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維利
摘要:自我管理是人成長的關鍵,一個人只有學會了自我約束與自我管理,才能把握現在,開創未來。教育的主旨就是使人學會變“他育"為“自育”。再教育中,如果僅僅依靠班主任管理是遠遠不夠的,班主任不可能把每個學生都管理的很好。所以,在日常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發展學生的優點,了解學生的思想,建立學生自我管理制度,讓他們學會自我管理。為此,本文根據關于小學班主任培養高年級學生自我管理的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高年級;學生自我管理;培養策略
小學班主任作為學校管理工作的執行者,教師要培養學生的管理能力和言談舉止,需要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很下功夫。但是,一味地依靠強制手段顯然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管理活動中,并形成自我管理則是一條最為有效的途徑。為此,班主任引導學生養成自我管理意識則是重要的前提所在。
一、小學生養成自我管理意識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學生都不愿意服從老師的指令,而是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一些事情。可是,學生做的這些事情通常都不是正確的,甚至不是學生應該去做的,為班主任、學校開展管理工作帶來了極大的難度。然而,學生能夠養成自我管理意識,那么學生就能夠意識到哪些行為舉止是正確的,哪些行為舉止是不正確的,不正確的行為舉止會受到下意識的克制和約束。
二、小學生自我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缺乏自我管理意識
自我管理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來說也是一個內心自我與行為自我斗爭的過程。這個年齡段的他們有了是非對錯的辨別能力,但是如何去付諸行動對于他們來說是一件難事。同時,小學階段處于關鍵時期,他們對家長和老師有非常強的依賴性,在這個過程中,很容易受到身邊周圍環境的干擾,而校園環境則是學生接觸的最多的外部環境,學校是學生學習、生活的場所也相當于一個小社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當他們融入到周圍的人際交往中時,都會有自己的想法。他們會表現出不自信和猶豫性。那么這時候就需要老師給予學生充分的鼓勵,讓學生大膽實踐,鍛煉自我管理能力,最終幫助他們獨立人格的形成,積極地規劃自我,從而去更好的適應學校的學習、生活。
(二)依賴性太強,缺乏學習計劃能力
過度依賴,缺乏自我計劃,這也是我們目前社會中普遍存在的現象,不少孩子在生活上過分地依賴于父母,學習上依賴老師。家長要放手讓孩子大膽嘗試新鮮事物,沒必要為孩子包辦一切,否則將會是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最終會形成事事依賴父母依賴老師的不良習慣,這將不利于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在生活中不難發現,家長和老師將要做的事情或學習任務安排好,孩子按照家長、老師的安排去執行,時間長了孩子就會形成沒有主見,沒有計劃性的習慣。所以,要為學生制定有效的學習計劃,在正確地自我認識、自我評價的基礎上再去實現自己制定的目標,意義將非同尋常。
三、小學班主任培養高年級學生自我管理的措施
(一)發掘得力班干,提高管理水平
組建一支強有力的班干隊伍,是開展班級“自我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為了使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管理的機會,立輪崗班干制。首先自愿報名參加,選好崗位,實行輪值班干。即全民皆兵,全民當官,大家都有管理集體的機會,同時也要接受管理。在平時,對于當選的班干,要給明確的工作目標,教給工作的方法,樹立班干的威信,鼓勵他們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幫助他們克服在管理中所遇到的困難。例如,收發報紙、整隊做操、檢查值日生和佩戴紅領巾等工作,都由班干分工合作。監督同學的佩戴和衣著。而在實際的操作中,指導他們怎樣處理的靈活方法,并要求管理檢查者嚴于律己,以此來影響帶動全班同學積極向著良好的方向發展。特別是讓學習稍微落后的學生參與管理,會明顯增強其自信心和自制力。在一年的鍛煉中,擔任班干的學生工作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從而更加堅定了他們大膽開展工作的信心和勇氣,形成自我管理,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圍。
(二)在組織開展課外活動中進行學生自我管理意識的引導
小學班主任生引導學生養成自我管理意識,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改變固有的思想,從側面進行引導。很多班主任在引導學生養成自我管理意識的過程中,固有的思想就是必須多強調,讓學生提起高度重視,這樣學生才能養成自我管理的意識,以“灌輸"和“填鴨”的方法進行引導,這些方法雖然直接但是學生會產生很強的排斥感。為此,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在引導學生養成自我管理意識的過程中,經常組織開展一些課外活動,學生與教師之間保持相互監督、經驗借鑒,根據學生所發現的問題進行積極的解答,指導學生這些問題會導致的后果有哪些,引導學生應該怎樣改正。這樣學生在其他同學和教師存在某種問題的同時,能夠看到自己身上是否存在這種不良行為和習慣,從而在督促他人改正不良行為習慣,從而有意識的養成自我約束的心理。久而久之學生會形成下意識的自我約束的意識,這種下意識的自我約束意識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自我管理意識,也是學生自我管理意識形成的最初表現之一。
(三)引導自我管理,激勵自律自治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堅持組織學生開展“周結一加分”制度。把組織管理的大權讓給輪值的班長,由他負責每周一次小結。先讓每個學生自己總結本周表現,把總結的結果匯報到小組內,再由小組做出鑒定并加分,分數達到所設的目標,可以獲得一個金杯獎并張貼在教室后面。可別小看這“每周回顧”,它能全方位的激勵學生,逐漸達到自我管理,人人進步的目的,從而促使良好班風的延續。讓學生每天做教室內的值日,掃把擺放整齊,黑板擦干凈放學后自覺關好門窗,這些都由學生自己管理,人人各盡其職,班級的“自我管理”自然有序地進行。
總結:
小學班主任引導學生養成自我管理意識并不是一件簡單的工作,需要從多個渠道、途徑開展。除了本文所提出的觀點之外,還需要小學班主任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確保引導學生養成自我管理意識的途徑能夠保持多樣化,為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朱慧英.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策略探析[J].文學教育(下),2018 (09):115.
[2]黎富軍.班主任管理中的情感管理藝術[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8 (06):159-160.
[3]李正娟,耿修超.關于小學高年級班級自主管理策略的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 (17):211-212.
[4]張抗抗.關于小學高年級班主任工作的思考[J].西部素質教育,2017,3 (23):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