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安徽 安慶 246052)
當今,網絡技術的發展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網絡技術在教學中也發揮著越來越顯著的優勢作用,逐漸成為重要的教學工具。尤其在本次疫情期間,全國各大高校普遍采取了線上教學的授課方式,實現教學網絡化。在線上教學的實踐中,通過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線上教學質量,使線上教學成為線下教學的重要輔助措施。本文重點探討“網絡教學平臺+微信群、QQ群+直播課多元融合線上教學形式”在醫學免疫學教學中的應用與效果。
隨機選取2018級中藥學01班(對照班級,下文用2018—1班代替)、2019級中藥學01班(實驗班級,下文用2019—1班代替)大專生作為研究對象。兩個班級除教學方式、教學時間不同外,教材、教案、授課計劃、授課教師、考試試卷、考試方式均相同[1
]。
2018—1班(對照班級)采用傳統線下課堂教學形式,2019—1班級(實驗班級)進行“多元融合線上教學形式”,通過期末考試成績和學生主觀評價來評估教學效果。對照班級(2018—1班)采用傳統線下課堂教學方式,即采用常規的課堂教學方式完成2018—1班一學期的教學任務:教師制定好授課計劃、教學教案,做好課前備課,制作、準備PPT、教學視頻等,按照課程計劃,面對面完成每堂課的教學,課后布置作業,做好學生答疑。
實驗班級(2019—1班)采用“網絡教學平臺+微信群、QQ群+直播課多元融合線上教學”模式,以下介紹具體實驗教學過程:
目前各種網絡教學平臺的發展越來越完善、成熟,可上傳的教學資源形式多樣,能較全面地體現本門課程的各方面內容,可通過以下方面進行[2-3]:
1.上傳內容
上傳醫學免疫學課程簡介、教材電子版、授課計劃、電子教案,讓學生對于本門課程有初步的認識和了解。
分6個板塊逐一上傳每一章節的內容:
①本章節學習要求:可根據學習大綱確定,標出本章節分別需要掌握、熟悉、了解的內容,標出學習截止期限、考核要求等;
②本章節學習導圖:引導學生進入本章節的學習,理清思路,抓住重點,學習路線清晰,引導學習方向。例如學習抗體結構,可以給出導圖,如圖1所示。
②對于慢加急性肝衰竭,經過積極的內科綜合治療及人工肝治療后分級為2~3級的患者,如CLIF-C評分<64分,建議28 d內盡早行肝移植[43]。
③PPT:PPT是對本章節精華內容的提取,應制作精良、準確,做好歸納,對于重要知識點,可用紅字或五角星標出,提醒學生加強記憶。
④3D動畫、Flash等技術的應用:尤其對于抽象的知識點,可以采用動畫等模式上傳到平臺中,把知識點直觀地展示在學生眼前,便于理解。比如T、B細胞的分子結構,四型超敏反應的發生機制,免疫應答過程等,在運用動畫后效果明顯好于單純的文字學習。
⑤重難點錄播短視頻:對于章節內的重難點內容,例如抗體的生物學功能、細胞免疫應答機制、體液免疫應答機制等,可以對照PPT進行錄播講解,短視頻上傳后,可供學生反復觀看,從而幫助學生理解、記憶。
⑥章節練習、課后作業:針對性地選擇配套練習,題型要多樣,特別是重難點,應側重加強練習。設置課后作業截止的時間,收取作業后進行批閱和評價[4]。

圖1 抗體結構的學習導圖
2.設置答疑討論
可從兩個方面:第一,教師設置討論區,把一些容易混淆、較難理解的問題提出來,比如適應性免疫應答和固有免疫應答的區別,適應性免疫應答的基本過程等,學生進行討論跟帖,引導學生動腦子、多思考;第二,學生在答疑區提出自己在學習中存在的疑問,其他學生可以參與討論[4],最終由教師答疑解惑。
3.在線測試
完成本章節學習后,可設置在線測試,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章節測試,根據測試反饋情況,了解教學效果,從而調整教學方案。
4.學生學習情況監測
可通過后臺的數據統計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如學習平臺的登錄次數、學習時長、觀看視頻時長、完成作業次數、討論發帖次數等,全面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對學習不夠積極的同學加以督促。
在本門學科開始前即可建立一個學習專用群,該群由任課教師和本班全體學生組成,專用于本學科學習研討,教師在群中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指導。例如,教師安排學生共同利用1個小時時間進行某章節學習。學習開始后,教師要求大家逐一學習平臺中的知識內容,然后可在群內提出一些具有引導和針對性的問題,隨機抽取同學回答,以便確認學生是否在線認真學習,并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如遇到不懂的知識點,可以在群內提出,教師可即時解答;對于大家共同的疑惑點,教師可用文字或語音的形式在群中側重講解。即使在課后,學生也可以在群里與教師進行溝通。教師也可群發通知、學習資料等。學習群使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更快捷、通暢,彌補了學習平臺師生溝通欠及時的不足。
網絡學習平臺也可以配合直播課進行教學。具體可在如下情況下開展:
1.對于難懂抽象的章節的教學
針對比如補體系統、免疫應答等難懂抽象的章節,可以結合直播形式開展教學。直播前通知學生做好網絡教學平臺上學習資源的預習,帶著問題去聽課。直播時應注意調試好設備,在充分備課的情況下,對章節內容進行全面講解,盡可能把難點內容講通俗,便于學生理解。學生可在發言區提問、相互交流,確保充分掌握學習內容。
2.復習階段
在本門課程的復習階段,也可以使用直播形式,教師帶領學生逐一梳理知識點,鞏固記憶,達到強化知識點、查缺補漏的目的。
兩個班級通過不同的教學模式完成教學任務后,用相同試卷進行線下理論考試,理論考試題型包括選擇題、名詞解釋、簡答題,滿分100分,記錄成績(如表1)[4]。從結果可知,兩班級成績均呈正態分布,平均分接近。對兩組學生成績進行統計學分析(如表2),成績分析結果顯示P>0.05,表示無明顯差異,說明教學效果相似。

表1 實驗班級和對照班級期末考試成績對比

表2 實驗班級和對照班級的平均成績(總分100分)

表3 實驗班級學生的主觀評價結果(n=47)
學期結束后對實驗班級(47人)進行問卷調查,問卷內容及結果見表3。如表3所示,在線上學習模式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明顯提高,課程資源基本可以滿足學習需求,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情況與傳統課堂教學相近,個別學生對本課程知識點把握還欠佳,總體學習效果比較滿意[5]。
通過兩種不同教學模式的實施與效果的比較,了解到實驗班級與對照班級教學效果相近,“多元融合線上教學模式”在醫學免疫學的教學中取得了與傳統課堂教學相似的教學效果,效果較為滿意。信息技術的應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給教師提供更多的工具,使學生的學習形式更加多元化、直觀化,師生從中獲益。學生通過網絡教學平臺豐富的教學資源,在學、練、測多方面,輔以直播課精細直觀講解,微信群、QQ群及時答疑、隨訪學習情況,多方位教學,達到教學效果。在疫情期間,這種線上教學形式的作用和優勢尤為凸顯,即使在日常教學中,“多元融合線上教學”也對傳統教學起到重要輔助作用。除了醫學免疫學,在其他課程中也可嘗試使用。但此教學模式開展時間尚短,是否可取代傳統課堂教學,尚需更長時間進一步研究和實踐[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