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麗娜
【摘要】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國經濟水平逐步提高,金融發展得到了人們普遍的關注。本篇文章主要描述了我國綠色金融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對于中國綠色金融發展的主要方法方面發表一些個人的觀點和看法。
【關鍵詞】低碳經濟;綠色金融;可持續發展
從現階段發展而言,我國經濟正處在轉型的狀態,綠色金融一方面給低碳經濟提供了諸多支持,同時也提升了經濟水平。為此,研究工作便需要從低碳經濟視角出發,把握其中的問題,進而推動綠色金融不斷發展。
一、我國綠色金融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法律體系存在缺陷
1.立法層次過低
盡管我們國家當前已經建立了多方面法規,但幾乎都是獨立頒布,并未上升到立法層面。而且這些內容僅僅只有一定的政策性,缺少應有的權威性。不僅如此,全國人大自己則并沒有實際參與到立法工作之中,使得立法機構的綜合層次變得相對偏低,進而使得法規內容很難得到有效貫徹。
2.法律政策缺少針對性
針對當前低碳經濟方面,法規內容基本上都以一些宏觀基本政策為主,而一些細節層面的內容非常少。諸如,國家要求所有機構都要嚴格執行指導意見的基本內容,但卻沒有告知如果沒有執行,背后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而且追責方式不夠完善,使得措施很難有效落實。針對這一情況,我國低碳經濟的相關問題便很難得到處理,監督效果也無法得到體現。
3.法規內容不夠全面
通過發展低碳經濟,一方面能夠做好環保工作,另一方面還能推動經濟發展。然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資金保障便顯得非常重要,從而為金融發展提供了諸多條件。但由于我國的起步時間偏晚,許多機構并沒有樹立正確的理念,而且法規內容也都以綠色信貸為主,造成法規變得不夠全面,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二)并未建立風險管理體系
進入到二十一世紀之后,全世界都開始倡導低碳經濟,我國亦是如此。金融投資雖然有著非常高的收益,但風險也存在其中,市場主體在追逐投資收益的時候,自然會遇到各方面風險。而對于我國來說,由于政策內容存在不確定性,從而造成風險產生的概率有所提高。不僅如此,低碳經濟的貫徹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從而使得這一問題的影響進一步擴大。另外,我國諸多機構也并未創設監督機制,對于風險問題認知也不夠深刻。如此一來,這些風險都很難進行控制。
(三)產品和服務過于單一
低碳經濟對于技術有著非常高的要求,因此對于綠色金融有著很高的依賴度。從西方國家的發展來看,綠色金融產品可以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以此符合其自身的基本要求,并逐步將企業納入到綠色信貸的范圍之中。
然而我國當前的金融產品非常簡單,自然很難獲取多種不同類型的產品,而從服務的范圍來說,信貸多以傳統融資為主,新型融資模式仍然以初期為主,使得整體發展受到了限制。
(四)市場體系存在缺陷
當前我國基本上都以商業信貸為主,并未對社會資金進行合理利用,使得資源的配置不夠合理,本身作用也無法發揮出來,造成資金利用率下降。此外,金融主體也過于集中,幾乎都是綠色信貸業務,使得業務效果未能發揮出來。
二、中國綠色金融發展的主要方法
(一)優化金融法規體系
1.提升經濟法規層級
為了推動我國綠色金融不斷發展,法律的支持十分重要。主要是因為法律體系足夠完善時,除了能夠對人們的市場參與行為予以規范,而且還能確保整個市場變得更為透明,確保市場秩序得到維護。單從西方國家的情況來看,綠色金融一方面和企業的社會責任有所聯系外,另一方面也需要相關法規的支持。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國家便可以對這些國家的發展模式予以見解,針對低碳領域,加快立法,并使其法律層級有所提升,從而可以更好地形成低碳經濟法治,并對于體系的完善基于支持。以此為基礎,政府相關部門還需要制定相關基礎規則,確保企業的環保意識有所增強。
2.建立綠色金融標準
如果從世界范圍來看,當前已經有大量金融機構都參與到了綠色標準的制定之中,諸如花旗銀行以及匯豐銀行等。在二零一八年之前,參與的金融機構已經超過了1000家。由此能夠看出,全球所有機構都在積極貫徹這一理念,加快參與簽訂工作之中,從而使得綠色金融得到了有效發展。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國家理應對法律政策進行完善,確保其可操作性得到提高,盡快完成標準的制定,并能夠更好地進行實施。不僅如此,針對金融標準,還需要在一些細則層面進行優化,確保其可操作性得到增強,以此可以更好地對當前操作流程展開規范,并逐步完成我國獨有管理模式的建立。
