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永貴
摘 ?要:進入新世紀后,國家經濟獲得快速發展,互聯網已經應用于各行各業,尤其是在金融行業體現的更是淋漓盡致。隨著高校在校生越來越多,大學生的消費需求越來越大,因此校園貸應運而生。在零首付等的背后是高違約金、高利率等情況,導致出現多起暴力討要貸款等不良情況,在社會上引起很大的反響,相關部門對此也比較重視。筆者在本文中首先分析了目前互聯網金融時代大學生校園貸的現狀,然后探討了形成相關問題的原因,最后研究了解決措施。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高校校園貸;調查研究
一、現狀
(一)國內外現狀
隨著互聯網金融行業的不斷發展,高校中出現各種類型的校園貸。目前國內校園貸的類型主要有三種,其一是分期類型的。其二是類似于P2P貸款平臺。其三是傳統的小額貸。消費貸款是國內校園貸的主要目的,相比國內,國外校園貸的門檻較高,其主要用于學業,消費貸款的申請率較高,同樣還款程度更高,但是在此過程中政府部門全程介入。由此可以看出國內外對高校校園貸的情況存在顯著差異。
(二)高校校園貸問卷調查分析
根據相關調查研究,國內大學生生活費百分之九十以上來源為父母,幾乎很少有學生自己負擔生活費,從數額來看1000——2000元之間的有六成學生,這種金額的月消費處于中等水平,但是依然有近26%的學生表示生活費不夠用。一旦遇到自己喜歡的商品或者資金不夠的話,有超過百分之八十的高校在校生會選擇理智消費并放棄購買,但是依然有部分同學會選擇考慮校園貸去購買自己想要的物品。就還貸方式角度來看,大多數校園貸的學生都會選擇向同學借錢或者依靠父母,也有選擇新貸款還舊貸款的情況。從是否反對校園貸的調查結果來看,超過四分之一的學生表示堅決反對校園貸,但是有44%的學生會在自己經濟不允許的情況下選擇校園貸。事實上,有65%的學生其實并不了解校園貸平臺,這也是導致校園貸頻繁出現且存在暴力事件的原因之一。
二、問題及其影響
(一)平臺
1、涉嫌欺騙誘導
一些校園貸出現很多的優惠政策,人員一年免息等等,事實上研究其規定就是變利息為服務費。不僅如此,校園貸平臺招募的代理人員未經培訓即工作,他們為了把業務量不斷增加,會把貸款利息、違約金等關鍵內容故意隱瞞,給學生大概額度還款金額,從而對學生造成一定的誤導。
2、涉嫌暴力逼債
一些校園貸公司的催款方式不盡相同,有的威脅、跟蹤甚至騷擾貸款人,如給貸款學生發微信、短信,打恐嚇電話等等,甚至在學校里面張貼欠款學生信息,有的則存在非法拘禁等情況,有的則更為極端,逼迫貸款學生貸新款還舊款,結果貸款越來越多,最終走向不歸路。
3、涉嫌信息盜用
身份證、手機號、家庭住址、家人聯系方式等等信息在學生利用校園貸平臺進行貸款的時候是必填信息,這些重要信息的填寫導致泄漏了學生的個人信息,在學生不知情的情況下被不法分子利用這些信息,如洗錢、套現等,這些潛在的風險非常大。
(二)家庭和學校
在校大學生由于沒有經濟來源,一旦遇到自己想買價格比較貴的商品時,往往會存在資金困難,此刻他們就會使用校園貸款平臺。這些平臺的利息會越來越多,學生不敢對外講,只能貸新款還舊貸。這固然有學生方面的原因,但是家長和孩子溝通不順暢也是導致出現這種情況的重要因素,父母不知道孩子的資金情況和消費內容,同時校園貸平臺得不到監管,成為法外之物,學校則沒有承擔起必要的宣教工作。雖然學校對外來人員管控比較嚴格,但是在國內一些高校內隨處可見校園貸的廣告。
(三)學生自身
學生的自控能力有待提升,風險意識不強,對資金沒有一定的管理能力。由于校園貸毫無門檻,很多大學生對其隱藏的風險毫不知情,同時在攀比消費的刺激下,很多學生鋌而走險,這讓他們最終無法自拔。
三、解決問題的措施
其一,政府部門應該高度重視校園貸情況,從政策上強化監督,制定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規,堅決打擊無門檻校園貸或者針對大學生的校園貸平臺和行為。
其二是平臺自身。由于平臺故意隱藏信息,導致很多工作人員毫無職業道德,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對征信體系不斷完善,為大學生貸款行為營造良好的基礎。
其三是家庭,家長應該和孩子多溝通交流,生活上關心他們,了解他們的經濟情況和消費內容,時時提醒學生對校園貸保持警惕,切勿輕信。
其四,高等院校。作為學生生活時間最長的場所,高等院校應該自覺承擔起一定的宣教任務,對風險教育要重視,針對校園貸做好相應的宣傳教育工作,加大防騙教育,提升學生的警惕性。盡快建立區域內的校園貸預警機制,對大學生的消費行為進行良好引導的同時還應該了解學生的消費行為。區域內高校校園貸預警共享,把不良平臺信息及時向其他高校告知,以免學生被騙。
其五,在校大學生。作為校園貸的主要對象,大學生應該具有一定的風險意識,對自己的身份信息切實保護,不把身份信息透露給其他人。在消費觀念上一定的正確,切勿消費攀比。要是急需用錢,應該告知朋友、家人、老師,選擇正確正規的借錢渠道,進行合理的貸款行為,堅決不使用校園貸平臺。
結束語:
通過上文的論述我們知道,校園貸具有很大的危害,嚴重影響著高校在校生的學習和生活。對校園貸我們在提高學生自身認識的同時,還應該從多方面加強監管,引導學生理性消費的同時嚴厲打擊校園貸。
參考文獻:
[1]“互聯網+金融”風險與政府防控體系構建[J]. 李紅星,張丹丹,孫婷.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5).
[2]大學生價值觀取向與趨勢調查與探究[J]. 張統宣,郝小雨.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8(12).
[3]互聯網金融背景下校園網貸的風險規避機制[J]. 李黛君,李三寶.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