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軍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通過已學的知識或者教材提供的內容構建自己知識體系的連續性、規律性是歷史教學的基本要求,是學生思維發散能力培養的一步,也是歷史掌握程度加深的重要一環。因此,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歷史知識遷移,讓零散的知識點成體系,讓歷史知識更容易被理解。
關鍵詞:初中歷史;知識遷移;做法
知識遷移簡單來講,是在學習某種知識的同時,將其與其他知識進行聯系,以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對于學習來講,任何一種知識的學習都是根據以往的經驗和認知來進一步的學習新的知識、培養新的能力。知識遷移的實質其實就是一種新舊知識的聯系。而歷史,講究的是古今中外,講究的是時間的延展,是歷史故事帶給今人對現實的思考,因此,對于初中歷史教學來講,知識遷移是一個很重要的教學方式。
一、知識遷移的條件
1、同質知識遷移
同質知識遷移顧名思義,就是相同性質的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在初中歷史課堂中,乃至于整個歷史的學習中,相同性質的歷史事件數不勝數,同質知識遷移也大大存在。
例如,在學習新民主主義時,學生已經學習了舊民主主義革命,兩者都是希望中國能夠抵御外來侵略,國家更加強盛,兩者性質相似,但是產生的結果卻大有不同,如果只是單方面的學習每個知識點,而不加以聯系,那么就只能看到歷史的一方面,難以使歷史知識成體系,從而不能使歷史的學習產生該有的作用,無法真正的體現歷史的魅力。
2、具有因果關系的知識遷移
這類知識遷移其實就是因為知識之間存在一種因果關系,而彼此影響。歷史就是承前啟后的歷史事件的堆積,對于歷史的學習,因果分析至關重要。
例如:國家為什么在建國后如此注重科學技術的發展,為什么提出“科學是第一生產力”的觀點,這些都是存在歷史原因的,我們在歷史的學習中會學習到“第一次工業革命”,教師也會在學習這一章節時,明確的解釋清楚這一革命的意義,工業革命對于國家的綜合實力、國際地位,社會的生產力、國民的生活水平的提升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國家才會重視工業革命,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也正是因為如此,世界上才有了第二次、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產生。
3、其他學科知識與歷史之間的知識遷移
其他學科已學知識對即將要學的歷史知識的影響,其實也是一種學科交叉現象,它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散,使學生對于知識的把握更加深刻。
例如:我們在語文課堂中應該學過很多毛澤東主席的詩詞,這些大多是描繪抗戰或者內戰的情況,在學習歷史中的抗日戰爭或者內戰時,我們就可以結合詩句來學習,不僅增加了歷史學習的趣味性,還能加強學科聯系,使學生的思維的得到有效的發散。
二、知識遷移的途徑
1、運用思維導圖構建認知結構
思維導圖可以方便快捷的總結出知識框架,讓知識之間的聯系更加明了直接。知識遷移就是在學習新的知識的時候,運用舊的知識進行理解和鞏固,在這樣的學習方式中,如果想要真正使舊的知識得到有效利用,就需要學生對舊的知識有較為深刻的認知和理解。因此,在歷史課堂的學習中,學生和教師應該注重對知識的框架性的梳理。思維導圖顯然是梳理知識的一個好的選擇。在初中歷史課堂中,教師應該善用思維導圖,來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精心設計PPT,展現教師的思維性和對知識理解的層次性,為學生形成清晰的知識體系打下基礎,減少知識遷移的突兀感,學生也要善于利用章節目錄,對歷史發生的進程進行掌握,多加進行思維導圖的繪制,熟能生巧,如此反復,對于歷史知識的掌握會更加牢固,對于歷史知識的理解也會越來越好,在以后的歷史知識學習中,也會自然而然的進行知識遷移。
2、提高概括能力,把控全局
在上文提到,同質知識的遷移,即相同性質的知識進行交互學習,但是,如何判斷性質相同呢,這就需要學生自己的理解和掌握。由此,教師就應該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因為只有學生對于一個歷史事件進行高度的概括,才能夠更好地、更加精準的得出歷史事件的實質,這樣在以后的學習中,才能游刃有余的進行知識遷移,而不是牽強的將知識進行聯系。教師要在日常學習中要求學生們進行事件概括,讓概括能力逐漸提升。就比如,在學習洋務運動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中用一句話來進行總結,再選出最好的,指出優缺點,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3、創設知識遷移的氛圍
在初中歷史的學習中,知識遷移應該講究方法,不能使初中歷史課堂中的知識遷移變得刻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盡力的去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遷移,讓學生感受到知識連成串的樂趣,從而使學生在心里上形成定勢,讓知識遷移成為習慣,這樣歷史的學習也會變得更加簡單,更加具有系統性。例如:在學習辛亥革命時,相對于直接提問,辛亥革命進行了哪些舉措,取得了什么成效,轉換方式,用設立情景的方式進行提問,比如,教師可以在PPT上展示男人剪辮子的場景,并提問同學這張圖片的場景存在于什么時期,這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問題,但是這樣的提問方式使同學對辛亥革命的理解更加深刻、全面,也更加容易使學生愛上歷史,喜歡歷史。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歷史課堂中,善用知識遷移,可以促進學生的對歷史知識的理解,也是對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一種重要方式。教師通過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并在課堂中善于創設知識遷移的氛圍,讓知識遷移成為初中歷史的學習重要方式。
參考文獻:
[1]孫艷.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的知識遷移[J].教書育人,2012(07):55
[2]呂勝海.遷移理論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7.
[3]謝慧青.基于知識遷移的初中歷史材料題解析策略研究[J].華夏教師,2019(02):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