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乃軍
【摘要】近年來,由于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和人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交通工具的擁有量大幅度增加。隨之而來的路面車流量激增,導致了道路交通事故呈上升趨勢,給國家和人民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各地“天價施救費”屢禁不止,投訴不斷,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勢,已引起社會極大的反響和相關管理層面的深思。為此,如何以人民為中心,建立、健全規范和諧的交通事故施救收費秩序,最大限度地維護廣大司機的合法權益,確保道路快捷、安全、暢通,成為我們發改部門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交通事故 ?施救收費 ?探討
一、道路交通事故施救收費工作現狀
從國家發改委及地方各級發改部門的各類投訴案例通報情況來看,交通運輸價格投訴率一直排名靠前,而針對道路交通事故施救收費的相關投訴更是屢居榜首。近年來,道路施救拖車高收費、亂收費等現象在全國各地時有發生,物流公司、貨車司機及其他相關單位、車主等對此深惡痛絕。針對這一現象,各地有關部門都相繼出臺了治理措施,但由于多種因素,致使治理效果大打折扣。如今施救拖車費一路攀升,已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
施救費用到底有多高?不久前,一輛運載瓷磚的半掛大貨車在某高速公路沖下坡邊,瓷磚灑落一地,遭附近村民哄搶。當地警方接到報案后,緊急出動展開調查,結果車主嫌施救費太貴,干脆主動棄貨不要了。X年X月X日陜西省的張先生駕車在京珠高速公路河北段發生車禍,從事故現場到轎車維修中心停車場,短短26公里的路程,拖車服務竟然收費3860元。而前不久在各大媒體鬧得沸沸揚揚的“王學寶事件”更為典型。據了解,X年X月X日下午,駕駛大貨車的王學寶一路勞頓,沿滬陜高速公路進入商洛境內,后掛車的4個輪胎突然爆裂著火。就因為壞了4個輪胎,整個事故的處理費用花了4萬多元,平均下來在高速公路上爆一個胎的代價是1萬多元。12公里的路程,光拖車費就收了1萬多。
類似的事件還有很多。從3.15投訴網站上看到,此類事件的投訴不斷攀升。對此,中投顧問流通行業研究員黎雪榮說,近年來,各地的公路拖車施救費一直居高不下,動輒成千上萬元的“拖車費”屢見不鮮,公路的清障施救收費問題也成為近年來價格投訴的一大熱點,特別是關于收費標準的爭議使得被施救方與施救方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道路施救收費的混亂狀況一直保持強勢上揚態勢。
二、施救收費秩序亂而高的成因
(1)交通事故施救并未形成規范的市場秩序,施救和被救車輛不能公平地討價還價。一般是交警安排施救單位和車輛,被救車輛被拖至施救單位等候處理。有些施救單位獅子大開口,漫天要價,不交錢無法提車,被救車輛無可奈何,只能任其宰割。說白了,就是在施救等問題上,存在行政壟斷,交警指定某個企業進行施救,企業居于壟斷地位,造成漫天要價的現象。
(2)施救違法成本低。執法部門接到投訴后,一般處理方式是責令施救企業退還多收費用,很少給予罰款。導致時就企業存在僥幸心理,尤其是對外地車主,欺負他們人生地不熟,宰著一個算一個。
(3)發改、市場監管部門沒有上路執法權,只能靠群眾舉報和定期巡查,處于被動地位。出事車輛大多是外地車輛,即使有車主投訴,取證也很困難。
(4)部門之間信息不暢,缺乏聯動機制。交警、發改、市場監管等部門一般都是獨立執法,難已形成合力。
(5)在我國,道路施救都交由以贏利為目的的公司去做,這些施救公司的收費屬于經營性收費,其收費標準不受發改部門管理,實行市場調節價,由施救公司自己定價,這為施救公司牟取暴利創造了條件。
三、改進道路交通事故施救工作的對策措施
道路交通事故施救工作是交警部門、發改部門、市場監管部門的一項重要職責。鑒于交通事故的發生具有偶然性、突發性和不可預見性。當前,當務之急,只有各相關部門加強合作,進一步規范施救工作和收費秩序,充分發揮價格監管職能,加大處罰力度,才能大大地降低投訴的發生,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為此提出以下解決措施:
(1)建議省發改委、市場監管局安排專人進行專題調研,調查了解我省各地道路清障施救服務收費情況,聯合交通運輸廳、公安廳盡快出臺《山東省道路清障施救服務收費管理辦法》,繼續實行政府指導價,規范收費行為。同時,要公開監督電話,接受被救車輛投訴。進一步規范道路清障施救服務收費行為,以保障企業、車主的合法利益。
(2)在道路施救中引入市場機制,同一地區同時擁有多家施救單位,不得由交警部門任意指定個別的施救單位。使被救車輛有選擇的空間。科學配置施救設備,合理配置施救人員,施救單位資質則應由公安、市場監管、稅務、交通等部門共同審核。對施救人員實行持證上崗管理,使施救作業逐步規范化、專業化。
(3)可借鑒國外經驗,試點回歸道路施救的公益性,由政府負責提供,收費標準依照成本計量而不應賦予其營利性。只有道路施救收費的公益性得到維護,施救中的亂收費現象才能最終得到解決。因為一旦施救的公益性喪失,使施救成為一種營利行為,施救者必然獅子大開口,從中牟取暴利。
(4)定期對施救公司的收費情況進行檢查,一旦發現有亂收費的行為,要加大處罰力度,嚴肅處理,對社會影響較大的施救公司,責令其停業整頓,該曝光的要進行媒體曝光。對屢教不改,投訴多的企業列入誠信黑名單,直至退出施救市場。
(5)主動協調,齊抓共管,完善道路交通事故施救收費體系。發改部門應當聯合交警等部門建立投訴回饋制度等方式遏制該行業不良企業的亂收費行為。建立健全由發改、市場監管、交警和施救等部門共同參與的道路交通事故處置溝通協作機制,充分發揮市場監督作用。加強對收費投訴的熱點、難點問題的協作和溝通,制定協作配合方案,實行綜合協作管理,形成各方密切配合、主動協調、處置合力、齊抓共管的新格局。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道路交通事故施救工作是近階段發改部門在日常管理中不能不面對、不能不思考的一項迫切的工作任務。為此,只有確立“以人為本、科學施救、合理收費”的施救理念,盡快地建立并完善道路施救體系,規范施救收費行為,最大限度地減少國家和人民的財產損失,維護廣大車主的權益,樹立發改部門服務社會、勤政為民的良好形象。
參考文獻:
[1]袁棟棟,李紅娜.高速公路收費管理研究探討[J].河南科技,2008.
[2]李旭,蔡鳳田等.我國道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現狀分析與對策初探[J].公路交通科技,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