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曉
智力障礙學生由于接受能力差,注意力短暫易分心,興趣單調不持久,意志消沉而迷茫,找不到目標與方向。在學科知識、學業水平上,教師挖空心思、變著花樣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學生仍舊不得要領,聽不懂、不互動,跟不上、學不會,師生存在教學不相長,心靈不相通的現象。面對勞心費神依然低效甚至無效的教學困惑與糾結,我們只能以靜待花開、耐心等待為托詞而自我寬慰和搪塞逃避。在筆者看來,智力障礙學生既不是等待雕刻的石頭,也不是一竅不通的木頭,他們應該是被搖動、被追逐、被喚醒的生命。因此,智力障礙學生的學業和技能的培養及訓練,需要一股韌勁和一份堅持,既要耐心更需有效。
一、鉚足趁熱打鐵的后勁
經典漫畫《挖井》描繪了一個叼著香煙、挽著褲腿、熱火朝天的年輕小伙拿著一把鐵鍬,挖了深淺不一的五個坑之后,以“這下面沒水,換個地方再挖”為借口便揚長而去的人物形象。令人感到惋惜的是,有的坑離水面只有一鍬之隔。這種淺嘗輒止、有始無終的現象不只發生在挖井上,教學中的例子也時常發生。
智力障礙學生在新知識和技能的獲得和遷移上存在著能力不足和困難,需要教師主動去探索新方法、新措施,而不是一味地耐心等待。比如,為讓學生盡快掌握疊衣服的能力,必須把教學內容“疊衣服”以專題訓練的方式,通過播放疊衣服視頻、步驟,學畫疊衣服簡筆畫、學唱疊衣服兒歌等形式,讓學生產生疊衣服的強烈欲望;通過分解任務、教師示范、鞏固練習、糾正輔導等步驟,讓學生小步子、多循環、循序漸進地掌握基本要領;通過疊衣游戲、趣味比賽、成果展示等環節,以“步驟正確、美觀整齊、速度較快”為標準,讓學生嘗試成功,增強自信心。“疊衣服”教學內容的設計,要對學生進行針對性訓練,講究趁熱打鐵,講求實效。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更不能學學停停,課堂練習至關重要,課后鞏固更要趁水和泥。
二、走向柳暗花明的希望
在教學中教師非常需要智力障礙學生合作,由于他們對語言的理解、表達能力差,任性固執不理人,不聽不說不配合,師生之間存在溝通上的困難,很多時候都會感到一種山窮水盡的無助與不知所措,甚至喪失對學生的希望。我們知道,特殊教育是一項需要耐心的事業,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就會覺得總有一扇窗在向他們招手,甚至是柳暗花明,出現另一番天地。
智力障礙學生的記憶力普遍較差,前學后忘是常有的事,簡單機械的重復不僅教學效果差,也容易讓學生產生厭煩心理。《秋天的校園》一課,我列出了尋找秋天的樹葉清單:冬青、竹子、五角楓、銀杏、紫葉李、木瓜、石榴,并給出紙版樹葉鏤空圖形、顏色圖卡,先讓孩子們在校園里收集以上樹葉,然后放入并與紅色、黃色、橙色、綠色、棕色等相關顏色進行配對,通過看、聽、聞、觸摸多感官體驗秋天的感覺。即使程度差的學生都特別開心地在校園里尋找樹葉,在試過多次后既能把樹葉放進鏤空圖形框中,也能在老師的幫助下較為準確地把樹葉與給出的顏色圖卡搭配,讓我倍感欣喜。有效的教學方式和耐心引導是孩子走向柳暗花明的捷徑。
三、收獲峰回路轉的驚喜
在培智課堂上學生或許缺乏興趣沒有動力,或許失敗過多而產生恐懼,或許討厭學習內容而主動退縮,學生拒絕學習的現象時有發生。鑒于智力障礙學生的差異性,需要教師采取多樣化的教學策略,對教師的教學時間、自控力和耐性都是很大的挑戰。
在各個教學環節中,我們都要注意孩子的情緒,如果孩子表現出煩躁或抵觸的情緒時,我們應該適時停止所做的努力,而開始用些輕松、愉悅的游戲或氛圍去分擔孩子的焦慮,利用字卡、幻燈片、創設情境等手段慢慢地通過提醒、啟示或直白地告訴孩子們,讓他們心情愉悅地去接受和理解。師生之間不賭氣不對抗,需溝通要融洽,只有課堂好玩、有趣,孩子才能不分心、坐得住,才能收獲峰回路轉的驚喜。課堂上只要學生自己能做,就要給他創造鍛煉的機會,同時允許他隨意做一些他喜歡的或刻板固定的動作,緩和他的情緒、緩解他的疲憊!
作為特教教師,我們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愛心,同時多費心、多用心,還要有信心,讓孩子有效學到知識,收獲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