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蔓莉
摘要:近年來,建筑行業發展步伐有所放緩,進入了發展瓶頸期,市場競爭壓力愈來愈大,這使得建筑施工企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建筑施工企業屬于資本密集型經濟組織,在實際運營管理過程中容易受到內外部環境變化影響而導致財務風險,甚至引發財務危機。因此,在建筑施工企業運營管理過程中要重視財務風險控制,為企業穩定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基于此,文章對建筑施工企業財務風險進行了綜合性闡述,并提出了相關風險防范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施工企業;財務風險;防范策略
一、財務風險概述
在建筑施工企業發展過程中,受內外部因素影響,會產生財務風險。財務風險主要表現為風險對事件預期的結果所付出的成本與代價的不確定性,并且呈現了以下特征:1.客觀性。在建筑施工企業運營管理過程中,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財務風險的產生并不會由于個人意識所轉移。在相關經濟活動當中,不管企業管理者是否愿意承擔財務風險,財務風險出現的幾率并不會消失。當然,建筑施工企業可通過一系列預防性措施來規避部分財務風險,但無法徹底消除財務風險。2.全面性。對于建筑施工企業而言,財務風險是無處不在的,具有全面性特點。建筑施工企業正常經營過程中的每個部門、每個項目都有出現財務風險的可能性。因此,在財務風險管控過程中,要從全局出發,采取整體手段對財務風險進行控制。3.不確定性。財務風險本身就是一個變量,并無標準或規律可言。建筑施工企業內部波動以及外部市場環境變化均可能對其經營生產活動產生影響。換句話說,建筑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4.潛伏性。建筑施工項目具有較長的生產周期,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延長財務風險的時效性,也會讓部分財務風險潛藏起來。一旦這些潛藏風險因素爆發出來,后果將不堪設想。
二、財務風險識別方法
倘若建筑施工企業要有效識別風險,就需要結合風險特征采取有效的風險識別方法,主要涵蓋以下幾類:1.生產分析法。該方法主要是指在建筑項目生產原材料投入到產出成本的過程中,以企業內部生產流程為基礎,對生產流程當中各環節進行分析,識別出其中可能存在的財務風險。例如材料成本核算方法、生產費用分配方式、人工費用核算方式的合理性對整體施工成本均會產生直接或間接影響。2.層次分析法。建筑施工企業可將項目建設過程中劃分為若干層次,對不同層次分別進行分析,從各層次當中獲得財務風險的可能性。該方法能夠將部分復雜問題層次化,然后再進行量化,更為細致地分析建筑施工企業可能存在的財務風險。層次分析法實施過程中,首先要合理劃分層次,根據企業具體發展情況以及一定的邏輯關系,劃分出幾個能夠量化的層次;其次,對已經劃分層次的重要性進行確認;再者,要對各層次當中的量化指標進行分析,并進行交叉比較;另外,要對各層次識別的風險問題進行匯總,并按照一定規則排序,明確重點財務風險,并予以針對性措施進行控制。3.財務報表分析法。該方法是應用最為廣泛的風險識別方法。由財務人員對建筑施工企業近期相關報表,包括損益表、現金流量表、資產負債表中的數據進行深入的分析,并與行業水平進行比較,以此來判斷企業具體盈利能力以及投資收益能力,從中獲得企業財務風險。另外,需要將財務系數與行業財務系數進行對比,對差異性因素進行深入分析,客觀反映出建筑施工企業實際經營情況。當然,報表數據并無法完全反映出建筑施工企業的實際生產經營狀況,對財務風險缺乏主觀性識別。4.專家調研法。建筑施工企業聘請行業專家對企業可能面臨的風險進行列舉,由專家對風險因素進行分析,并與企業管理者進行溝通,探討出風險預防措施,從而對風險進行有效規避。專家調研法實施過程相對簡單,操作便捷,風險識別比較全面,具有廣泛的應用范圍。但專家所分析的數據絕大多數都是由建筑施工企業本身所提供,可能會遺漏管理者刻意隱藏的風險,風險評估準確性將受到一定程度影響。
三、建筑施工企業常見財務風險分析
