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志鵬 田洪森 張秋月
[摘要]輔導員是大學生政治思想的引領者、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培育者、是大學生身心安全的守護者。新時代應用型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存在政治理論學習不足、職業能力不足、與時俱進的意識缺乏等問題。對此,文章提出以下建設路徑:以“課程思政”為抓手,構筑立體平臺,加強專業化發展;以人才管理為思路,營造發展環境,加強規范化培育。
[關鍵詞]立德樹人;應用型高校;輔導員
[作者簡介]韓志鵬(1989- ),男,山西晉中人,北京建筑大學,助理研究員,碩士;田洪森(1964- ),男,山東日照人,北京建筑大學,高級工程師;張秋月(1989- ),女,北京人,北京建筑大學,助理研究員,碩士。(北京? 102616)
[中圖分類號]G715[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20)01-0079-05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談到,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應用型高校輔導員既是大學生學習生活的管理者,也是大學生最為信任的朋友。輔導員在學生培養方面承擔著重要的責任,對學生的影響力不容小覷。應用型高校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有其獨特的辦學理念,辦學宗旨定位于培養應用型人才。輔導員隊伍建設作為學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環節,應用型高校應積極對待。
應用型高校多是在1999年高校擴招政策實施后,由一所或多所專科以上學校合并升級轉型而成的,人才培養目標是應用型專業技術人才,開展特色應用型學科建設和技術研究,其發展過程中必定存在一定的育人問題。應用型高校輔導員作為落實素質教育的主要實施者,自身肩負著教書育人的使命,既是大學生學習生活的輔導者,也是大學生最為信任的朋友。針對應用型高校輔導員管理的基本特征、應用型高校輔導員管理的現狀、應用型高校輔導員精細化管理措施創新等內容進行具體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對于應用型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應該明確輔導員的角色和職責,加強系統化、規范化、時代化的輔導員隊伍建設,加強對輔導員隊伍業務能力方面的培訓,為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提供保障。
一、加強應用型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重要意義
(一)輔導員是大學生政治思想的引領者
輔導員的工作職責之一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中對輔導員的工作任務、職責和目標進行了重點說明和解讀。在新時代,輔導員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引導大學生形成四個“正確認識”,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不斷追求更高的目標,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
輔導員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結合應用型高校的辦學定位及人才培養的要求,主要任務是引導大學生提高自身政治站位,堅定理想信念,努力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大學階段,大學生將面臨人生新的挑戰和新的發展機遇,如何樹立正確的政治理想,培育正確的政治素養,對于學生的成長成才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大學生思想培養方面,輔導員對于大學生的政治思想培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很多大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不夠深入,缺乏系統的認識和思考,在這個關鍵過程中,輔導員便成為大學生政治思想的引領者,對于引導學生把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緊密結合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輔導員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培育者
高校是大學生步入社會的過渡平臺,應該高度重視實踐環節,以技能提升和人才培養為主,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應用型高校輔導員在這時候將成為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培育者。很多學生進入高校后呈現出茫然的現實狀態,不知道如何合理規劃時間,不知道該向哪個方向發展,甚至會出現學業、心理、情感、生活等多方面的問題,這個時候輔導員的作用將會凸顯出來,需要陪伴大學生成長,運用自身的經驗和閱歷幫助他們平穩過渡,及時引導學生發現大學生活中的各種問題,與學生共同研究解決方案,及早督促,及早幫扶,鼓勵其勇往直前,攻克生活中的問題和困難。
(三)輔導員是大學生身心安全的守護者
大學生進入高校以后就已經成為獨立的社會個體,具有獨立思考并做出相關決定的能力和水平,在這個時候學生的身心安全會受到父母、學校的高度關注。部分應用型高校學生具有缺乏自信心、容易抱怨、不善于溝通等心理特點。輔導員因為工作內容的關系,更能夠從生活上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也更能夠贏得學生的信任。輔導員應該扮演好守護者的角色,提升對學生身心安全的關注度,加強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排查和疏導工作,力爭能夠盡早發現、及時干預學生的心理問題,避免事態進一步嚴重。當前是“互聯網+”時代,海量信息撲面而來,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大學生身心受到劇烈沖擊。如何引導大學生正確地篩選信息、接收信息、領會信息、反饋信息,成為輔導員亟待解決的課題。在這個過程中,輔導員需引導大學生增強自我保護和安全防范意識,提高辨別信息的能力,從而確保學生健康成長。
二、新時代應用型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輔導員政治理論學習不足
