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亮
牛津譯林版初中英語教材每個單元的單元導讀板塊由Comic strip和Welcome to the unit兩部分組成,其主要功能在于激活學生關于單元話題的已有知識和經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根據學情和該板塊的教學內容設計與單元話題相關的不同形式的教學活動(葛婷婷 2017),引導學生初步感知單元話題,鼓勵學生聚焦話題相關知識,進行話題內容的分享,從而為單元后續板塊的教學作好鋪墊(馬世飛 2017)。但是,在日常教學中,很少有教師用一整堂課的時間去處理這一板塊,為了趕進度,很多教師甚至會直接跳過該板塊的教學。這樣的教學處理方式既偏離了該板塊的設計理念與意圖,又難以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部分教師所設計的單元導讀課課堂活動單一,只帶領學生畫出重要詞組、翻譯幾個句子,使學生缺少表達的機會,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等得不到提升。另外,有的教師的單元導讀課教學設計存在偏差,造成單元教學開篇不利,學生對整個單元的內容失去學習興趣,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江蘇省如皋市英語教研員馬榮老師在南通市優秀課評比活動中執教了一堂單元導讀課。下面,結合這堂課的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和在聽課過程中的思考與感悟,探討單元導讀課的教學設計及如何在單元導讀課教學中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
本堂課為牛津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Unit 7Seasons的單元導讀課,教學內容為本單元Comic strip和Welcome to the unit兩個板塊。Comic strip板塊的內容為四幅卡通漫畫。漫畫中詼諧的畫面、簡潔的對白,能夠讓學生輕松進入單元主題“季節”的學習。Welcome to the unit板塊呈現了一組不同季節天氣的圖片,學生通過觀察能夠感知天氣的冷暖變化;還有一段對話,主要談論的是最喜歡的季節及其原因,學生通過學習這部分內容,能激活關于季節的已有知識和經驗。
語言能力:能識記并學會在情景中運用cool,bring,with nothing on;能運用所學句式談論自己最喜歡的季節及其原因。
文化意識:通過對季節主題相關詩歌的賞析,能了解中西方詩歌文化及差異。
思維品質:能總結歸納關于季節的人和事;能聯系上下文,理解、推斷關于季節的關鍵詞的含義,分析一年四季中人的情感變化,創造性地表達觀點。
學習能力:通過合作、交流、探究能理解關于季節的詩歌、短文的主旨。
【思考與感悟】教學目標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本堂課的教學目標在于:(1)讓學生明確單元話題,對話題內容產生學習興趣,激活關于季節已有的知識和經驗;(2)使學生在完成知識的積累、梳理和整合后進行輸出。(3)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人和事。
Warming-up and Lead-in
Watch a video and sing a song about seasons so as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the topic and arouse their interests.
【思考與感悟】讓學生欣賞一段關于四季變化的短片,其中的音樂、人物活動營造了一種溫馨的氛圍,使學生如身臨其境。本環節聚焦單元主題,激活了學生的背景知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為本堂課教學定下了溫情的基調。
Activity 1:Different seasons,different people
教師呈現四季特點的四幅圖片,詢問學生在圖中看到了什么,引導學生歸納四季的顏色green,blue,gold,white,并描述四季的美。接著,教師呈現自己不同著裝的一組照片,讓學生猜測不同著裝對應的季節,進而提問學生:“What do you think of me?”從而引出生詞“cool”。
【思考與感悟】根據著裝猜季節活動,對學生而言非常輕松。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沒有緊張感、陌生感,且樂于參與。教師追問學生:“Do you think Eddie looks cool?Just like me.”從而導入 Comic strip板塊的教學。學生自然而然地根據已有知識和經驗進行表達,鍛煉了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
教師帶領學生完成以下活動:
(1)Watch and listen
(2)Read and answer
(3)Different seasons,different people
Cosplay/Comedy performance
教師在學生觀看視頻之前提出兩個問題:“What does Eddie ask Hobo to do?Does Hobo think Eddie really looks cool?”在學生讀完之后教師才對這兩個問題進行講解,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
在提問“What does he say?”后引出重要句型“I bet you’ll look cool and feel cool with nothing on.”教師先示范讀,再讓學生模仿讀、個性化讀。最后,讓學生在充分體會人物說話的語氣和情感的基礎上進行表演。
