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萍
新一輪課改強調小學英語課程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關注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提倡學生在不斷體驗、實踐探究與合作交流中學習語言,不斷提高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同時培養積極的情感態度、跨文化意識及自主學習能力。情境教學具備直觀形象、寓教于樂及互動的優勢,近年來一直受到廣大一線小學英語教師的關注。本文將以此作為突破口,從解析情境教學的內涵出發,分析情境教學的特征和運用原則,探究小學英語課堂情境教學的改進策略。
小學英語課堂情境教學是指從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生活經驗出發,結合教學內容,創設積極且有意義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情感體驗,并讓他們在豐富的情感體驗中不斷進行自我知識的建構,發展語言技能,最終培養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張海英 2019)。小學英語課堂情境教學要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這是維持學生繼續學習的有力保障,此外,還要注重引導學生不斷感知和積累學習材料。小學英語課堂情境教學重在啟發學生的思維,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在情境教學中,學生不僅要接受教師教授的知識,還要主動建構和探究新知,不斷積累和感知語言。
有關心理學研究表明:形象越生動,越能縮短學生的認知時間,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越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在情境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和實際生活經驗,不斷豐富他們的感知體驗,讓語言學習更加形象、直觀。
在情境教學中,教師創設一定的語言情境,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建構和探究知識,提高他們的語言學習主動性。
在情境教學中,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幫助者,師生、生生之間的對話交流可以讓學生積極投入學習(丁倩 2019)。
常見的情境教學類型有實體情境教學、模擬情境教學、想象情境教學和推理情境教學。
實體情境教學,顧名思義指的是在教學時以實物原型創設情境進行教學。學生身邊的大自然中有花、草、蟲、魚、鳥、獸,還有服飾、水果、食品等,都是實體情境。實體情境教學具備自身的實體化,可以讓學生很快建立起實體與抽象知識之間的聯系,使他們更容易理解知識。
模擬情境教學指的是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并借助一定的手段進行再現。與實體情境相比,模擬情境更具靈活性,無須將實物帶入課堂,就可以形象化再現事物。教學中常見的角色扮演、圖片展示、視頻播放等都是模擬情境。學生在進入模擬情境后,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經驗及課堂上的所見所聞大膽想象,讓情境更加豐富和形象。
想象情境教學指的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結合原有的知識儲備,通過想象將表象加以重新組合形成的情境。想象情境相較于實物情境具有開放性的特點,且感情色彩濃厚,更容易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在教學過程中,想象情境的使用要借助實體情境和模擬情境,三者互相使用,可以更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推理情境教學的目的是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推理情境教學的開展有利于學生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借助想象發散思維,并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經驗,通過推理得出答案,實現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雙提升。
情境教學受教學目標、教學任務、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的共同制約,而教學目標、教學任務和學生特點的整體性都依附于教學內容。因此,情境創設要符合教學內容。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科內容有整體把握,在備課時立足本課在整體知識中的地位,關注學生的原有知識經驗。情境教學的整體性強調學生的學習不僅要有直觀的感知和認識,還要有自身的情感、智力和語言表達等(余娜 2019)。
教學源于生活,又歸于生活。在小學英語課堂情境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設計要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要鼓勵和引導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運用英語進行交流,讓他們充分感受到語言與生活的緊密聯系,真正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對話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在小學英語課堂情境教學中,既有師生之間的對話,又有生生之間的對話。在情境教學過程中,知識的獲得建立在師生、生生之間的對話上,強調語言的互動。
情境教學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英語課堂情境創設的方法多種多樣,如直觀、形象的圖畫與視頻,動感的音樂,角色表演,互動游戲,小組競賽等。
英語語言的輸出是建立在大量的可理解性語言輸入基礎之上的。因此,要想保障學生的語言輸出,就要給學生大量的可理解性語言輸入,且這部分的輸入難度要稍高于學生目前的知識水平。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抓住文本內容和目標,創設有關語言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不斷感知、理解語言材料,最大程度地獲取更多的語言輸入(駱鳳玲2019)。教師在利用情境教學詞匯時,要通過生動的實物抓住學生對知識的第一印象。例如,在教學ruler,pen,pencil,pencil-box 等單詞時,教師可以借助學生手里現成的文具進行示范教學;在教學sad,happy,sleepy等抽象的單詞時,教師可以借助動作或者夸張的表情,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讓他們在真實、生動的情境中實現語言輸入。
