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萍
摘 要:我國基礎教育改革逐漸走向深入,小學英語教學也在教改浪潮中發生了很大變化。作為小學英語教師,必須要具備先進教學理念,增強運用語言的能力,并不斷提高教學教研能力來適應教學改革。本文即圍繞以上內容展開闡述。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師發展;專業化;策略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有這樣的體會:小學生一開始對學習英語興趣很大,后來就兩極分化,甚至有的學生對英語課程出現反感情緒。這一問題常常困擾著教師。通過不斷反思與探究,導致這一現象最關鍵的因素是教師自身專業素養亟需提升。小學英語教師要有聽、說、讀、寫基本技能,還應有專業知識,要提高教師的綜合專業素養。
一、小學英語教師要有先進的教育理念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教師自身的教育理念,直接影響著教師的言行,還對教育的性質、狀態有間接的影響。先進的教育理念就是指教師在理解本職工作的基礎上生成的一種教育觀念及理性信念。從宏觀角度來說,教師觀、學生觀、教育教學觀都隸屬于教育理念的范疇;微觀視角來看,教育理念的范疇有學生的學習信念、教學信念、學科信念、教師教學信念、教師自身的信念等。
先進的教學理念應致力于發掘學生的潛能;發展并培養學生個性,促進其健康發展;為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需要不斷學習;不斷提升教師、學生的基本能力,所有這些作為具有先進教育理念的重要任務。小學英語教師要正確認識、看待學生,他們有缺點、幼稚,但他們活力四射,他們在教學活動的地位不可替代,教師在教學中應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突出其主體氣味、尊重學生間的差異性。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教學活動、主動探究學習英語知識,培養與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使他們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增強發現、探究、解決問題、進行反思的能力。
教育理念影響著教師的言行,教師擁有的知識直接左右著其個人的教學行為。教師認為自己是施教者學生是接受者,在教學過程中就向學生硬性灌輸英語語言;把學生當成“合作者”,教師會采用不同方法激發其學習熱情,引導他們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讓課堂教學煥發新的活力。
二、小學英語教師具有運用語言的能力
英語標準中關于教師的語言技能也有明確規定:教師要有聽、說、讀、寫等綜合能力。根據學生心理需求,對于低年級學生,教師應具備語言技能為:在聽中做,唱一些幼兒英文歌;能組織用英語表演;用英語進行表達;能聽懂一些英語并進行簡單交流等。面對高年級學生,教師應具備的語言能力為“聽、說、讀、寫等。進行英語交流必須具備聽、說、讀、寫這四種基本技能,教學中應重點培養這四種基本技能。因此,教師應進行與英語教學有關的專業活動。
聽是理解英語語言的基礎,聽是說的前提,聽是理解英語這一語言的過程;“說”是運用英語語言進行表達,輸出英語的能力;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讀理解文本內容,讀的過程是辨認英語單詞及語句并將這些符號中的信息進行輸入;寫是綜合能力的具體體現,是運用所學的英語語言進行表達自己的想法、思想,輸出語言的能力。
小學英語教師應具備的基本能力:較強的聽力能力、反應能力,能準確地提煉語言信息并把握語言的基本結構,并引導學生讀,教他們學會讀的方法并掌握讀的技巧;教師說英語的程度對學生有直接的影響,影響他們聽的能力、表達能力。小學生有很強的模仿力,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初學英語階段,教師說英語的語音、語調不標準,小學生又如何能說標準呢,直接影響以后英語的學習。因此,教師應擁有良好的英語語言素質,語音要規范標準,讀英語時語速要適中,語調應根據語句表達的不同,語調也有變化。教師讀的過程是學生學習的過程,因此,教師的讀應規范性、示范性。
小學英語教師要具備讀的能力,能快速瀏覽一些英文刊物及簡短的小故事。每天閱讀一定數量的英語片段或短文,能從中提取文章主要內容,并能用英語進行表述,能正確理解所讀內容的含義。寫是綜合能力的體現,也是一種英語活動,是指教師能運用已有的英語知識進行再創作、加工的過程。教師同時具有指導學生寫作的能力,對他們的英語小創作進行語法、句型等方面進行必要的指導。
三、小學英語教師具有較強的教學能力
英語標準中明確指出:英語教學要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教學重點應方在培養學生在特定的語境內領悟英語語言并使用其進行“說、寫”的能力。根據教學目標、學生的認知及心理需求,課堂教學應遵循趣味性、交際性、情景性、情感性原則。由此可見,小學英語教師不僅應具備教育教學的共性化能力和英語語言的一般能力,而且還應具備適應小學教學要求的特殊個性化能力。表演能力:教師能充分利用肢體、體態等語言,以豐富的表情和協調的動作表達意義或情感,繪聲繪色進行教學的能力。
繪畫能力:小學英語教師用最簡單的線條和幾何圖形來概括各種事物形象的“寫意”繪畫藝術。教學過程中,教師邊講邊畫,展示事物的變化,能起到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興趣的作用,具有風趣幽默、生動直觀的特點。簡筆畫能變抽象為具體,變復雜為簡單,符合小學生直觀形象思維的心理特征。
組織游戲能力:小學生喜歡做游戲,游戲充分調動他們的非智力因素,將英語教學交際化、游戲化,寓教于樂,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有效。游戲組織能力既是新課標對教師的要求,也是小學教學實踐對教師的要求。
歌唱能力:英文歌曲在學習英語中有著特殊的作用。英語語音語調的訓練及朗讀能力的提高離不開音高、音長、重音、節奏、連讀、失去爆破等知識和技能。英文歌曲的教唱能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善于模仿的小學生培養語言興趣,增強英語語感、豐富和活躍課堂氣氛。
參考文獻:
[1]馬靜.農村小學英語教師的現狀透視及改善策略[J].英語廣場,2018(12):140-141.
[2]姜知宇.小學英語青年教師研修共同體建設的實踐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39):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