【思考與感悟】朗讀是學生體驗文本、走進文本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深刻領悟文本的“催化劑”(馬建鋒 2015)。教師選取“I bet you’ll look cool and feel cool with nothing on.”進行朗讀指導,引導學生標出句子的重音和語調變化,融入角色,進行朗讀體驗。教師指導學生在with nothing on(一絲不掛)這一很“cool”的場景前,加上幽默、嘲笑的語氣,課堂氣氛輕松而愉悅。
本環節所設計的詞塊操練活動貼近學生實際。教師以學生感興趣的《皇帝的新裝》漫畫圖片作為教學素材,引導學生操練了with nothing on的用法,激發了學生的表達興趣,使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以體現,課堂充滿活力。接著,教師提出問題“I’m the king.I feel cold.What would I say?”,自然而然地讓學生關注“bring me...”的用法。通過讓學生拿衣服的活動,使其深刻體會到bring這個動詞的方向性。
Activity 2:Different weather,different activities
Step 1:Part A
(1)Show some pictures of different kinds of weather and learn to describe them.
(2)Read together to consolidate the description and the word formation.
(3)Finish Part A on P81.
Step 2:Jacky’s letter to his parents
Dear Mom and Dad,
How are you these days?Is everything OK with you?
It’s winter now,the weather is changeable,it’s a hard season for you.I am far away but you are always on my mind.
It’s getting colder and colder,take good care of yourselves.On________days,you can go out for a walk and enjoy the bright sunshine.On________days,you’d better wear scarves.On________days,the road is wet,be careful when you go out.On________days,the air is not so fresh,just stay at home.On________days,remember to wear the thick sweaters I bought for you two.
I’ll go back home this Spring Festival.I’m looking forward to seeing you.
Take care!
Son
教師從“春江水暖鴨先知”這一膾炙人口的詩句導入天氣的教學,通過多張圖片呈現了重慶不同的天氣,引導學生學習描述天氣的形容詞及表達方式。借助一張中國地圖,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描述不同地區的天氣,最后讓學生完成課本上的練習題。
教師讓學生在《一封家書》的背景音樂中朗讀短文,鞏固所學形容詞。
【思考與感悟】伴隨著輕松、柔和的音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短文,感受英語語言的美,體會字里行間對家人的關心和愛。溫馨的情境觸發了學生的情感,使其腦海中自然浮現出日常生活中與父母在一起的點點滴滴,讀懂了父母的那份愛,意識到自己要去關愛他們。本環節在升華情感的同時,使學生領悟到:Though the weather is different,the love around us is always the same.Because of love,the four seasons are always spring,and we always feel warm.本堂課的情感態度教學目標順利達成,教學過程體現了英語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Step 3:Weather and activities in different seasons
Choose what you can do in...
Pair work
Model:
A: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autumn?
B:...
A:What do you often do in autumn?
B:...
首先,教師呈現一幅春天的圖片,提問學生:“在春天,人們通常會做哪些事?”從而引出句型:It’s the best time to dosth.其次,教師呈現一幅冬天的圖片,讓學生運用“It’s the best time to dosth.”句型描述冬天人們的活動。最后,教師呈現出一張表格,在其中列出各個季節人們的活動內容,讓學生根據表格內的信息,自編對話,對所學句型進行操練。
【思考與感悟】教師積極創設情境,增加信息、語言及文化方面的輸入,為學生理解主題提供支架。情境的創設,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想說,成功激發了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話題討論。
Activity 3:Different seasons,different lovers
Step 1:Part B
(1)Listen and answer
(2)Understand
(3)Read in roles
(4)Make up a dialogue
在聽對話之前,教師呈現兩個問題:Which season does Simon like best?What can Amy do in summer?