由于小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少,在進行情境教學時,教師要關注他們的認知特點,幫助他們建構新知識。
1.恰當地采用直觀形象法,為學生創設情境
小學階段的學生因年齡較小,缺乏相關的生活經驗,所以很難理解一些抽象和邏輯性強的知識,但對于一些直觀、形象、生動的語言材料則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可采用直觀形象法為學生創設情境,激發其學習欲望,促使他們主動建構新知識。例如,在教學顏色類單詞時,在練習鞏固環節,教師可以采用“Who is wearing yellow/blue/red/black...today?”的問題,讓學生聽到關于自己衣服顏色的單詞時站起來,一起說:“yellow/blue/red/black...”采用這種直觀形象、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既可以讓單詞學習變得更加容易,又能讓學生把顏色類單詞和自己的服飾建立聯系,提高記憶效率。
2.借助有趣的小故事,為學生創設情境
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內容以故事形式呈現,每個單元一個主題,故事內容有趣,人物形象生動,情節豐富。借助故事創設情境,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有利于激發其學習興趣,拉近他們與教材的距離。在故事情境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不斷體驗故事中的人物角色,豐富他們的情感體驗。教師還可以借助動畫、微視頻、角色表演、配音、課本劇等形式創設情境。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關注教材本身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選擇地創設故事情境,最大限度地優化教學。例如,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由于他們的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且以形象思維為主,教師就可以通過播放動畫的形式直接展示故事情境;對于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由于他們處于由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的過渡期,教師就可以采取故事表演、配音或者表演課本劇的形式創設故事情境。
語言的習得是在學習者與環境或者學習者之間的互動中不斷實現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設情境互動的平臺,讓他們在互動的情境中不斷建構新知識(紀立付 2018)。
1.創設游戲情境,加強情境互動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創設游戲情境,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他們主動參與活動,并與教師進行有效互動,實現由被動接受知識向積極主動學習的轉變。課堂教學中的游戲分為操練性和檢測性兩大類。操練性游戲關注學生說英語的積極性,重在學習和掌握語言技能;檢測性游戲突出檢測效果,重在糾正學生的發音、語法和口語。在創設游戲情境時,教師要關注以下幾個原則:一要有明確的目的性。游戲情境的創設不單純是活躍課堂氣氛,更多地是服務課堂教學,要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緊密聯系,不能為了游戲而游戲。二要有競爭性。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心理特點,恰當使用競爭機制。三要堅持公平性原則。在游戲情境創設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全體學生的特點創設合適的游戲,爭取讓所有學生都參與進來。
2.借助表演情境,加強情境互動
任務型教學模式指的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斷感知、體驗、探究,逐步達成教學目標。因此,教師可以借助表演情境,為學生搭建體驗、探究的平臺,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學習。表演具有形象性和分析性的特點,可以使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學生通過一系列動作,可以輕松理解和掌握語言知識點。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盡可能地使用具體的動作和表情來表達抽象的語言,將教材內容活化。小學低年級的英語情境表演對于學生理解語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Unit 5 Our new home時,文本中有bathroom,bedroom,kitchen,living room,clock,sofa,table,fridge等單詞。教師可以創設情境,讓學生嘗試介紹自己的房間;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教師要作好示范,借助PPT說:“I'm XXX.This is my home.This is our living room.This is our kitchen.”以直觀表達的形式讓學生明白表演的要求。在小學英語情境教學中,運用表演情境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同時能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綜上所述,情境教學強調教學的直觀形象性,關注學生的認知水平,寓教于樂。在小學英語課堂情境教學中,教師要正確認識情境教學的特征和類型,遵循相關原則,結合教學目標和學生的認知特點創設教學情境,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生活體驗,引導他們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習得知識,讓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他們主動思維和不斷探索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