感上的體驗,能真切的感受到環境的魅力。
除此之外,教師不僅要避免課件的單一性,還要保證添加的有趣的東西不能占據主體地位,要分清什么是主什么是次,從而增加語文學習的邏輯性,提升整體的語文教學水平。
四、總結
多媒體技術對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學實踐中也驗證了這種重要性,因此教師要充分的認識到多媒體技術引入語文教學的必要性,并分析自己出現的問題,進行策略的探究,從而才能保證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利用,促進學生的語文方面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莫章玲.淺析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未來英才,2016(15):336-336.
[2]鄧羅平.淺析多媒體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J].作文成功之路,2016(3):8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