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素芬
【摘要】在數學思維中,最可貴的品質是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是創造力的核心。葉圣陶先生在《創造的兒童教育》中說:“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因此,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絕不是針對高智力學生,而是要面向全體學生,讓他們都有機會獲得創造性思維的訓練。教師要努力發掘每個學生的創造力,使每個學生的創造力充分發揮出來。將學生培養成為創造性人才,實現素質教育之中學生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聯系生活;數量關系;師生關系
在數學思維中,最可貴的品質是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是創造力的核心。葉圣陶先生在《創造的兒童教育》中說:“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因此,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絕不是針對高智力學生,而是要面向全體學生,讓他們都有機會獲得創造性思維的訓練。教師要努力發掘每個學生的創造力,使每個學生的創造力充分發揮出來。將學生培養成為創造性人才,實現素質教育之中學生的健康成長。
一、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想創新
(一)數學是一門研究現實世界中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學科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滿著數學。學生的數學知識與才能,不但來自于課堂,還來自于現實生活實際。因此,我們要把數學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數學貼近生活,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起來自然、親切、真實。如:教學圓的認識時,先讓學生舉出生活中的圓形物體,讓學生感知圓,再通過多媒體演示幾只猴子騎著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梯形,圓形等輪子的自行車賽跑的情景。開始讓學生猜測誰跑得最快,然后媒體演示賽跑過程。結束時,問學生為何騎圓形輪子的猴子跑第一,讓學生弄清自行車的輪子為什么做成圓形的道理,讓他們感到學習數學很有用,自發產生一種探索興趣,萌發出一種自我需要的強烈求知欲,樂于創新。
(二)教學中還應聯系實際解決簡單問題,激發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激發的越強烈,就越能對學過的知識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和積極的態度。就越能發揮學生的智慧潛能,產生創新的火花,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解決較為簡單的實際問題,給學生以嘗試創新的空間,不斷激勵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教學“求長方體的體積”后,設計了這樣一道題,把一個蘋果擺在講臺上,要學生求出蘋果的體積是多少,全體學生起初愣住了,而后紛紛議論起來,有的說,如果將蘋果捏成橡皮泥,那樣的長方體就好了。在老師的啟示下,學生終于悟出了可以將蘋果這個不規則的體積轉化為規則的體積,用一個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容器,盛一些水將蘋果放入,只要量出水面升起的高度,就可以算出蘋果的體積,以此類推,不單蘋果這個不規則的物體的體積可以計算,其他一切類似這樣物體的體積都可以計算。這一設計不但使學生提高了運用數學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使學生思維更趨于活躍,充分激發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也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這樣也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和進步。
二、創設良好氛圍,讓學生敢創新
(一)好的學習環境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在寬松、和諧、自主的環境中學習,才能思路開闊,思維敏捷,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從而迸發出創新的火花。為了培養創新意識,就必須確立一種以學習和學生為教學中心的觀念,創設一種尊重學生的氛圍和環境,變“師生關系”為“朋友關系”,把“講臺”搬到學生中間去,變老師“”教為學生“問”。鼓勵學生大膽發表意見,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中去,敢于創新。這樣的課堂,才會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開發學生的潛能,體現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也會更好地發揮出主導作用,真正駕馭好課堂。
(二)實踐的重要性
數學知識來源于實踐,同時又應用于實踐,因此,我們教師要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操作、實踐、探索的機會,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魅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
數學知識具有嚴密的邏輯系統,就學生的學習過程來說,某些舊知識是新知識的基礎,新知識又是舊知識的引申和發展,教師在教新知識時,盡可能復習有關的舊知識,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來搭橋鋪路,引導學生運用知識遷移規律。在獲取新知識的過程中發展思維,這樣引導學生通過溫故知新,將新知識納入原來的知識系統中,豐富了知識,開闊了視野,思維也得到了發展,提高了學生學好數學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