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瑞麗 趙連明
[摘要]文章闡述了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協同培養的必要性,分析了當前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協同培養面臨的管理體制不完善、協同培養機制不健全、實踐平臺建設落后以及參與主體積極性不高等困境,并提出了完善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協同培養機制的途徑:完善校內管理體制,建立健全協同育人機制;加強與企業的溝通,打造協同育人實踐平臺;整合校內校外資源,多方共建教育保障機制。
[關鍵詞]創新創業;協同培養;高職院校
[作者簡介]石瑞麗(1988- ),女,河南許昌人,重慶商務職業學院,講師,博士;趙連明(1973- ),男,吉林安圖人,重慶商務職業學院,副教授,碩士。(重慶? 401331)
[中圖分類號]G717?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20)01-0069-04
2015年,《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5〕6號)提出要“完善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機制,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在此背景下,職業院校應積極貫徹國家對職業教育的指導方針,全面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為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提供助力。對高職院校而言,深化產教融合、推進政校企協同是改革教學模式,培養高素質創新創業型、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徑。但是,我國創新創業教育起步較晚,政校企如何協同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是目前職業教育亟待解決的難題。因此,有必要對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協同培養機制進行研究,創新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以培養更加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
一、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協同培養的必要性
(一)整合資源、發揮合力的需要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協同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發揮政府、高職院校以及企業三大社會主體的作用,整合資源,發揮合力。對于高職院校而言,可以充分利用企業的優勢資源,使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中學習,縮短上崗周期,最終實現零距離就業和創業,同時也可以彌補高職院校實踐教學的不足,降低實踐教學成本;對于企業而言,可以利用高職院校的師資和場地等優勢資源,委托培養自己急需的各類應用型人才;對于政府而言,政府主要是發揮統籌協調的作用,為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提供資金和政策扶持,鼓勵和引導高職院校和企業做好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工作。政府、企業、學校三方聯動,高職院校牽頭,企業提供平臺,政府提供制度保障,整合政策、資金、科技、產業、平臺等資源,用市場化手段推動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加速科研成果轉化,促進高職院校與產業、經濟、社會的緊密結合,培養適應新時期的創新創業人才。
(二)優化人才市場供需結構的訴求
目前,我國正由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向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在“互聯網+”的推動下,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產業深度融合,引發影響深遠的產業變革,正在形成新的生產方式、產業形態和經濟增長點。從國家到企業均要求大學生不僅具備較強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要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作為為社會和企業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高職院校,面對市場對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需求,以及社會對創新型優秀人才的呼喚,其必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但是,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不僅需要學校內部機制的改革,也需要企業的深度合作,更需要政府的政策保障。只有政校企協同開展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尋求專業課程教學與崗位技能技術、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融合,才能響應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動態變化,提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
(三)提升國家創新競爭力的必由之路
從國外創新創業教育經驗來看,創新創業人才協同培養對技術創新、地方經濟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例如,美國斯坦福大學在創業和技術創新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一百多年以來,斯坦福大學孕育了各種理念,培養了受過良好教育的企業家,研發了多項突破性技術,這些技術對硅谷的崛起和復興起到了推動作用,同時也為全球經濟做出了貢獻。斯坦福大學的畢業生創立、建立或領導了數千家企業,其中包括谷歌、耐克、思科、惠普、嘉信理財、雅虎等世界知名公司。在創新發展戰略背景下,高職院校要不斷探索創新創業人才新的培養模式,力求適應社會發展的新需要,為創新型國家建設提供人才支撐。
二、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協同培養困境
(一)創新創業管理體制不健全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管理體制不健全,在運行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不利于創意成果的孵化以及創業活動的開展。部分高職院校盲目照搬其他院校創新創業運營模式,忽視自身實際情況,造成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唯結果論,忽略了自身特長。另外,絕大多數大學生創業中心或創新孵化園是由市團委或校團委統籌,團委委派教師負責相關工作。大學生創業中心以及創新創業活動的開展涉及面廣,內容復雜,僅靠團委派的教師難以完成這些工作,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的組織與開展是極為不利的。
(二)創新創業協同培養機制不健全
第一,在創新創業人才協同培養過程中,學校和企業雙方職責不明,爭議較多,缺乏協調溝通機制,合作層次有待深入,阻礙了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開展,難以保證創新創業教育質量。第二,雖然有很多企業參與到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協同育人過程中,但大多停留在畢業生實習、創新基地建設“掛牌”合作等,并沒有積極向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提供教學建議或者項目指導,也沒有深入參與到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課程資源建設、實踐教學中。第三,現階段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所需要的教育資源大多來自于學校內部,政府、企業、行業等組織所提供的創業咨詢服務、創業項目等教育資源較少,校外教育資源向高職院校流動過少。與企業、行業所提供的教育資源相比,高職院校能夠為學生提供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滯后性,無法為學生提供行業發展的最新動態,難以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