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求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活動進行開放性教學。不僅如此,還對語文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人文精神提出了要求,所以教師應當拓寬語文的學習領域,對教學的內容、教學活動的過程等進行開放性展現以及對學生評價具有多樣化,這些也就成了間接要求教師在提高自身素質的同時對自身的教學模式進行大膽的改革。最后教師在語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采用開放性教學模式,可以使語文課程充滿生機和活力。
關鍵詞:語文課程;開放性;教學方式
隨著新課改的逐漸完善,也對教師的教學能力與學生學習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不但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要充分利用自身學習的地位,積極地將所學的知識進行靈活的掌握,然后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之中;還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對自身專業知識和道德素養進行不斷的提升。而傳統的教學方式都是以教師為主體進行教學活動的,從而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個性的發展,只有教師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教學活動中使用開放性的教學方式,才能使初中階段語文教師教學方式適應教育改革的進程,進而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的效率。
一、什么是語文教學活動開放性
現階段語文著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與教學成效,忽視了學生的感悟與人文素養。不管是家長還是教師還是愿意用成績來權衡學生的學習效果與教師教學的水平,而教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教學活動中對考試重點進行著重的講解,而忽略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性,這也就是導致學生語文基礎較差,缺乏詞匯量的積累,使學生自身對于學習產生厭煩。而進行開放性教學可以為學生構建語文教學的大課堂,從中開發和利用語文的教學資源,有效的拓寬學生語文學習和應用的領域。著重于跨學科學習與現代科技的結合,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行滲透與整合,讓學生可以通過開放性教學開闊自身的視野。換一種形式來講,就是將學生從教室這種教學空間的學習模式,拓展到網絡、圖書館等空間里進行交流與學習。教室不能單純的只靠對考試中的重點進行增強學生的全方面學習能力,還要讓學生多接觸圖書館等多方面的課外知識,對于應試教育來說只能是有益而無害的。除此之外,教師教學的內容與方式也要以拓展學生的視野為目標,對傳統的灌輸方式進行改善,從而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在學習中的主體的位置,增加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
二、嘗試在教學中加入開放性教學模式
在新課改的背景引導下,教師應當重點探究一下這兩種教學方式:“讀書報告會”與“綜合性學習”。這兩種教學方式都采用了對學生徹底放手,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的準備與進行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更像是朋友,教師只會給學生一些建議和相關的指導,運用了學生主持教學活動,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學習的新形勢。教師作為報幕員,講解本堂教學活動的目的要求之后,讓學生開始主持,讓有些學生做演員事前準備好臺詞,而有的學習就開始即興表演,讓全體學生進行互動交流。這樣的教學活動,可以讓學生被文學的美、意境的美深深地感染著,從而充分激發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也將學生對于學習語文知識的積極情緒進行了很好的調動。在互動評課的過程中,教師們應當放開手腳,給予學生更多自主的學習機會,要讓學生勇敢的嘗試自我評價、他人評價以及小組評價結合的形式,根據不同的角度設置對種獎項,教師既可以表揚優秀的小組與個人,又可以維持全體學生的積極參與的態度。評價要以學生自身發展為目的,教師要結合實際生活采取形式輕松活潑的教學方式,準備豐富的材料讓學生可以有話可說。在這樣的教學活動過程中,學生可以保持興趣高昂與積極思考的狀態,在輕松活潑的情景教學活動中對自身的寫作與口語表達進行有效地提升。而開放性教學模式可以讓語文教學活動擺脫教材單一的束縛,從而走向多元化的教學的道路上。
教師在備課時通常是根據教學的內容,參考教學的資料記性模式化地預設三維教學的目標和重難點,這種做法不但沒有顧及到學生的學習意愿,還沒有考慮到教學活動的生成,完全是憑借著教師多年教學的經驗和感受進行設置的。教學活動中,教師為了達到教學的目標,將自己放在主導的位置上根據預設的教學方式進行按部就班的教學活動,這種教學活動的開放程度是有限度的,甚至不會進行開放。因此,教師在每節課前,先讓學生提出一到兩個讓學生困惑最大或者是學生認為最有價值的問,然后以此類推,教師確定每節課的一到兩個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在通過大部分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對其進行歸納,之后再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組織學生進行探討。由于這些問題來學生的提問,學生對于語文教學的學習就會更加的主動與積極,從而使教師實現快樂教學快樂學習的目標,這樣的教學活動才是具有開放性的,開放性的教學活動可以有效促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的喜愛,進而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效果。
結束語:
總而言之,教師應當堅持貫徹初中階段語文課程開放性教學的落實,才能夠讓語文達到新課改的要求。為此,教師作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領導者和組織者,應當不斷的對自身的教學方式進行提升,對教學活動進行不斷的探索,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從而有效地對學生自身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態度進行充分的激發,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2]洪宗禮.語文讀本[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6.
[3]車靜.論語文教師自身專業素質的提升策略.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9,(03).
作者簡介:王洪茹(1993.01.03)女,民族:漢,籍貫:黑龍江省大慶市肇源縣,單位:黑龍江省綏化市安達市吉星崗鎮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