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互聯網、物聯網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行業引入“互聯網+”的發展模式,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如何利用互聯網技術日益發展普及所帶來的利好條件,為教育行業提供更為廣闊的教學空間,為未來語文教育的發展開拓機遇與可能,成為許多互聯網從業者和教育行業工作者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未來;語文教育;發展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05-0070-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5.065
隨著互聯網技術、移動互聯技術、多媒體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的不斷發展成熟,我國已經昂首闊步進入教育信息化2.0時代。在這樣一個新的教育時代,我們不得不面對以下問題:一是基于大數據的教育是未來語文教育之必然趨勢;二是應當正確理解教育與技術之間的辯證關系;三是教育大數據的倫理問題舉足輕重。這就要求如今的教育工作者不能有絲毫的松懈之心,努力通過各類教育理念的提升,各類信息化教育模式的應用,在實現信息化教育的同時,努力著手解決教育信息化過程中所存在的各類新問題。
一、開放教育生態,開放教育思維
五四運動引發的中國教育變革已近百年,中國的教育生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最初的教育民主化、科學化到新時代的教育信息化,一代代教育工作者摸爬滾打,為我們提供了無數寶貴的經驗。在教育信息化時代,教與學的關系應該從傳統的“點對點”或者“點對面”的關系中解放出來,通過網絡互聯,實現“面對面”甚至“面對點”的關系。讓學生的學習來源不再是學校、教師、家庭這樣的單一渠道,而是整個社會群體都能夠參與到教育當中來,使得整個社會群體都能有益于學生的學習,學生也能夠適時恰當地吸收來自社會各個行業的專業知識。
二、施教以人為本,學習以人為本
獨立思考與行動是人類與生俱來的稟賦,良好的教學模式是追逐人類稟賦并使之得以滿足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最大化地滿足教師與學生的本性,滿足他們的探索欲望,并使之敢于嘗試、樂于嘗試。在網絡互聯、云平臺、物聯網、移動互聯等如火如荼發展的今天,有許多教學模式、教學體系教師和學生都不曾有過,所以增強教學過程中的人本教育理念是未來信息化教育的基礎。
三、釋放教師個性,釋放學生個性
正是由于人類有了獨立思考與行動的稟賦,才有人類個體之間卓爾不同的個性。在未來的教育信息化時代,不應該過分限制教師的教學個性,使其能夠充分發揮施教才能,通過網絡互聯,探索和利用豐富的、多元的教學手法,實現高品質的教學體驗與效果。同理,也不應該壓抑學生的學習個性,使其能夠通過教育信息化所帶來的便利,進行更好的學習體驗,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四、共享信息技術,共享教學資源
互聯網絡的高速發展,使得各類網絡平臺上充斥著海量的資源。當然,這些資源良莠不齊,不但有優質的教學資源,也存在巨量的負面資源。這就要求教育部門和監管部門通力協作,不斷完善中小學生資源應用平臺,凈化和優化網絡教育環境,使教育資源和學習資源能夠更高效和便捷地為廣大中小學師生所使用。同時,信息技術的革新和教學資源的更新也能夠更為迅速地展現在中小學師生面前,讓廣大中小學師生能夠實現真正的共享、互惠。
五、創新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方式
創新教育是保證優秀人才培養的基石,其根本目的是使學生獲得更好更大的發展。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的精神,創新教育顯在的表現有兩個方面:一是突破應試教育對學生創新品質的限制;二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深化素質教育。在未來的教育信息化時代,創新教育更加必不可少,通過利用教育信息化所帶來的各項資源,對教學模式不斷創新,對教育理念不斷創新,對教學方式不斷創新,同樣是未來語文教育的重點。
綜上所述,新世紀以來,教育信息化進程如火如荼地進行,而許多互聯網從業者和教育行業工作者也自然而然地進入到整個教育信息化進程的滾滾浪潮中來。在教育信息化2.0時代,有許多成熟的教育產品和工具應運而生,諸如和教育、希沃教學系統、騰訊課堂、百度傳課、教學通、人人通、作業幫等資源平臺為信息化教育增光添彩,為未來信息化教育貢獻了其不可磨滅的力量。
同時,在教育信息化進程之中,也有許多專家、學者、教師、家長、學生通過各種方式發揮了他們相應的價值,他們是整個未來語文教育信息化之路的奠基人。在未來的語文教育中,追求個性解放、以人為本是教育的基礎,而“以個人為中心的教育,并非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教育,也不是自戀式的教育。與此相反,是一種非常嚴肅認真的對待學生之間差異的教育”。在網絡信息技術不斷迭代和普及的時代,未來語文教育是信息化的教育,是不斷革新發展的教育。唯愿教育信息化在未來語文教育中能夠以“開放、人本、個性、共享、創新”的姿態,開出絢爛之花,結出累累碩果。
參考文獻:
[1]孟志遠,盧瀟胡,凡剛.大數據驅動教育變革的理論路徑與應用思考——首屆中國教育大數據發展論壇探析[J].中國遠程教育雜志,2017(2).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R].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1999.
[責任編輯 李愛莉]
作者簡介:柏小武(1972.2— ),男,漢族,甘肅臨洮人,高級教師,研究方向:語文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