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媒體時代中,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高校大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當中廣泛地使用網絡,高職院校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面臨著新的挑戰。肩負培育行業專門人才重任的交通高職院校,要因勢利導善于借助網絡的力量,積極開展教學改革。本文以運管專業為例,從實施導向性學習、改進教學手段,拓展成績評定方式,重視學生自我學習和身心發展的能力等方面,探索自媒體背景下的課程改革,推動交通院校專業改革。
關鍵詞:自媒體;交通院校;運管專業;改革實踐
高校教育教學發展與改革永遠沒有休止符,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教學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過去式,不斷加強教學改革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早已成為高職院校教師的共識。目前互聯網技術被譽為可以成為開啟一場新的工業革命的催化劑,互聯網技術能把看似風牛馬不相及的業界串聯起來,讓它們產生效應,量變進化到質變,實現“1+1≠2,1+1>2的”的最終效果。高校不是完全脫離社會、獨善其身的真空環境,必須緊跟時代潮流,運用好互聯網技術和科技手段,讓科技為教育教學插上騰飛的翅膀。
一、交通院校運管專業課程教學的困境
交通類高職院校的交通路運輸管理專業,承擔著為交通部門運政機構培養人才的重任,目前的專業改革發展也到了不改、慢改都將會落后的局面。如何創新教學方法,讓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同向共行,進一步提高提升教師的理實一體綜合教學能力和現代化教學手段,推動運輸管理專業健康發展,已經引起交通院校教育工作者的關注。
(一)傳統的教學手段難以適應時代發展需要
長期以來,職業院校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注重“教書”、“教學”,加上師道尊嚴的傳統觀念,教學手段上以教師講課、學生聽課為主,尤其是文科專業,更是以熟記強背概念、理論為主要教學目的。交通院校的交通運輸管理專業,承擔著為綜合交通執法培養一線技術人員的任務,畢業生將來要走上交通戰線,成為參與執法的國家公務人員。隨著國家深化交通體制改革,加強法治交通建設,對參與交通執法的從業人員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鍛煉到的是對知識的記憶能力,缺少對知識的融會貫通、創新發展,難以適應社會發展需要。
(二)專業課程教材針對性不強
交通運輸管理是國家大交通體系當中依法規范廣大道路交通運輸參與者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專業性強和行業性強的特點,目前的從業人員主要由交通部門主辦的高等院校培養專業人才。由于開辦類似專業的高校少,在校生不多,且原本多為普通本科院校所開設專業,因此教材資源比較少。高職交通院校往往更多的是使用本科院校交通運輸管理專業的教材和實訓教材,針對性不強,影響著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
(三)專業實訓教學質量不高
運管專業畢業生所對應的工作崗位群是交通運輸管理執法人員,屬于政府公務員序列,代表政府行使公權力,對畢業生的綜合能力要求比較高。職業院校強調專業技能,根據崗位工作要求制定教學大綱,因地制宜培養技能人才,實訓教學在教學環節所占據的比重相對比較大。由于高職院校內部難以建設模仿執法環境的仿真實訓場所,任課教師只能結合案例教學的方式講授理論知識,教學手段陳舊,教學形式單一。如果任課教師沒有參與過交通綜合執法的工作經歷和實踐,僅僅靠個人的知識理解和案例講授來完成教學環節,教學效果很難達到理想狀態。在教學實習環節,也受制于交通行業點多、面廣、線路長的特性,難以讓學生在現場集中參與實習和實訓。
二、自媒體時代交通高職院校道路運輸管理專業課程改革的路徑
(一)讓枯燥的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有趣
高職大學生是思想活躍的人群,樂意嘗試新鮮、有趣的各種表達方式,樂于接受抖音等自媒體技術。課堂上,他們對于傳統的說教式教學手段興趣不高;如果授課教師借助自媒體技術,深化課程改革和研究,結合互聯網技術更新課程資源、改變授課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把原本用于刷朋友圈的時間和精力用于借助微信等自媒體平臺,參與課堂的教學活動。一方面避免學生上課看手機分心,又能引導學生主動運用自媒體手段自主學習。以交通院校運管專業教學為例,例如講授《公路路政管理學》課程當中“路政管理行為”的章節,教師結合有關路政強制執行的知識點,在課堂上引導學生瀏覽交通運輸部官方網站的視頻,讓學生自由分組展開課堂討論并派出代表發言,最后由教師點評。學生手中的手機原本是娛樂工具,在老師的指導下變成用于學習的工具,課堂變得生動有趣,一舉兩得。
(二)倒逼授課教師更新教學手段
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是行走在信息高速公路上,互聯網讓師生暢游知識海洋變得更為方便。教師一支粉筆、一本教材,學生一支鋼筆、一本筆記本,這一幕幕場景雖然很熟悉,但是已經成為或者即將成為歷史。高職大學生自我學習能力不強,但是對新鮮事物的接受比較快,如果教師還是采用原有的老方法教學,教學效果很難達到預期。網絡技術發展的態勢倒逼著高職院校老師的因材施教,不能獨善其身、脫離互聯網技術。只有采取網絡互動式教學,才有可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才有可能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因此,授課教師及時更新知識,嘗試著使用翻轉課堂、慕課等嶄新的教學方式,才能借助信息技術教學的手段提高教學能力。
三、綜述
高等職業教育只有不斷通過改革才能取得新的發展,教學改革永遠沒有休止符。交通院校的道路運輸管理專業的辦學成效,必須通過改革教學方式和手段,才能不斷刷新人才培養質量。“互聯網+”技術在社會各行各業呈現出明顯的推動力,教師應該更新觀念,拓展思路,在教學中進一步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創新教學和考核評價方法,使道路運輸管理課程的教學上新臺階,為交通強國培養更多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胡紅林,任小芳.自媒體時代探究師范院校導游人才培養的新路徑——以豫章學院導游教育為例[J].電大理工,2019 (09)。
[2]黃侃梅,張炳達.互聯網金融背景下模擬教學方法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4(44)。
課題項目:2019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深化文化育人,融入廣西民族文化的<中國傳統文化>課程“三教”改革與實踐》的研究成果。(GXGZJG2019A015);2018年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院級教改立項重點項目“基于運政管理體制改革下的運管專業人才培養問題研究”(編號:JZY2018A03)
作者簡介:田曉(1979.09—)女,安徽懷遠人,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交通運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