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錚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實力快速增長,但是快速發展下一些環境問題也暴露出來。水資源卻被嚴重破壞,工業排污,生活排污,垃圾排污,以及農田排污等導致我國江河湖泊受到嚴重的影響。現今當下要做好的就是,將未收到污染水源進行保護,已經受污的水源進行治理。本文中我們要探討的是如何處理好已污染的跨區域水源,跨區域水污染治理面臨的困難以及其處理應對策略實施。
【關鍵詞】跨區域 ?水污染 ?困難 ?應對策略
地球雖然海洋占地球70%的大面積,但是我們所得的可使用的飲用水卻極少只有0.77%左右,這里面還有部分不能開發的水源,實際上的占比才是0.26%左右的一個數據。要金山銀山,卻不給子孫留大山,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損害人民群眾的利益。所以我們國在重抓治理,處辦不法行為,教育民眾積極參與,全民保護水源。
一、跨區域水污染的原因
隨著工業的發展,工廠需要大量的生產來滿足需求,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氣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工業污水是影響水質的重要原因。而且工業生產的污水所含的化學物質多,成分繁雜,在自然界水中無法自我凈化,所留下的后患難以處理。
我們農藥化肥的日益增加,使用的過程中,農作物也只有少量的吸收,其他部分就是附在土壤和空氣中,通過大雨的沖刷,形成了地表水的污染。城市生活的人口密集,主要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對水質的影響也很重大,很多是自然環境無法凈化的。這其中水質的污染有著許許多多的原因,目前我們重在應該如何處理水污染的一些重要舉措。
二、跨區域水污染處理的困難
水資源關系到國泰民安,一直以來受污染的水域,就是我國想方設法想處理掉的問題,但是水污染處理不是一日見效,是一種長期的作戰形式,還有及時的制止預防再度的水污染。我們在治理的過程中跨區域水污染處理是最為困難的,責任的不分明,治理完善后,想保持在一定的現狀尤為困難。還有治理的成本大,投入的資金不足,所設的配套設施不全等。相對而言機構單位正式公文法規條文不夠全面,治理污水處理將面臨的種種挫折。
(一)各區域的管理管轄協調困難
在我國污水處理中,呈現了多部門管理,無部門擔責。跨區域水污染治理的代理權配置混亂,呈現出污染治理權力配置上的多層次、多部門的分散性特點,各部門、各機構的治理權限缺乏清晰的界定,權力間相互交叉、沖突的現象。沒有實際的責任單位,跨區域的部門領導多,形成各自為政,沒有誰是要管轄的主事者,理不清的管理單位。實屬難于解決的跨區域的水質問題。
(二)長期治理無法保持尤為困難
各個部門積極參與,國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著重處理好污染水質的源頭,但是想要繼續的維持現狀,那是難以登天。這邊治理,那邊污染,這是在我國常見的現象,很多企業都是為了個人利益,不顧違法犯罪,只要監管部門一走開,就開始亂排亂放等蓄意而為。缺少長期的監督者。雖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也安排了較多專項資金,但依然存在較大缺口,這給流域水污染的長效治理造成不少困境。
(三)治理的資金不足甚是困難
俗話說得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我國各個城市的污水處理的項目過多,處理率高。而政府部門所配備的資金有限,無法做到全面一次性處理。這個耗資巨大,不太現實。而我們的水域是流動性的,就算在下游處理好了,也會受到上游的污染影響。不能同步處理,是區域水污染無法根本處理好的重大因素。
(四)治理中制度不完善的困難
我國在治理跨區域水污染的問題,確實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可是在相應的制度上,法規條文沒有全面。沒有制定負責處理水污染問題,應該承擔哪些重要的責任,沒有在公眾的監督下進展。應該有哪些配備的條文也不全,對于污染工廠沒有著重處罰。這邊罰那邊排,沒有敬畏心理,完全沒有道德底線,對于這樣的企業,罰重到無法開廠。部門責任力度不明確,導致受傷的還是區域水污染問題加重。
想要處理好跨區域水污染問題是有著方方面面的原因,而現在卻是難于施展開來。我們各方各面無法統籌起來是最大的根本點。
三、跨區域水污染處理的策略
(一)加大宣傳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長期以來為了經濟增長卻忘了我們生活里綠水青山的環境,沒有環保意識,在水污染導致的反噬,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才知道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這是歷史問題,有些地方官員為了政績,為了一幅漂亮的GDP數據,污染得不到及時處理,發展到問題的惡化。現今我們要通過全員參與,在網絡上,微信上,以及教學課本都應有相應的宣傳意識,保護青山綠水是人人之責。
(二)建立健全區域水污染的法制法規
對于區域水污染處理,我國有相應的法律法規作為依據執行,嚴格按照《環保法》執行,誰污染誰擔責,法律執行不力也要承擔責任。我們要對于今后發生的跨區域水污染事件中的責任人進行嚴格追責,迫使其以后不敢再違反自己的職責。使其對法律存有的敬畏之心,必然水污染得到很好的改善。
(三)增加投入管理部門機構的投入力度
對于環保的執行到達了地方政府,就變成可執行可不執行。我們政府應該在對應的部門加大力度,包括資金的投入,設備的投入。嚴格要求工廠單位,要具備有環保憑證方可開廠生產。不可一邊打一邊放,那就無法實現落實到位。
(四)加強公眾參與范圍
做事要有法有據,我們依靠法律去維護我們環境,在公眾利益受到侵害的時候可有法可依。可有相關的規定條文做出保護。我們政府單位主導下進行,所以事情相對比較少。我們希望能有更多的公眾參與其中,拓寬參與環保范圍。
四、結束語
區域水污染的處理是需要各方配合落實,我們在希望經濟快速的增長的同時也要保護我們環境,這個是賴以生存的地方。群眾也要意識到不僅僅是全民參與的事情。有違法的行為要敢于指出,給我們環境留下一片白云藍天綠水。
參考文獻:
[1]趙鳳儀,熊明輝.我國跨區域水污染治理的困境及應對策略[J].南京社會科學,2017,(05).
[2]胡建華,鐘剛華.模式調適與機制創新:我國跨區域水污染協同治理研究[J].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19,(01).
[3]趙玉婷.淺談我國跨區域水污染防治[J].現代經濟信息,2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