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為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研究質量管理的理論發展,系統闡述新一代管理體系標準是如何通過改善組織應對變化的能力從而幫助組織實現其預期結果的這一核心目的,以促進組織管理者采用新一代管理體系標準解決組織生存與發展的問題的意愿。
【關鍵詞】管理體系;組織的生存與發展;預期結果;可持續發展;持久成功
一、實現持久成功是組織的預期結果
當今復雜多變的內外部經營環境,對企業實現持久經營帶來了諸多挑戰,增加了企業對經營預期的不確定性。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關注組織的生存能力,關注可持續發展,期望通過強化自身的競爭力來應對生存危機。諸多全球知名企業直接把可持續發展作為了企業的長遠發展戰略的一部分。談到可持續發展,其理論基礎當屬英國學者約翰埃爾金頓(JohnElkington)于1997年提出的“三重底線”概念,概念提供了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框架,這三重底線分別是經濟發展、環境完整與社會責任,意味著企業要有訂單、要賺錢,要能持久地獲得利潤來源,同時要兼顧環境影響,確保環境完整不破壞,開展節能減排再利用來挖掘利潤來源增強競爭能力,此外還要兼顧社會責任,滿足相關方的需求與期望,履行社會責任。三重底線指導企業做正確的事,確保企業在正確的道路上持久發展。
制造業面臨的可持續發展困惱尤為明顯,應對上也更為積極。《世界經理人雜志》曾在2015年11月刊中公布了一份關于“制造業生存與發展現狀調查”的結果,展示了制造業在應對生存危機及改善發展現狀所采取的舉措以及這些措施所取得的成效。調查顯示制造商們普遍關注可持續發展問題,深刻認識其迫切性,懂得尋求多種手段來解決生存與發展的問題。調查顯示,導入ISO 9001、ISO 14001和OHSAS 18001管理體系的制造商占比分別為74%、47%和27%。制造商們力求通過建立多種管理體系,來強化自身的競爭力。但調查結果同時揭示說,應對生存與發展的措施的成效并不理想,這說明制造商對于如何操作可持續發展的認知仍存在不足,在實現預期結果的行動力上還不夠。由此引發了對新一代管理體系標準的強烈預期。
二、管理體系標準助力組織實現預期結果
面對預期,ISO組織提出,新一代管理體系標準的理論應著眼于回歸價值的根本,即先搞清楚企業經營的預期結果是什么,然后圍繞如何實現這個預期結果來研究標準如何改進。
那企業經營的預期結果是什么呢?是為了追求利潤?還是為了實現持久成功?一時陷入爭論。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認為,對于任何一家企業而言,利潤固然重要,但并非是企業存在的目的。質量管理大師飯塚悅功也曾就這個話題提出過自己的觀點。他指出,追求利潤和追求持久成功,有時候方向是不一樣的,組織若想實現可持續發展,應以追求持久成功為目的展開經營。利潤只是一種績效結果,其作用是維護為客戶提供價值的基礎,追求利潤目的單一,并非被所有相關方所關注,所以不應成為企業經營的目的;而追求持久成功旨在創造利潤,加強所有相關方的滿意和整體體驗,滿足所有相關方的關切,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實現持久成功才是組織真正的預期結果。為此,ISO組織明確將“可持續發展”作為標準發展的方向,圍繞如何助力組織實現持久成功制訂新一代管理體系標準要求。
怎么才能實現持久成功?飯塚先生進一步指出,持久成功需要的是一種能力,即應對變化的能力。風險和機遇因組織環境變化而產生,應對風險和把握機遇的能力指的就是這種能力。全球的專家學者們通過長期對保持長久成功的企業的學習和研究后發現,這些企業擁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其應對風險和把握機遇的能力較強。
這是一種什么樣的能力?如何擁有并保持這樣的能力?從對他們的學習中專家們發現,這些企業的領導者都有著相類似的行為特征,并堅持不懈。這些行為特征是:1.具有長期的戰略眼光;2.審時度勢,不斷地監視和分析組織的環境;3.關注相關方的影響及需求,均衡其利益;4.識別組織短期及長期的風險和機遇并積極地加以應對;5.鼓勵員工的參與并提供學習的機會;6.積極倡導創新并給予足夠的認可
簡要來講,應對變化的能力主要表現在管理好風險、做好溝通、倡導學習與創新等管理行為,將這些管理行為堅持下去,企業就自然而然擁有了強悍的應對變化的能力。
三、管理體系標準助力組織實現預期結果的方式
是什么驅動這些管理行為得以堅持不懈?專家們稱之為“基于風險的思維Risk based thinking”。基于風險的思維能有效指導企業經營者打開思路,找到真正要改善的問題,實施正確的戰略定位,識別風險、規避風險、捕捉機遇,從而有目的性的運用管理體系開展管理,打造競爭優勢,確保實現預期結果。這與《孫子兵法》中“察勢者智,馭勢者贏”是一個道理。驅動行為的是觀念,觀念形成靠文化。基于風險的思維將風險意識打造成一種文化,一種將預防性管理變成行為習慣并系統化的文化。
文化如何建設?任何一個組織的文化都應建立在一個共同的愿景和價值觀之上,組織的領導者需要確保組織內每一個人都了解價值觀。文化建設的關鍵之一在于組織核心價值觀的打造。價值觀指導組織內所有人搞清楚什么是正確的事以及如何正確地做事,要能預見到影響預期結果的變化以及變化可能導致的風險和機遇,并積極主動采取高效高效率的預防措施來應對這些變化。管理大師吉姆柯林斯的研究結論表明:真正讓企業長盛不衰的,是深深根植于公司員工心中的核心價值觀。將風險思維、主動、創新納入企業的價值觀,切實地執行和溝通組織的價值觀,使其形成文化,引領行為,持續不斷地堅持,最終建立起強有力的應對變化的能力。
文化建設的關鍵之二是在于制度的保障。建立溝通、學習、改進及創新的過程和制度來實現和保持文化。建立溝通機制讓組織充分理解與相關方(尤其是員工)的關系并落實關系管理,強調內外部信息交流戰略的開發,加強文化及價值觀的引導,溝通可靠的信息,建立渠道收集改進的建議。建立學習與創新機制,鼓勵創新,落實知識管理,給予平臺與資源,有組織地獲取知識,幫助員工釋放創造力,實現企業從實踐、積累中學習成長,提升創造價值的能力。組織成員具有持續創造力是企業應對不確定性的解決之道。
參考文獻:
[1]里奇.卡爾加德(美)著,張明玖譯.軟優勢:優秀公司持久成功的秘密[M].電子工業出版社,2018(01).
[2]BS EN ISO 9004:2018 Quality Management-Quality of an organization – Guidance to achieve sustained success [S],ISO,2018(04).
[3]飯塚悅功(日)著,中國質量認證中心譯.成功的質量管理—飯塚悅功的質量管理實踐[M].中國質檢出版社,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