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
摘 要:中國傳統音樂承載著深厚的社會歷史文化積淀,對中國傳統音樂的傳承與發展、增強青年學生的音樂文化底蘊和音樂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有利于發揮傳統音樂的德育價值,促進學生音樂品格的養成。但是,傳承中國傳統音樂的過程中也出現傳統與當代斷裂的問題,導致傳統音樂無法真正發揮作用。因此,必須要轉變傳承中國傳統音樂教育的觀念,創新傳統音樂教育的內容,優化傳統音樂教育的方式,從而實現高校音樂教育的創新與發展。
關鍵詞:中國傳統音樂;高校;音樂教育
注:本文系吉林師范大學博達學院2020年度校級課題“新媒體時代高校音樂教育課程改革研究”(2020BD006)成果。
中國傳統音樂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國音樂的發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礎。中國傳統音樂類型多元,共同組成燦爛的中國音樂歷史,彰顯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璀璨光芒。在高校音樂教育過程中,引入中國傳統音樂元素是創新音樂教育的必要之舉,對豐富和深化音樂教育內涵具有重要意義。高校作為培養音樂人才的重要基地,為青年學生學習音樂提供了機會和平臺,為了培養青年音樂學者的音樂素養,必須要加強中國優秀傳統音樂的教育,使其領略到中國優秀傳統音樂的魅力,從而不斷地增強青年學生的音樂底蘊。
一、高校音樂教育傳承中國傳統音樂的重要意義
(一)培養學生的內在音樂素養,培養其傳承傳統音樂的意識
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凝結了廣大勞動人民的智慧,是廣大勞動人民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形成并發展起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感和時代感。中國傳統音樂與中國傳統文化密切相關,是吸收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發展起來的音樂文化,因此中國傳統音樂也具有傳統文化中“和”的內涵,對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素養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中國傳統音樂深厚的文化底蘊,能夠培養學生的心性,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音樂學習觀念,也能夠在潛移默化之中培養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提升學生內在的音樂涵養。優秀的傳統音樂文化在培養學生的音樂品格方面也發揮出積極的作用,從而引領學生走向高尚的音樂精神世界。學生在學習傳統音樂文化的過程中,也能夠不斷地認識到傳統文化的價值與意義,增強學生傳承傳統音樂的意識。
(二)發揮傳統音樂的德育價值,增強音樂教育的感化作用
《樂記·樂象篇》中有記載:“樂者,德之華也。”由此可以理解,音樂作為道德的精華部分,能夠彰顯道德的魅力,也能夠通過音樂教育的力量來增強道德教育的價值,推動道德教育的深化與發展。在高校音樂教育過程中融入傳統音樂教育,對培養青年學生的道德素養具有重要價值,青年學生在學習傳統音樂的過程中,能夠體悟傳統音樂的和而不同,以及傳統音樂背后所蘊含的人文思想和人文關懷。中國傳統音樂重在修身養性,強調音樂對人的精神的安撫作用和引領作用,也更加強調音樂對人的教化作用,促進人的品格發展。高校音樂教育通過對傳統音樂的教授,能夠促進學生對音樂學習進一步的理解,也能夠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音樂的認同感,從而不斷地增強學生自身的道德修養和品格修養,提升學生的音樂感悟能力。
(三)融入中國傳統音樂元素,促進音樂教育的創新發展
中國傳統音樂歷史悠久、獨具一格,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深厚的音樂歷史積淀,對當代的音樂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在高校音樂教育過程中融入傳統音樂元素,能夠將當代音樂教育與傳統音樂風格相結合,推動當代音樂教育融會貫通,增強當代音樂教育的文化底蘊。高校音樂教育的主要對象是青年學生,他們作為中國優秀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承者,需要加強對中國優秀音樂的學習和理解,增強對傳統音樂的感悟能力。音樂專業學生作為新時代祖國建設的人才,應學習中國傳統音樂,并結合當代音樂的發展特點,為實現音樂教育創新與發展奠定知識基礎,從而為高校音樂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推動高校音樂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二、高校音樂教育在傳承中國傳統音樂中存在的問題
