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影
摘要:數學課程的性質就要求這門課程的教學在教學組織的方式方法和具體的教學效果上講求邏輯性和科學性。但在小學的學習階段,學生的思維方式以形象化思維為主,這給小學數學課程的實際教學開展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結構化的教學模式,是按照學生對于數學課程的基礎認知程度,通過對數學理論課程體系的梳理和總結,形成一個完整且具有系統性的教學流程,輔助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具有邏輯關系的數學知識的梳理和學習達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同時,也優化數學課堂的教學組織規范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結構化教學;評價分析
引言:
結構化教學是一種與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有所區別的教學方法。在具體的實施中,這種教學方法的應用能夠幫助學生建立一個更加完善的數學學習思路,并且幫助學生建立一個系統的數學知識學習觀念和方法,為切實提升學生的數學課程學習質量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結構化教學方法的應用意義
(一)幫助學生建立一個科學的數學知識體系
在結構化教學的背景下,需要教師結合傳統的數學知識體系,從具體的數學課程內容出發進行總結和分析,在科學的邏輯關系的指導下對數學知識的教學內容和流程進行重新規劃。在應用這個教學方式不斷地對數學知識體系進行總結和完善的過程中,實際上也是教師幫助學生建立一個科學的數學知識體系的過程,經過總結分析后的知識體系在整體的應用中能夠保證取得更好的效果,這也符合學生的數學知識理解和學習思維和順序[1]。
(二)豐富數學課程的教學思路和方法
從性質上來講,結構化教學是來源于西方的一種新型的教育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的加入,本身就是對小學數學課程教學方法的一種豐富和充實。從性質上來講,數學教學方法的應用在小學階段本來就要求具有一定的靈活性。教學的開展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則新的教學方法的應用也是具有很高的必要性的。
二、結構化教學的具體實施與評價
從實施流程上來講,結構化教學方法的實施需要把握好以下三個方面的要素,第一,連續性。第二,關聯性。第三,循環性。下文結合具體的課程內容對這幾方面的結構化教學要素進行具體分析。
(一)基于連續性的分析
本文所分析的連續性,最基本的內涵是指相接連續,如果進一步對連續性的特點進行細分,可知包括了起點連續、元素連續、目標連續等多個評價環節。例如,關于起點連續的評價,主要的標準是,要求在評價中分別找到基于數學教學顯示的起點以及邏輯經驗的起點。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選取適當的教學內容作為切入點做好教學引導,不僅要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應當從激發學生的主觀學習意識出發進行努力,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2]。關于連續性要素分析內容,具體如下,所謂的學習起點,可以是相關的數學基礎知識,也可以是從學生的實際日常生活出發為起點的切入點,從而激發學生對于與之相關聯的新知識的學習。例如在小學數學課程《四則運算》的學習中,教師就可以結合前期已經學過的簡單的加法、減法、乘法、除法的較為基礎的內容字教學中作為前期導入的環節進行引入,因為從性質上來說,四則運算屬于前期這些簡單運算方法的一個基礎和初步知識,教師在引入更為復雜的四則運算的內容之前,通過復習和回憶的方法讓學生對于已經學過的簡單的兩則運算的內容進行復習,對于進一步學習新的數學知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不僅能夠減低學生對于數學知識學習中的困難感,也更容易讓學生感受到前后知識內容之間的聯系,從而激發其探索學習的意識。
(二)基于關聯性的分析
所謂的關聯性是指在帶領學生分析問題的過程中,注重尋找具有關聯性的因素和條件,從而通過關聯的方法找到解決數學問題的科學路[3]。具體的來講,關聯性的要素也有多種不同的內容結構,主要包括了內容關聯、方法關聯、活動關聯三種類型。以活動關聯為例,其在評價中的主要內容包括了實踐活動與學習思考過程的結合。主要關注的重點在于學生在參與教學的過程中是否將個人的思維進行了充分的調動,并且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是否獲得了良好的切身體驗。關于評價的解析,主要是側重對于學生的實際要求的角度來說的。從學生的角度來說,這種評價的重點在于學生將思維過程向實踐過程轉化的實際情況。也就是說,考察學生針對具體數學知識進行思維信息向數學模型轉化的過程。具體到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來,例如,在小學數學課程《圖形運動》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按照觀察、思考、繪圖操作,最終應用的流程組織教學的開展,這一過程也符合小學生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轉化過程,學生通過直觀的圖像觀察對于圖形的運動有了初步的理解,隨后在進入教師引導下的思考過程中實現具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轉化,主要針對形象化的知識內容背后的數學邏輯和原理進行思考和重組[4]。再進一步的通過繪圖和應用的階段,更加深刻的理解圖形運動的意義。
(三)基于循環性的分析
所謂的循環性,主要包括了練習循環、總結環節、延伸環節以及實驗應用環節這幾個主要部分。所謂的練習循環,主要是指針對數學習題的練習,而在總結環節,這主要重視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到了延伸環節,則其重點在于鼓勵學生結合個人的學習實際提出具有發散性的問題。最后,在實踐中大膽進行創新思考,并進一步組織模擬實驗,是非常重要的循環步驟。總的來講,循環性的教學環節在整個的教學階段中屬于總結性的環節,是在學生的基礎學習效果達到了良好的效果后需要注重的重點問題。
三、結束語
總的來講,數學結構化教學的過程,需要教師結合不同的環節在具體的教學實施中明確思路和方法,并且結合不同的環節提出具體的教學思路。結合不同的數學課程內容采用不同的評價和觀察方法,為規范整體的小學數學課程教學的流程,提高其系統性和規范性提供動力。
參考文獻:
[1]陳傳興.踏著“結構化學習”的階梯成長——福建省第二屆“明師之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活動綜述[J].小學數學教育,2018 (21):57-58.
[2]萬兆榮.基于學生發展需要的結構化學習研究——以《一位小數的意義》教學為例[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17 (03):95-98.
[3]陶順華.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有效性[J].科學咨詢,2017 (22):79-80.
[4]曹明玉.小學數學教材中例題講解與課堂教學評價[J].吉林教育,2017 (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