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丹丹,甘曉露
摘 要:高職院校衛生理化檢驗技術專業課程旨在培養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能的高素質技能型、創新型專業人才。文章基于具體崗位特點,依據國家檢測標準、實驗室設備和條件,對高職衛生理化檢驗實驗教學在實驗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檢驗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并提出改進意見,同時簡述實驗教學改革成效。
關鍵詞:衛生理化檢驗;實驗教學;實踐能力;工學結合;創新人才;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0;C96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01-0006-02
隨著社會發展與各類檢測機構改革的不斷深入,衛生理化檢驗技術正朝著高通量、更靈敏、更準確、更快速、更簡便和高智能化方向發展。高職院校衛生理化檢驗技術專業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能的高素質技能型、創新型專業人才。衛生理化檢驗實驗操作是專業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基于具體崗位特點,依據國家檢測標準、實驗室設備和條件,對高職衛生理化檢驗實驗教學在實驗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檢驗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并提出改進意見,同時簡述實驗教學改革成效。
一、高職院校衛生理化檢驗實驗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材單一,難以因材施教
調查發現,目前高職衛生理化檢驗技術專業課程的教材比較單一。各高職院校大多使用的是人衛版本科教材或自編教材,但本科教材側重于問題的分析和研究,比專科教材難度要大很多,而高職衛生理化檢驗技術專業主要培養實用型實驗技術人才,因此不適合采用理論性較強的本科教材。
2.實驗教學內容更新較慢,難以適應社會發展要求
大多數實驗教材主要依據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編寫,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變化的,但教材更新往往較慢。衛生理化檢驗技術實驗教學主要以實驗教材為指導,教材內容陳舊導致其對應的實驗教學內容滯后,難以與社會應用接軌。例如,幾年前的熱點問題“三聚氰胺事件”在高職院校衛生理化檢驗技術專業實驗教材中雖有涉及,但相關檢測項目開展方面仍是空白。
3.實驗教學體系不夠完善,培養創新型人才受阻
某一項目的實驗檢測往往需要結合多個檢測指標進行綜合分析,但因實驗室設備和條件的限制以及學生安全問題的考慮,教師往往只讓學生進行少量指標的檢測。如乳制品的檢測,以往的實驗設計以感官檢查為主,理化檢驗只涉及乳的密度和乳脂率兩個指標。當前社會關注度較高的摻雜摻假問題理論教學雖有涉及,但實踐教學較少。
4.實驗教學方法單一,難以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
傳統的衛生理化檢驗教學往往采用先進行理論教學,下次課進行實驗教學的模式。因時間跨度較大,學生對理論知識掌握不牢固,很難在實驗課上將理論知識與實踐內容聯系起來。這種灌輸式的單一的教學方法導致信息量小,課堂氣氛沉悶,缺乏新穎性,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實踐熱情和學習興趣,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精神,難以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二、高職衛生理化檢驗技術專業實驗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改革
1.認真開展衛生理化檢驗專業課程教材編寫工作
高職院校要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制定高職衛生理化檢驗專業課程教學標準。要依據國家檢測標準、行業檢測標準、教學標準和行業最新檢測動態,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編寫高職院校衛生理化檢驗專業課程教材,對涉及的典型任務進行詳細闡述,注重因材施教。
2.采用最新的國家檢測標準或行業檢測標準,實現“國標進課堂”,最大程度與社會接軌
高職院校要在廣泛調研國家檢測標準沿革與行業常規檢測項目,充分考慮學生安全的基礎上,對應用于實驗教學的方法進行篩選。要適當取舍標準中的多種檢測方法,對檢測方法、檢測內容以及新的儀器提前進行了解,用最新的國家檢測標準替換原來的陳舊實驗方法,并對儀器設備進行優化配置,如使用進口的高效液相色譜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分別進行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檢測、水中重金屬元素的檢測等,確保檢測結果的客觀性、準確性。只有做到檢測方法與社會接軌,才能讓學生與社會接軌。
3.整合實驗項目,形成完整的衛生理化檢驗實驗教學體系
實踐證明,合理的實驗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積極創新意識和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此,要做到以下兩點:一是最大程度調整實驗學時數。如分析化學、儀器分析、各門理化檢驗核心課程的理論學時與實驗學時的比例,應該接近1∶1。二要改變以往驗證性實驗多,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少的狀況。如教學水中三氮含量檢測時,教師僅提供實驗內容,而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所有實驗設計及操作步驟,包括樣品的采樣與制備、溶液配制、檢測、數據處理等所有步驟。
4.借助信息化教學,改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學院要在各個實驗室安裝多媒體教學設備,指導教師借助新媒體開展信息化教學,積極進行網絡資料篩選、實驗視頻錄制以及微課制作,使得多種教學方法可以結合,讓單一的實驗場景得以改善,實現教師與學生、實驗室與實驗室之間的互動。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增加了衛生理化檢驗技術實驗教學的趣味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高職衛生理化檢驗技術專業實驗教學改革成效
1.衛生理化檢驗專業課程教材編寫工作已開始
全國衛生職業教育行指委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分委會已開展針對衛生理化檢驗專業課程的調研工作,制定高職院校衛生理化檢驗專業課程教學標準。結合國家檢測標準、行業檢測標準、教學標準和行業最新檢測動態及學生實際情況,參編全國高職高專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十三五”規劃教材《衛生理化檢驗技術》。
2.實現實驗教學內容的與時俱進和實驗方法的國標化
實驗教學內容的改革,使“國標進課堂”成為現實。例如,原料乳與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檢測,采用GB/T 22388-2008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原料乳與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檢測方法》中原料乳中三聚氰胺快速檢測-液相色譜法進行測定,乳的密度檢測采用GB 5009.2-2016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相對密度的測定》中的測定方法。這縮短了學校與社會之間的距離,為學生今后從事衛生理化檢驗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注重實踐,構建科學、完善的衛生理化檢驗實驗教學體系
衛生理化檢驗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且具有知識更新快、對儀器設備的依賴性強、檢測內容多的特點,所以對教學有更多的要求,強調理論對實踐的指導意義。改革后的實驗教學體系綜合感官檢查和理化檢驗的內容,突出了理化檢驗部分內容,系統性更強,其中既有驗證性實驗項目又有綜合性和創新性實驗項目,更有助于學生全面掌握衛生理化檢驗實驗技術和方法。
總之,以實踐能力為中心的工學結合模式的高職衛生理化檢驗實驗教學體系改革,符合高等職業教育高素質技能型、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要求,能夠極大地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綜合運用多種實驗技術的能力,增強學生的崗位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周旭蘭.衛生理化檢驗分析技術實驗教學改革探討[J].繼續醫學教育,2018(07).
[2]楊珺,吳淑春,吳怡春,徐建國.高職高專衛生檢驗與檢疫技術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創新[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03).
[3]鄭月,蔡鵬.構建高技能型衛生理化檢驗與檢疫人才培養體系的思考[J].價值工程,2017(05).
[4]肖虹,賈燕,高潔瑩,李迎麗,白群華,代興碧.基于實驗的《衛生理化檢驗》理論教學設計思考[J].現代醫藥衛生,2015(03).
Exploration of Training Innovative Talents in Health,Physical and Chemical Inspection by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eng Dandan, Gan Xiaolu
(Xin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Xinyang 464000, China)
Abstract: The courses of health,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spe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im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skilled and innovative professionals with strong practical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ecific posts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ational inspection standards, laboratory equipment and condition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health,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spe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erms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and testing methods,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In addition, this paper also briefly describes the effect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 health,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specti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practical ability; combination of work and learning; innovative talents; teaching re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