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雅萍
摘 要:2019年秋季新學期起,全國所有語文教材將啟用部編教材,與以往教材相比,部編教材更加強調“大語文”理念,重視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部編本語文教材總編溫儒敏教授說“語文高考最后要實現讓15%的人做不完”,由此可見,語文知識的積累將成為今后語文教學的重點發展內容。如此一來,語文教材內的知識內容已經無法滿足教育大綱對學生的基本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圍繞語文核心素養,有效的拓展學生的課外閱讀知識,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本文就基于課外閱讀基礎上的小學語文核心素養進行探究。
關鍵詞:課外閱讀;小學語文;語文核心素養
語文核心素養對小學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課堂教學時,教師不僅要講解語文知識內容,還要拓展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語文核心素養包括“語言的建構和運用”、“思維的發展和提升”、“審美的鑒賞和創造”以及“文化的理解和傳承”四個方面,小學語文教師要在核心素養的引領下,不僅要把語文教材的知識內容高效、優質的傳輸給學生,還要就語文課外閱讀內容展開全面深入的教育引導,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
一、閱讀能力是培養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先決條件
語文核心素養從“語言的建構和運用”、“思維的發展和提升”、“審美的鑒賞和創造”以及“文化的理解和傳承”四個層面對語文教學提出了具體要求,由此可見核心素養對于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與應用的標準還是很高的,如果學生的語文學習局限在“語文教材”范圍以內,就很難達到語文核心素養的要求,為此從小學語文開始,教師就要積拓展學生的閱讀面,引導學生主動的閱讀課外讀物,在課外讀物中汲取豐富的知識內容。與語文教材相比,課外讀本的選題范圍更廣,文學、歷史、自然科學、軍事、政治等各類體裁的讀本將有效的拓展學生的認知。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學生會品味文章的結構與筆法,知曉文章的結構布局與筆法風格,這對于講話時的“打腹稿”和寫作時的“列提綱”起到了促進作用;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觀點,在閱讀時,我們會接觸到很多未能了解的知識內容,這些充滿“新鮮感”的知識內容有助于啟迪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與提升;在很多文學作品中,都蘊含著豐富的美學價值,學生閱讀圖書時,自然會受到文章中的藝術熏陶,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審美水平;圖書都存在著一定的深度,尤其是文學作品,具有較強的時代價值,可以折射出某個時代的精神符號,學生在閱讀課外作品時,思想會跟隨著文章的劇情發展不斷深入,有效的提升思想的深度,增強對作品所處時代的文化認同感。閱讀從語言、思想、審美、文化等多個層面對學生都發揮了積極的教育意義,因此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培養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先決條件。
二、閱讀環境是培養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必要條件
1.以教材為導向,調動學生的課外閱讀積極性。
學生對于語文教材非常熟悉,教師可以借助語文教材,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比如學習《草船借箭》之后,學生會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產生由衷的敬佩之情,教師就可以以此為導向,合理的引導學生,調動學生的課外閱讀積極性。教師可以告訴學生:東漢末年,群雄割據,諸葛亮就是戰亂時代的“集大成”者,它幫助實力明顯落后于曹操、孫權的劉備建立蜀國,出現了“三國鼎力”的現象。諸葛亮的事跡至今被傳頌,除了《草船借箭》,他還指揮了多場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如果大家想要繼續了解,可以閱讀《三國演義》,在《三國演義》中,歷史人物眾多,每一個人都有鮮明的人格特點,相信你們在閱讀之后,一定會有所收獲。
2.整合社會資源,在實踐中感受圖書的魅力。
課外讀物中包含了許多生活元素,為了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教師要整合社會資源,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圖書的魅力。比如引導學生閱讀抗日題材的相關圖書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抗日戰爭紀念館感受戰爭給人民所帶的災難,讓學生了解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革命烈士用生命換來的,從而對革命先烈充滿敬意,在這樣的閱讀氛圍下,學生再閱讀抗戰系列圖書時,就會增強對文章的理解與認識,在閱讀中得到語文核心素養的要求。
三、學生的閱讀興趣是提高語文核心素養的關鍵條件
閱讀興趣是確保學生持續性學習的內在驅動力,為此在語文課外閱讀教學時,教師要努力的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在引導學生閱讀《上下五千年》時,教師就可以要求學生每晚都抽出30分鐘的時間閱讀文章,在每個月,教師都抽出一到兩節課外閱讀課程,讓學生就自己閱讀的內容,給其他學生講故事。如此一來,就把讀和講聯系起來,有效的調動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語文核心素養是在漫長的閱讀過程中形成的,這就需要學生保持足夠的學習積極性,自覺的開展課外閱讀活動,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可以確保學生對課外讀物產生持續的關注性,為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創造了有利條件,因此學生的閱讀興趣是提高語文核心素養的關鍵條件。
四、終身閱讀習慣的形成是小學課外閱讀教學的目標
終身閱讀是課外閱讀教學的“終極目標”。終身閱讀需要建立在語文閱讀習慣的基礎之上,只有學生養成閱讀習慣,把閱讀視為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才會持續性的閱讀,進而形成終身閱讀的習慣。為了引導學生形成終身閱讀習慣,教師就要加強日常訓練,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增強學生的閱讀頻率,規定學生每天閱讀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在日積月累的過程中形成閱讀習慣。
五、總結
課外閱讀符合“大語文”的教育理念,符合新課改對學生的要求,可以有效的拓展學生知識面,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語文知識內容,為以后的語文學習夯實基礎,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課外閱讀教學,在語文核心素養的要求下有效的推動課堂教學內容,主動的創新教學方法,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龍蘭蘭.簡析基于課外閱讀基礎上的小學語文核心素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9(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