應用型高校作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肩負著為社會主義事業遴選合格接班人的重任,而應用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才隊伍則是培養合格人才的支撐力量。應用型高校輔導員的重要工作之一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然而目前輔導員隊伍建設情況不容樂觀。很多輔導員并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出身,而是其他專業畢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專業型人才,工作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工作經驗,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規律和特點以及學生身心特點。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例,輔導員需要向學生群體宣傳正確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然而非科班出身的輔導員往往不善于向學生闡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及先進性。
(二)輔導員職業能力不足
應用型高校作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肩負著為社會主義事業遴選合格接班人的重任。輔導員在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就對他們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輔導員不僅要掌握扎實的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知識,還要掌握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社會學等學科知識。然而不少輔導員對本崗位的職責和重要性認識不足,只是把學生管理工作當作跳板,工作積極性不高,缺乏對工作中所需知識、技能學習與提高的積極性。應用型高校中擔任輔導員工作的多為剛剛從學校走出來的青年教師,學生管理工作經驗不足,職業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三)輔導員缺乏與時俱進的意識
經濟新常態下,對于人才培養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面對新時代發展所帶來的新挑戰和新問題,應用型高校輔導員的工作理念應與時俱進,不斷更新知識結構,完善工作方式方法。目前,無論學生出現思想問題、學業問題還是情感問題,大部分輔導員往往只看到表面而沒有看到實質,缺乏對問題背后深層次的挖掘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式也就流于表面,難以觸及學生內心。此外,當今是一個新媒體與自媒體時代,大學生每天花費大量的時間在網絡上,與輔導員面對面接觸的時間變短。面對信息傳播、溝通方式的巨大變革,如何利用好網絡工具與學生溝通交流,幫助學生辨別網絡信息的真假,是需要新時代輔導員深刻思考的問題。
三、新時代應用型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路徑
(一)以“課程思政”為抓手,構筑立體平臺,加強專業化發展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中強調,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這為“課程思政”工作的開展指明了方向。應用型高校輔導員應以“課程思政”為抓手,平衡好“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的關系,把握好“課程”“思政”“師生”三個關鍵點,將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緊密結合,深入挖掘育人要素,提高育人能力。
應用型高校要做好相應的規劃,為輔導員隊伍建設構筑立體平臺,營造人人向上、人人互助、人人成長的良好發展環境。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更加優秀的人才加入輔導員隊伍,才能激發輔導員的工作熱情和工作潛力。
1.搭建理論學習平臺。貫徹和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輔導員開展一切工作的基礎和前提。針對此問題應用型高校應該搭建理論學習平臺,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特點,積極探索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內涵,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引導,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教育活動,深入探索實踐路徑和模式,認清現階段國情、黨情,引導輔導員堅定理想信念,認清“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這一關鍵點,加強對輔導員的思想認知教育,引導輔導員從思想認識到實踐行為轉變,明確實踐方向,拓寬實踐路徑,提升實踐效果。只有這樣,輔導員才能結合應用型高校的特點,發揮自身的作用,更好地引導學生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增強學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
2.搭建職業能力發展平臺。高校輔導員是離學生最近的人,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輔導員工作復雜煩瑣,工作內容涉及多個學科的專業知識,必須具備豐富的知識和較強的能力。應用型高校要搭建職業能力發展平臺,有效提升輔導員的職業能力。一是有計劃、有步驟地選送輔導員參加培訓和進修,建立輔導員崗前培訓、日常培訓、高級研修三級培訓模式。輔導員培訓要按照需求選取培訓方向,如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就業指導等,做到有的放矢、科學合理。二是積極推進輔導員學歷提升。應用型高校要為輔導員學歷提升提供政策支持和資金支持。例如,將輔導員在職攻讀學位納入教師培訓計劃,享受有關鼓勵政策;鼓勵輔導員停薪留職攻讀學位。三是重視師德師風建設。應用型高校輔導員隊伍管理要與師德師風建設緊密結合,形成長效機制,推動師德師風建設常態化。應用型高校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切實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構建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師德體系及評價機制,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應用型高校引導廣大輔導員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堅持教書與育人相統一、言傳與身教相統一、潛心問道與關注社會相統一、學術自由與學術規范相統一,爭做“四有”好教師,全心全意做學生錘煉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引路人。與此同時,應用型高校輔導員要注重宣傳積極、健康、向上的文化輿論和思想,發揮表率作用。