建筑施工企業財務風險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所致,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1.投資風險。一個建筑工程項目從投標信息獲取再到中標合同簽訂會經歷較長的時間周期。期間所耗費的時間周期越長,建筑施工企業所投入的資源便越大,會讓施工企業蒙受額外負擔,會對施工企業整體經濟效益產出產生直接影響。當施工企業與甲方簽訂工程承包合同后,會按照合同規定向甲方出具履約保證函。部分履約保證金數額較大,且抵押時間較長,再加上按比例付款以及質量保證金制度的影響,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資產負債率,甚至形成潛虧掛賬等不良資產,讓施工企業產生財務風險以及信譽危機。2.項目規劃不合理。一些建筑施工企業強求經濟效益,未能結合自身實力進行合理的項目規范,一味承接施工項目,可能要同時監管數個項目,無疑增加了管理難度,存在人員管理難、資金監控難、發票合規難的情況,財務風險事件發生幾率將明顯提升。3.施工成本風險。部分施工項目施工環境較為特殊,且項目管理水平不夠,存在組織設置不合理,管理制度執行嚴格的情況。如此一來便可能降低施工活動效率,延長施工工期,所投入的機械設備也將有所增加,成本風險必然會增加。再加上施工成本控制方法不當,可能會導致材料費用、人工費用以及機械使用費用浪費,使得整體經濟效益受到壓縮,甚至出現項目虧損的情況。
四、建筑施工企業加強財務風險防范的有效策略
(一)做好事先評估,做到理性投標
施工企業在項目投標過程中,要開展深入調研,對項目進行合理評估,做到理性投資。項目投標期間要堅持“三不攬”原則,即大量墊資工程不能攬;甲方資金不到位的工程不能攬;邊設計、邊勘察、邊施工的工程不能攬。施工企業在參與投標活動前,要對甲方資信狀況以及項目資金來源等進行深入調查,并由內部多部門進行合理評估,做好經濟風險分析以及經濟評價工作。通過初步篩選后,再由專家對招標文件進行細致分析,對運輸成本、勞動力成本以及設備租賃成本進行綜合性分析,確認最優投標方案。在與甲方簽訂合同的過程中,要明確雙方權責,并約定合同履行糾紛解決方式,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完善資金運營規劃
一方面,施工企業可對工程項目部進行總體進行控制。項目經理在工程項目上與施工企業存在代理管理,其承擔的主要職責為落實好項目施工建設。通過應用現場成本控制法,明確施工項目部資金支配額度,要求項目經理在成本要求范圍內完成作業。施工企業與項目部進行核算成本和利潤,按所簽訂的內部承包或管理協議進行分配。另一方面,施工企業要加強資金核算,對工程資金進行有效控制。施工企業可推行“收支兩條線”制度,相關收入需要先轉入施工企業開戶銀行,再轉入其內部營業賬戶。在財務部門協調下,將管理費、代墊費以及稅金等扣除后,再結合工程進度對資金進行合理規劃,進行資金分批撥付。如此一來可實現資金集中調控,并提升資金使用率,有利于提升企業整體經濟效益。
(三)優化成本風險控制
施工企業要重視成本風險控制。一方面,要加強材料成本支出管控。施工過程中,要對材料物資進行嚴格管理,在材料采購、入庫、出庫以及消耗方面進行嚴格把關,做到“計劃采購,保證質量,規范管理,定額消耗,工完料清”。若材料消耗超出定額,需要及時分析原因,追究責任,做到“獎懲分明”。另一方面,要結合施工進度計劃合理組織材料使用,避免出現停工待料的情況出現,保證施工效率。材料領用方面要定期盤點,獲得有效的材料消耗數據,并與工程進行比對,及時進行調整。對于周轉材料要及時回收、整理,使用完畢應及時退場,以此控制租賃費用,獲得周轉資金,降低整體成本。
參考文獻:
[1]陶文波.建筑施工企業財務風險成因及其防范策略[J].納稅,2019(08).
[2]張黎.建筑施工企業財務風險控制策略探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9(04).
[3]張瑜.建筑施工企業財務內部控制存在的常見問題及對策[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9(02).
[4]石薇薇.建筑施工企業財務風險控制與防范探討[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9(02).
[5]何明雅.建筑企業財務風險防范對策研究[D].沈陽大學,2019.
(作者單位:中國一冶集團有限公司冶金建設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