(二)完善風險管理體系
在進入到二十一世紀之后,全球已經有大量金融機構發起了赤道原則。在實踐的過程中,這一原則雖然并不具備法律效力,但卻成為了行業內部的基本準則。在二零一八年之前,全球已經有上百家機構接受了這一原則,促使全球綠色金融的整體發展取得了巨大進步。由此能夠看出,為了推動發展,自然需要創設風險管理體系,以此促使人與人以及人與自然之間變得更為和諧。
對于我們國家來說,之所以發展綠色金融,其目的便是盡快推動環保事業得到發展。而金融機構是其中的融資方,自然需要考慮到經濟效益,理應針對向相關政策以及發展情況進行全面考慮,以此能夠提供更具全面性的服務內容。然而從目前情況來看,我們國家仍沒有建立風險管理體系,所以必須轉變對于風險的認知態度,主動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對其進行處理。通過創設管理體系,合理識別風險的具體種類,并及時予以控制,確保其帶來的負面影響可以降至最低。除此之外,銀行在進行現代的時候,由于風險增加,因此理應進一步提升自身風險管控的能力,制定各種不同的方案,優化管理制度,進而使得風險等級不斷下降,為后期綠色信貸的正常實施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
1.信貸產品的創新
從當前情況來看,市場中的信貸產品有著諸多種類,自身結構也非常合理。所以,如果從低碳市場的角度來看,我們國家理應向西方國家學習,基于當前產品本身,加強市場調研,了解廣大消費者的基本需求,以此完成產品創新。不僅如此,金融機構的支持項目多以環保項目為主,所以對于貸款的相關內容方面,必須予以創新。如此便能保證環保技術可以和生產企業之間完成有效銜接。
2.證券產品的創新
對于證券投資來說,很有可能造成投機行為出現,導致整個市場變得極為混亂。所以,如果從低碳市場的角度來看,我們國家理應在產品方面進行創新,以此對這一行為進行遏制。不僅如此,對于國外發行的綠色證券同樣需要進行借鑒,從而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參與進來。因此,我們國家在完善市場環保門檻的基礎上,理應鼓勵企業發行相關債券,并積極展開探索。
3.保險產品的創新
對于低碳經濟來說,綠色保險一直都是最為重要的支持工具,可以有效處理環境污染方面的問題。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國家便需要對其不斷創新,基于當前領域,采取保費歧視的方式予以實現。諸如一些保險,可以適當進行降費。而對于個人和家庭,則可以在減排保險方面進行開發,因此可以起到鼓勵的效果,進而推動我國低碳經濟不斷發展。
(四)健全金融市場主體
從目前的金融體系來說,我國商業銀行、政策銀行以及其他金融機構,自身職責有著諸多差異。所以,在近些年,我國政府便出臺了相關指導意見,從而使得金融體系的覆蓋范圍有所擴大,將其本身的優勢全部發揮出來,形成互補。然而從實踐情況來看,整體形式仍然十分傳統,使得綠色金融的參與度有所下降。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國家便需要建立完善的市場參與主體。其一,政府部門需要將政權公司全部都納入到市場主體之中,以此起到領域拓展的效果。其二,我國還需要單獨創設專業的金融機構,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國綠色金融仍然以初級為主,通過創設機構,可以更好地進行政策落實。其三,我國還需要加強社會資本和政府資本的合作,從而可以更好地打造金融市場,對于現有的主體進行完善。其四則是對于第三方機構進行鼓勵,以此創設全新的金融平臺。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綠色金融是未來發展的一大趨勢,對于推動金融市場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相關研究工作便顯得非常重要,針對現有的問題,及時采取一些針對性措施,盡快予以處理,進而推動我國綠色金融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晏露蓉,賴永文,張斌,etal.論助推低碳經濟發展的綠色金融創新——兼析興業銀行案例[J].福建金融,2019(12):6-10.
[2]郜旭芳.低碳經濟背景下我國銀行的綠色金融的創新發展[J].財經界(學術版),2017(7):13.
[3]劉青,劉傳江.低碳經濟與綠色金融發展[J].今日財富(金融版),2019(7):53-56.
[4]梅林海,葉麗娟.綠色金融——低碳經濟發展的支撐[J].中國市場,2016(14):99-101.
[5]鄧波.低碳經濟時代下的綠色金融的可持續發展[J].財經界(學術版),2017(05):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