高校音樂教育在傳承中國傳統音樂的過程中,往往會陷入傳統音樂與當代音樂割裂的局面,這就導致在教育理念上也有所偏頗。中國傳統音樂與當代音樂是一脈相承的,雖然傳統音樂與當代音樂隸屬于不同的歷史時期,具有不同的社會歷史文化特征,但其內在是具有連續性的。部分高校音樂教育在開展中國傳統音樂教育的過程中,沒有結合當今時代的背景和環境,只是單純講解傳統音樂的來龍去脈,這樣不利于學生的理解和學習,也導致傳統音樂與當代音樂教育的斷裂。這就導致當代青年學生對中國傳統音樂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無法了解傳統音樂的真正內涵和時代價值,也就不能夠將傳統音樂的內涵內化為學生自身的音樂儲備,從而阻礙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與發展。
三、高校音樂教育傳承中國傳統音樂的可行之策
(一)轉變音樂教育理念,堅持技能與文化并行
在高校音樂教育的過程中,既不能僅僅重視對青年學生音樂技能的培養,也不能盲目專注于音樂理論知識的學習,還需要轉變功利性的教育理念,要從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角度出發。一方面,為了通過深厚的音樂歷史積淀來豐富學生的理論知識,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學生能夠從傳統音樂中培養內在的音樂素養,增強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另一方面,中國傳統音樂類型多元,樂器多樣,每一種音樂類型都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文化積淀,彰顯著一個時代的人文色彩。學生了解更多的音樂類型之后,能夠開闊音樂學習視野,幫助學生發掘自身的音樂潛質。
(二)創新音樂教育內容,深挖傳統音樂的價值
中國傳統音樂內涵豐富,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每一個時代所形成的音樂特征都具有不同的歷史文化屬性,彰顯著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風采。在高校音樂教育中傳承中國傳統音樂,必須要不斷地創新音樂教育的內容,這樣才能夠保持傳統音樂與時俱進的能力,才能真正被當代青年學生所理解和接受,從而發揮出中國傳統音樂的教育價值和文化價值。在高校傳統音樂教育過程中可以結合當今時代的音樂特征,創新傳統音樂的教育內容。例如,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媒體找到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演奏片段或紀錄片,讓學生可以通過視覺與聽覺的雙重體驗來增強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記憶。
(三)優化音樂教育方式,引傳統音樂進入校園
高校音樂教育與中國傳統音樂相結合,對推動音樂教育的創新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傳承中國傳統音樂就需要不斷地優化高校音樂的教育方式,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音樂教育模式,在高校內營造學習傳統音樂的氛圍,全方位推動中國傳統音樂進入校園。在互聯網時代,聽音樂成為每個人隨時隨地可以進行的活動,音樂教育也需要借鑒新時代的傳播載體,將傳統音樂通過新的傳播渠道傳遞出去,讓更多的人能夠接觸到傳統音樂,從而不斷地增強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和感染力。高校傳統音樂教育可以利用多媒體平臺進行傳播,也可以將與傳統音樂相關的情節編寫成故事,再制作成小視頻進行傳播,讓學生不僅能夠學習到傳統音樂的旋律和節奏,也能夠增加對傳統音樂創作背景的理解,從而深化對傳統音樂的認識。
四、結語
傳承和發展中國傳統音樂是高校音樂教育的重要事業,也是推動高校音樂教育創新進步的重要之舉。在青年學生中,弘揚中國傳統音樂的精髓和內涵,能夠培養青年學生的品格,陶冶學生的情操,引導學生樹立高遠的音樂精神追求,增強學生的音樂綜合能力。高校音樂教育傳承中國傳統音樂,要摒棄浮躁的學習風氣,堅定地遵循傳統音樂學習之路,循序漸進,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學生的音樂底蘊和音樂素養。
參考文獻:
[1]岳悅.論高校音樂教育在民族傳統音樂文化傳承中的重要作用[J].北方音樂,2017(14):110-111.
[2]韓興.論高校音樂教育在民族傳統音樂文化傳承中的重要作用[J].藝術評鑒,2017(4):177-179.
[3]賀建東.高中音樂教學中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J].北方音樂,2017(8):162.
[4]黃珍潔.高中聲樂教學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的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7):130.
[5]何紅云.高中聲樂教學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的策略[J].北方音樂,2018(8):225.
[6]張芷齊.淺談傳統音樂在學校音樂教育中的傳承[J].大眾文藝,2020(5):185-186.
[7]吳焱.淺談傳統音樂在音樂教育中的探索與融合[J].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4):43-46.
作者單位:
吉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