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靜
【摘 要】音樂為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音樂也激發了人們對生活以及生命的思考。生命教育加入到音樂鑒賞教學中,可以從生命的角度出發欣賞音樂,提升生命的質量,同時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全面成長。本文從激發生命的熱情、感受生命的價值以及提高生命的品質等方面出發,探究了生命教育融入到音樂鑒賞教學中的作用,以便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音樂鑒賞教學效率。
【關鍵詞】生命教育;音樂鑒賞;價值;審美能力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2-0165-01
音樂鑒賞教育是對學生情感教育以及人文素養提升的重要途徑,在音樂鑒賞教育中融合生命教育能夠拓展音樂鑒賞的新思路,從生命的角度分析與探究音樂的意義,引導學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感悟生命、理解生命的內涵,從而提升學生的思想意識,樹立高尚的生命價值觀,在音樂鑒賞中提升生命的領悟能力,鼓勵學生形成遠大的理想目標。
一、從音樂的意境中激發生命的熱情
從簡單的音符中可以展現出豐富的音樂內容,蘊含著作者對生活以及生命的感悟與理解,在音樂鑒賞中可以將這種情感傳遞給學生,激發學生對生命的熱情,并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生命的價值所在。因此,在音樂鑒賞中,教師可以為學生選擇不同類型的音樂,讓學生在音樂的意境中感受音樂,觸動情感上的共鳴。比如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是在其失聰之后創作的,總共分為五個章節,各章節之間相互銜接,起承轉合,相互依存;其意境深邃,樂曲悠揚,充滿了對生活的美好向往,也展現著對生活的愉悅之情。教師可以先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作品,讓學生自行聆聽,然后讓學生講述聽完音樂的感受,最后為學生介紹《田園交響曲》的創作背景以及作者傾注的思想情感,鼓勵學生熱愛生命。
二、從音樂的實踐中體會生命的價值
生命教育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能夠實現生命的價值,在音樂的分析與實踐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生活的價值,尊重生命并為自己的理想與信念積極努力。首先,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鑒賞作品,然后為其講述作者的創作背景以及創作意圖。其次,教師還應該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音樂實踐機會,轉變傳統音樂鑒賞教學中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形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以音樂劇的形式感受音樂傳遞的生命魅力。例如教師可以將《梁祝》作為演繹作品,讓學生通過舞蹈以及音樂劇的形式表演《梁祝》,通過演繹加深學生對生命的體會與感悟,升華音樂內容。此外,教師還可以將譚盾先生的《臥虎藏龍》作為鑒賞音樂,通過分析作者的藝術成果以及創作之路等,讓學生感悟作品所展現的生命價值。在《臥虎藏龍》中采用了三段式的結構,將中西方的音樂元素有效結合在一起,用吉他以及大提琴表現清新脫俗的感覺,用中國的二胡表現凄涼的感受,借助鼓有效渲染意境,勾畫出一幅安靜祥和的音樂畫作。
三、探索音樂的表現特色,領悟生命的品質
在音樂鑒賞中探索音樂作品中蘊含的表現特色,能夠幫助學生感受生命的品質,并形成自覺的審美意識;同時還能夠提升樂理知識,促進學生全面成長。因此,教師應該注重對音樂表現特色的賞析,讓學生的思想得以升華,釋放情感,提高生命的品質。比如教師可以將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作為教學素材,為學生講述樂理知識,并讓學生在鑒賞中感受作品所表達的生命內涵。《命運交響曲》分為四個部分,其結構嚴謹,各章節之間連接緊密,情緒飽滿,慷慨激昂,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在《命運交響曲》中有不同的樂器演奏方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使用不同樂器演奏所展現的獨特樂調以及蘊含的深層次情感,帶領學生感受音樂在起承轉合之間的創作意境,從生命經受苦難,到堅毅前行帶來的力量,讓學生在生命的高度體會音樂的歷程,教導學生要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不管生活如何艱辛,總要砥礪前行,不能輕易放棄生命,不斷堅持,總會看到陽光,感受到溫暖。借助音樂的表現形式以及演奏樂器,分析音樂所展現出來的生命品質,讓學生在深入音樂、掌握樂理知識的同時,形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感悟生命的品質。
四、結語
生命教育的目標是讓學生能感受到生命的價值,體會生命的魅力并提升生命的品質,在音樂鑒賞課程中,將生命教育有效融合,能夠極大提升學生對生命內涵的理解能力,并在掌握樂理知識的同時,形成高尚的價值觀念,積極面對生活,尊重生命,熱愛生命,勇往直前,不輕易放棄。首先,教師應該從音樂的意境出發,讓學生在意境中感受生命彰顯的魅力與熱情;其次,教師應該將學生帶入音樂的實踐中,借助音樂劇以及舞蹈等形式詮釋音樂對生命的表現,從而提升生命的價值。此外,教師還應該從音樂中的樂器以及表現形式等方面進行分析,讓學生領悟生命的品質。
參考文獻:
[1]倪莉.生命教育融入音樂鑒賞教學的實踐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37(12):126-127.
[2]張小梅.音樂鑒賞教學創新研究與實踐——以陸培交響樂《舞天》音樂創作分析為例[J].藝術教育,2018,(16):142-143.