在深入閱讀后,教師再次提問:Why does Simon like autumn so much?Does Simon like summer?Why?在學生回答后,教師讓學生通過朗讀體會always和best兩個詞語的運用體現了說話者對秋天的喜愛;再引導學生通過對比的方式理解為什么Simon覺得夏天太熱但還是喜歡夏天的原因。
【思考與感悟】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在品味語言時,應抓住關鍵詞去品味語言的豐富內涵、欣賞語言的修辭,體味精彩語句的表現力及其藝術性(張麗莉 2013)。通過查找對話中的關鍵詞及朗讀,啟發學生認真思考、反復推敲、理解和分析語言,加深對對話主旨和對話中人物情感的理解,進一步品味英語的語言美和情感美。
Step 2:Two poems
(1)An ancient poetry
(2)Jacky Ma’s poem
教師選取杜甫的一首詩,先示范翻譯第一句,再讓學生嘗試翻譯剩下的詩句,并體會中英文表達的不同,使學生通過翻譯、對比體會到:“Our Chinese is beautiful.”
在學生翻譯完杜甫的詩后,教師再呈現一首被刪去部分詞匯的英文詩,讓學生填空。學生需要根據詩句的內容在空格內填入相應的形容詞。
在完成填空后,學生小組合作模仿創作一首描寫四季的詩。
【思考與感悟】英語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英語知識與技能,還要使其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開闊文化視野,形成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同時,還要使學生加深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熱愛(常萬里 2013)。教師在以上教學過程中滲透了文化知識,使學生了解了中英文化差異,開闊了文化視野,增強了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和自豪感。而后作為拓展鞏固的英文小詩,語言精練、生動,學生通過填空,既提高了欣賞英文文學作品的能力,又提高了語言和文學素養。最后的詩歌創作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運用能力。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生成了一篇篇雖顯稚嫩但充滿想象力的作品。
Activity 4:Different weather,the same feeling
Though the weather is different,the love around us is always the same.
Because of love,the four seasons are always spring,and we always feel warm.
教師再次呈現以上句子,讓學生體會人的溫情、愛的溫暖。
【思考與感悟】課堂小結再次讓本堂課的情感態度教學目標 (Enjoy season,enjoy love,enjoy life!)得到升華,學生通過課堂討論、交流、體驗,最終引發了情感共鳴,形成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課堂小結充分融入了情感教育,體現了英語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本堂課立足單元話題——季節,圍繞教學目標,設計了高效、省時的課堂活動,讓學生了解了自然的美、不同季節的服裝和人們的活動,理解了人生如同四季,不管如何變化,人性溫情不變。教師通過對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并以幽默、詼諧的語言,靈活多變的教學技巧,有效培育了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教師在設計單元導讀課時,首先,應理解該板塊在單元話題教學中所起的作用,即以開啟單元話題為導向,旨在通過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用英語表達的興趣,拓展他們的知識面,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單元話題的討論,以促進他們思維能力的發展和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謝平、劉林峰,等 2013)。其次,應準確理解教材內容,合理設計教學內容,充分發揮單元導讀課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方面的作用。
單元導讀課教學設計需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預設學生可能達到的學習效果,了解學生的心理和感興趣的話題,從學生有話可說的話題入手,將其帶入課堂,使其積極思考、互動,勇于表達,從而強化其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
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分層搭建支架,創設主題情境,激活學生已有話題知識和經驗,提供足量的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話題語言輸入,引導學生通過選取適切的語言表達和結構來發展思維、增強技能;應讓學生在課堂積極互動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層層遞進,生成有意義的認知,讓思維品質得到提升。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教師應根據學情研究文本,挖掘文本的深層內涵,通過問題設置,對學生進行思維和情感的引領;采擷中國文化的精華,利用課堂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熏陶,促進其對本土文化的理解,增強文化自信;通過對中西詩歌文化的對比,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