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會計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都很重要的專業,高職會計專業培養的學生能夠在實際的會計工作中靈活應用所學的專業知識。會計專業的教學就要為學生從事會計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會計教學過程中對案例教學法的重視還不夠。會計實訓課的教學內容單調,實踐教學課時量較少,實訓案例更新慢,造成學生的職業化程度不高。嚴重影響會計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和職業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會計職業能力 ?案例教學 ?雙師型教師 ?實踐教學
一、高職會計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學的方式與方法單一落后,案例教學未占主導地位
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教學中,仍以“黑板+粉筆”的教學方式傳授知識為主。教師在課堂上用口頭講授的模式講解理論知識,學生在課堂上聽講,在整個講解過程中,雖然增加了小案例分析的環節,但是所起作用有限。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在具體的會計教學過程中并沒有真正做到與真正案例相結合。在會計專業的教學中不能將專業知識原理與會計實務相結合,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學生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要。
(二)會計教師隊伍中嚴重缺乏“雙師型”教師
有些人誤認為“雙師型”教師就是擁有“雙證書”的老師,這種理解是不全面和不準確的。大多數“雙師型”教師缺乏到企業專業實踐的經歷,對會計實際業務操作并不完全精通。部分教師擁有雙證書,在教學方面擁有高校教師資格證書、講師或副教授的職稱證書,同時他們又參加國家統一考試,獲得“會計師”、“注冊會計師”或“經濟師”等資格證書。實際上他們并不具有相應的會計職業操作能力,很難保障會計專業實踐教學質量。
年輕的會計教師是直接從學校畢業就走上講臺,這些教師具有豐富的會計理論知識,但是他們幾乎沒有參加過企事業單位會計實踐工作,只能空教會計理論。雖然有的高職院校到企業聘請經驗豐富的會計擔任兼職教師,雖然實踐經驗豐富,但是他們缺乏科學的教學方法。
(三)實踐教學設施條件不完善,實踐材料投入不充分
有些高職學校的會計手工賬模擬實訓室利用率并不高,只是為了招收更多的生員,或者為了應付各種上級部門評估檢查,而不得不創建會計實訓室。由于這些材料是為了給人看的,因此平時學生實訓時,根本無法動用。
會計財務軟件的投資額較大,一般在10—20萬元之間,尤其一些民辦職業院校更是不舍得投入。由任課教師自己在網上下載免費的試用版。由于現在是互聯網+時代,企業的財務做賬流程基本打破傳統有的公司甚至開發了財稅機器人報稅,手機版財務軟件的使用等,這些在部分職業院校的會計電算化模擬課程中,學生沒有得到切身的體會。
二、對提升高職會計教學采取的對策
(一)重視教學方式中運用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法是在學生學習和掌握了一定的會計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剖析會計案例,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企事業單位會計業務流程感同身受。為了確保案例教學的效果,會計任課教師首先在課前充分準備案例,精心選擇能充分反映表達當次課程教學內容。課堂授課期間同學們之間要成立學習小組,便于老師在分析案例過程中,給同學們能夠語言表達,發表自己看法的機會。具體操作會計業務案例時,每一個小組的同學進行角色互換,從而熟悉各環節的具體操作程序。會計教師在授課期間,引導小組學生的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課堂討論要積極熱烈,各抒己見。對于提出不同觀點的同學,老師要給與鼓勵,不能因為學生的觀點和老師的答案不一致,老師急于表達自己觀點,這樣能避免學生過于依賴標準答案。討論完畢后,老師及時給與學生一個總節,講評分析問題的思路、方法與途徑。
(二)強化實踐教學,實行手工的“會計模擬實訓”與會計電算化實訓”結合進行教學
會計教師結合學校和學生的特點,大膽創新、敢于實踐,創辦和完善校內手工會計模擬實訓室和會計電算化模擬實訓室,逐步完善手工實訓與電算化實訓的有機結合。通過這兩種實訓方式的結合,利用整套會計賬項使學生既能進行手工賬核算,又能提高學生利用計算機進行會計電算化處理的能力。將在各門專業課中學過的基本知識和專業知識最終形成會計職業各個崗位的綜合能力。
實訓案例通常選取有代表性企業的一個月經濟業務為基本素材,設計出一整套仿真性的實訓材料,從原始憑證、記賬憑證,各類明細賬,總賬和財務報表等均采用企事業單位實際經濟工作涉及的格式,以體現其真實性。實訓中成立學生小組,每位同學扮演不同會計崗位人員的身份。首先,由學生手工操作來完成整套會計賬務的流程,包括期初建賬套、日常業務賬項處理、期末編制會計報表和財務分析等。接下來將該企業的經濟業務整理成基本的會計資料,由學生上機進行電算化模擬,從原始憑證的錄入,到自動登記賬簿和生成會計報表,最終完全實現會計“仿真性”教學。
在使用會計電算化軟件的過程中,鼓勵學生使用手機下載免費的手機版財務軟件,在學生使用同一電腦版財務軟件的同時,練習手機版財務軟件的應用。
(三)加強會計教學“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
首先明確高職院校會計專業“雙師型”教師不僅要有系統的專業理論知識,而且還必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熟練的操作技能。具有真正專業和教學能力的“雙師型”教師不僅擁有高校教師資格證書、講師、副教授和教授等職稱證書,同時擁有職業資格證書的各級別會計師證,并有一定的專業實踐經驗和相應的職業會計記賬和財務分析操作能力。
為了提高雙師型教師的業務能力,高職院校要選送優秀教師去企業參加掛職鍛煉,及時掌握企業發生最新的業務,以及在互聯網時代電子原始憑證的使用,以及最新的報稅流程,新版本財務軟件的操作。利用假期參加會計專業的省培和國培,不但能讓教師彌補自身的不足,還能真切的了解到現有教育的缺失從而改進,并能夠強化教師的終身學習思想,從而真正做到理論結合實際。
同時學校聘請企業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高級財務管理人員為現有的教師做相關培訓和經驗交流,這樣既可以優化師資隊伍整體結構,并擔任兼職會計教師,建立一支高質量的兼職會計教師隊伍。
參考文獻:
[1]劉梅娟:會計專業案例教學法的研究與實踐[J].會計之友 (下),2007,(12).
作者簡介:李培嬋(1975-),女,漢族,山東招遠人,高級會計師 ,副教授,學士,研究方向,財務會計與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