[3]劉倩.高校音樂鑒賞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黃河之聲,2017,(08):18-19.
[4]褚楚.器樂教學在高中音樂鑒賞課中的實踐研究[J].中小學音樂教育,2017,(05):8-10.
音樂鑒賞教育是對學生情感教育以及人文素養提升的重要途徑,在音樂鑒賞教育中融合生命教育能夠拓展音樂鑒賞的新思路,從生命的角度分析與探究音樂的意義,引導學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感悟生命、理解生命的內涵,從而提升學生的思想意識,樹立高尚的生命價值觀,在音樂鑒賞中提升生命的領悟能力,鼓勵學生形成遠大的理想目標。
一、從音樂的意境中激發生命的熱情
從簡單的音符中可以展現出豐富的音樂內容,蘊含著作者對生活以及生命的感悟與理解,在音樂鑒賞中可以將這種情感傳遞給學生,激發學生對生命的熱情,并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生命的價值所在。因此,在音樂鑒賞中,教師可以為學生選擇不同類型的音樂,讓學生在音樂的意境中感受音樂,觸動情感上的共鳴。比如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是在其失聰之后創作的,總共分為五個章節,各章節之間相互銜接,起承轉合,相互依存;其意境深邃,樂曲悠揚,充滿了對生活的美好向往,也展現著對生活的愉悅之情。教師可以先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作品,讓學生自行聆聽,然后讓學生講述聽完音樂的感受,最后為學生介紹《田園交響曲》的創作背景以及作者傾注的思想情感,鼓勵學生熱愛生命。
二、從音樂的實踐中體會生命的價值
生命教育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能夠實現生命的價值,在音樂的分析與實踐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生活的價值,尊重生命并為自己的理想與信念積極努力。首先,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鑒賞作品,然后為其講述作者的創作背景以及創作意圖。其次,教師還應該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音樂實踐機會,轉變傳統音樂鑒賞教學中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形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以音樂劇的形式感受音樂傳遞的生命魅力。例如教師可以將《梁祝》作為演繹作品,讓學生通過舞蹈以及音樂劇的形式表演《梁祝》,通過演繹加深學生對生命的體會與感悟,升華音樂內容。此外,教師還可以將譚盾先生的《臥虎藏龍》作為鑒賞音樂,通過分析作者的藝術成果以及創作之路等,讓學生感悟作品所展現的生命價值。在《臥虎藏龍》中采用了三段式的結構,將中西方的音樂元素有效結合在一起,用吉他以及大提琴表現清新脫俗的感覺,用中國的二胡表現凄涼的感受,借助鼓有效渲染意境,勾畫出一幅安靜祥和的音樂畫作。
三、探索音樂的表現特色,領悟生命的品質
在音樂鑒賞中探索音樂作品中蘊含的表現特色,能夠幫助學生感受生命的品質,并形成自覺的審美意識;同時還能夠提升樂理知識,促進學生全面成長。因此,教師應該注重對音樂表現特色的賞析,讓學生的思想得以升華,釋放情感,提高生命的品質。比如教師可以將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作為教學素材,為學生講述樂理知識,并讓學生在鑒賞中感受作品所表達的生命內涵。《命運交響曲》分為四個部分,其結構嚴謹,各章節之間連接緊密,情緒飽滿,慷慨激昂,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在《命運交響曲》中有不同的樂器演奏方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使用不同樂器演奏所展現的獨特樂調以及蘊含的深層次情感,帶領學生感受音樂在起承轉合之間的創作意境,從生命經受苦難,到堅毅前行帶來的力量,讓學生在生命的高度體會音樂的歷程,教導學生要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不管生活如何艱辛,總要砥礪前行,不能輕易放棄生命,不斷堅持,總會看到陽光,感受到溫暖。借助音樂的表現形式以及演奏樂器,分析音樂所展現出來的生命品質,讓學生在深入音樂、掌握樂理知識的同時,形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感悟生命的品質。
四、結語
生命教育的目標是讓學生能感受到生命的價值,體會生命的魅力并提升生命的品質,在音樂鑒賞課程中,將生命教育有效融合,能夠極大提升學生對生命內涵的理解能力,并在掌握樂理知識的同時,形成高尚的價值觀念,積極面對生活,尊重生命,熱愛生命,勇往直前,不輕易放棄。首先,教師應該從音樂的意境出發,讓學生在意境中感受生命彰顯的魅力與熱情;其次,教師應該將學生帶入音樂的實踐中,借助音樂劇以及舞蹈等形式詮釋音樂對生命的表現,從而提升生命的價值。此外,教師還應該從音樂中的樂器以及表現形式等方面進行分析,讓學生領悟生命的品質。
參考文獻:
[1]倪莉.生命教育融入音樂鑒賞教學的實踐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37(12):126-127.
[2]張小梅.音樂鑒賞教學創新研究與實踐——以陸培交響樂《舞天》音樂創作分析為例[J].藝術教育,2018,(16):142-143.
[3]劉倩.高校音樂鑒賞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黃河之聲,2017,(08):18-19.
[4]褚楚.器樂教學在高中音樂鑒賞課中的實踐研究[J].中小學音樂教育,2017,(05):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