3.搭建科研平臺。科學研究是輔導員提高工作有效性、推進工作不斷進步的重要手段。通過科學研究,能夠啟發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思考、探索,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當前,國家和相關部門已經意識到輔導員開展科研工作的重大意義。《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培訓規劃(2013—2017年)》指出:“繼續在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中設立輔導員專項,逐步加大項目經費支持力度。鼓勵輔導員積極參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庫建設,結合實踐工作和理論研究,形成一批具有決策咨詢價值和推廣示范意義的研究成果。”因此,應用型高校要積極推動輔導員開展學術研究,并把其納入學校發展規劃中。例如,應用型高校設立輔導員專項研究基金。輔導員開展科研工作需要經費支持,因此,學校應從科研經費中劃撥一部分款項作為輔導員科研基金,用于輔導員申請課題和科研獎勵。同時,規范輔導員專項研究基金管理,做到專款專用,以提高基金使用效益,真正做到物盡其用。
4.搭建交流平臺。應用型高校要結合實際,加大軟硬件設施投入,改善輔導員的工作環境,提升輔導員的獲得感、歸屬感和幸福感,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輔導員的工作熱情,使其將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感情都投入到工作中,為應用型人才培養盡心盡力、鞠躬盡瘁。應用型高校積極搭建交流平臺,通過各種形式的交流學習強化輔導員隊伍建設。具體來說,可以采取“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辦法。“引進來”就是應用型高校定期邀請校內外知名專家和學者來校為輔導員做講座,內容可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業指導、人際溝通、學生能力培養、班團組織建設等,這有助于提高輔導員的職業認知感和工作能力。“走出去”就是應用型高校充分創造條件組織輔導員到其他高校考察學習,使輔導員開闊視野,借鑒其他院校的先進經驗,從而更好地開展學生工作。
總之,應用型高校通過理論學習、職業能力發展、科研及交流四個平臺的建設,積極構筑立體平臺,全面提高輔導員隊伍建設的科學化和專業化水平。
(二)以人才管理為思路,營造發展環境,加強規范化培育
應用型高校應遵循《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從實際出發,將輔導員隊伍建設納入學校發展規劃之中,綜合考慮學校的未來發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動態,加強對輔導員隊伍建設的頂層設計。應用型高校要建立完善的保障機制,保證輔導員隊伍的穩定性。
1.建立一套符合輔導員專業化發展標準的招聘體系。應用型高校要嚴格輔導員準入門檻,提高輔導員入職標準,實行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雙重考查。以“專業化”為目標,由校黨委統一領導,黨委學工部牽頭,研工、人事、組織、紀檢等相關部門共同參與,對應聘人員的學歷、學校、學科專業以及學生干部工作經歷等提出高標準:新入職輔導員均要求具備中共黨員身份,碩士以上學歷,熱愛輔導員工作,品學兼優。
2.加強輔導員職業發展規劃。應用型高校傾心助力輔導員成長,做到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環境留人。一是應用型高校加強輔導員職業生涯指導,對輔導員進行分層、分類規劃指導,幫助輔導員做好職業定位和目標設定,創設有利于輔導員職業發展的環境。二是應用型高校領導注重與輔導員談心,有計劃、有目的地調查輔導員的工作動態、思想動態和對學校各方面工作的意見,并采取相應措施,以貼近輔導員的工作和生活,得到輔導員的肯定,提升輔導員對工作的投入度和關注度,建設一支高水平的應用型高校輔導員隊伍。
3.建立考核激勵制度。應用型高校成立由校黨委書記任組長的輔導員隊伍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根據教育部《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改革輔導員考評考核指標,探索輔導員由事務型向研究型、專家型轉變的新途徑。一是落實輔導員崗位和待遇。應用型高校將輔導員納入教師隊伍,做到 輔導員與專任教師同工同酬。二是明確輔導員發展方向。落實雙線晉升制度,輔導員既可以“按教師職務(職稱)要求評聘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或其他相關學科的專業技術職務(職稱)”,也可以按干部系列晉升至正處級行政職務。三是建立上下聯動、平級聯動的立體化監督網絡。輔導員相關工作的考核由黨委、專業教師、學生三級組成,將考核與定崗定編關聯。對工作突出、成績顯著的輔導員進行表彰獎勵;反之,對工作懶散、成績差的輔導員給予懲罰,調崗降薪。
應用型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好壞關系著應用型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否實現和完成程度,各應用型高校應該高度重視輔導員人才隊伍建設,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特點和要求,從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考慮,深入挖掘輔導員潛能,激活工作效能,切實解決應用型高校人才隊伍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人盡其能、事得其人、人事相宜”,應用型高校應將立德樹人與輔導員人才隊伍建設緊密結合,吸引優秀人才加入輔導員隊伍,建立高效、科學、合理的考評機制和體系,為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提供高質量的人才保障。
[參考文獻]
[1]黨評文.著力提高高校教師思想政治素質[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4):1.
[2]胡遠景.新形勢下關于高校輔導員角色定位的思考[J].求知導刊,2015(1):13.
[3]劉芳.論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才隊伍建設[J].思想理論教育,2018(11):87-90.
[4]錢春彥.高校輔導員的角色定位和隊伍建設[J].西部素質教育,2017(13):138.
[5]王艷,武以敏.論輔導員參與應用型高校實踐教學的作用[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4(9):139-141.
[6]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7]于玲紅,殷震育.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下高校輔導員的隊伍建設[J].科技展望,2016(5):353.
[8]張文佳,張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機制探究[J].領導科學論壇,2017(3):95-96.
[9]張永春,高永會.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的高校學生管理隊伍建設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6(19):34-36.
[10]張再興.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11]鄭日輝.新時代背景下新建應用型高校學生教育管理的路徑優化[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5):13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