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培芝
【摘?要】 目的:對標準化搶救護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方法: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為此研究對象,共計66例,先收治的33例患者采用常規搶救護理流程(對照組),而后收治的33例患者采用標準化搶救護理流程(觀察組),對比護理效果。結果:1)觀察組患者進出急診室時間、急診球囊擴張時間比對照組短、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比對照組長,以上數據差異巨大(P<0.05)。2)觀察組患者護理優良率90.9%比對照組患者護理優良率69.7%高,數據差異巨大(P<0.05)。結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施標準化搶救護理流程后提高了救治成功率,并縮短了急診球囊擴張時間。
【關鍵詞】 標準化搶救護理流程;急性心肌梗死;應用效果
文章編號:WHR2019055001
急性心肌梗死的特點為發病急、病情重、病情發展快等,因此一旦發病需要及時有效的進行治療,否則會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在本次研究中旨在分析標準化搶救護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應用效果,數據報告見下文。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資料
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為此研究對象,共計66例,先收治的33例患者采用常規搶救護理流程(對照組),而后收治的33例患者采用標準化搶救護理流程(觀察組)。對照組中男女例數分別為18例、15例,年齡42~76歲,均值(59.0±4.2)歲,發病至入院時間0.4~9.0h,均值(4.7±0.9)h;觀察組中男女例數分別為17例、16例,年齡42~78歲,均值(60.0±4.4)歲,發病至入院時間在0.8h~10.0h,均值(5.4±1.1)h。通過相關軟件對比數據資料后獲知可比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采用常規搶救護理流程:患者在入院后其家屬快速有效的辦理各項相關手續,由護理人員對患者展開有關檢查,并做出初步的判斷,在最短的時間內先進行介入溶栓治療,在治療的過程中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一旦患者穩定之后轉移至相關科室進行治療。
1.2.2?觀察組?采用標準化搶救護理流程:1)護理人員的培訓:挑選臨床工作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并對其進行統一的培訓,培訓的內容為標準化搶救護理流程的演練、常用儀器的養護與使用、常用藥品的相關知識等,培訓結束后進行考核,使護理人員熟練的掌握救治流程。2)標準化搶救護理流程的實施: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先對其進行全方面的評估,根據評估的結果對疾病有一個初步的判斷,同時盡快通知醫生接診,嚴格按照制定的搶救護理流程展開護理工作;在搶救護理的過程中,使患者保持臥床狀態,同時采取吸氧、心電監護等措施;開放兩條以上的靜脈通路;護理人員嚴格按照醫囑使用藥物,如溶栓治療、止痛藥、鎮靜劑等;經電復律及利多卡因消除患者心律失常的癥狀,并做好心力衰竭的治療;在搶救護理的過程中,護理人員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并監測心肌酶譜本,做好詳細的記錄,方便醫生根據結果隨時調整治療方案;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療環境,減少家屬探視的次數與時間,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調整輸液的速度。
1.3?觀察項目與療效判定
1)觀察項目:比較兩組患者進出急診室時間、急診球囊擴張時間與住院時間。2)療效判定:優:患者臨床癥狀緩解顯著,心功能提高1~2級,通過心電圖檢查發現ST段基本恢復癥狀;良:護理后患者臨床癥狀有所改善,心功能提高1級,通過心電圖檢查發現ST段下降的范圍>50%,出現期前收縮的征兆;差:護理后患者臨床癥狀、心功能指標、心電圖改善輕微,甚至出現加重的現象。
1.4?統計學分析
計數資料表示護理優良率單位,計量資料表示進出急診室時間、急診球囊擴張時間與住院時間單位,對數據差異進行檢驗時采用χ2和t模式,一旦檢驗結果為P<0.05時,可說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研究使用的統計學軟件版本為SPSS 19.0。
2?結果
2.1?兩組患者進出急診室時間、急診球囊擴張時間與住院時間的對比
觀察組患者進出急診室時間、急診球囊擴張時間比對照組短、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比對照組長,以上數據差異巨大(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護理優良率的對比
觀察組患者護理優良率90.9%比對照組患者護理優良率69.7%高,數據差異巨大(P<0.05)。見表2。
3?討論
在冠狀動脈粥樣性改變的基礎上形成的血栓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也有一部分患者是因畸形、冠狀動脈痙攣等造成管腔狹窄所引起[2]。一旦心肌梗死發生時間在1h之上,那么就會發生心肌缺血,且病情較為兇險,急性心肌梗死具有發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點,在發病后若沒有及時有效的進行治療可造成嚴重的不良后果,威脅著患者的身體健康[3]。
美國心臟病學會和美國心臟學會指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住院90min內應實施第一次球囊擴張治療,若第一次球囊擴張的時間被延長,對治療的效果則會產生極大的影響,增加了死亡的幾率,延長的因素為等待確診、等待檢查結果等。通過實施標準化搶救護理流程,轉變了以往被動搶救護理模式,嚴格按照制定的搶救護理流程實施搶救護理,不僅明確了搶救護理的的流程,更規范了搶救護理流程,多項檢查可同時進行,因此極大的縮短了搶救的時間,提高了搶救護理成功率[4]。
由以上研究得出結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施標準化搶救護理流程后提高了救治成功率,并縮短了急診球囊擴張時間。
參考文獻
[1] 張延鋒.分級分區護理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07):149-150.
[2] 蔣進枝.結構式心理護理用于急診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效果分析[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9,32(04): 618-619.
[3] 范艷梅,王麗娟,王曉芳,等.協同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功能及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J].安徽醫藥,2019,23(04):703-706.
[4] 阮婭芳.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9,17(05):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