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雷
【摘?要】作業練習是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的學習效果會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本文著重闡述了如何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設計恰當的作業內容,以此來幫助學生達到最優化的作業練習質量。
【關鍵詞】農村小學;小學數學;作業質量
毋庸置疑,作業是檢驗課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課內知識的補充和延伸,在學科教學中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對小學數學提出了新的教學要求,所以作業練習方法同樣需要加以改進。因此,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以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和農村學校的實際特點為著眼點,設計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的數學作業。這樣一來,有利于逐步促進作業練習過程的優化和完善,從而有效保障數學作業的質量。
一、設計趣味作業,激發學習意識
無論在何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中,取得高質量學習效果的前提條件都必然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在數學作業練習環節,這一特點表現得尤為明顯。審視長期以來的小學數學課程,可以發現由于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與復雜性,再加上教師設計的作業內容比較單一,所以容易使學生對數學作業產生抵觸心理。為了應對這一問題,可以嘗試設計一些趣味性的作業內容。這樣一來,不但可以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而且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實現知識的理解與鞏固。
以《可能性》為例,通過這一節的學習,學生初步體驗了事件發生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并學習了如何運用恰當的詞語對事件發生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進行描述。結合相關知識,我利用一個有趣的故事設計了作業內容:阿凡提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他的智慧引起了一個富人的嫉妒。一次,這個富人請阿凡提幫一個忙,并許諾用一枚金幣作為報酬。但事成之后,這個富人卻想要刁難一下阿凡提。他拿出了一袋金幣,并對阿凡提說:“我現在把這袋金幣撒到地上,如果金幣全都是正面朝上,那我就把這袋金幣都給你,但只要有一枚金幣是反面朝上,那么你什么也得不到”……針對這個故事,我讓學生嘗試用本節課所學知識對故事可能出現的結局進行預測。經過思考,學生總結出了這樣幾種結局:第一,富人是故意刁難阿凡提,所以阿凡提不可能拿到金幣了;第二,阿凡提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所以他一定可以想出應對的方法;第三,這件事要看阿凡提的運氣,如果運氣好,阿凡提有可能拿到這袋金幣。最終,借助趣味性的故事,有效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并使學生在思考故事的過程中鞏固了所學知識。
二、設計分層作業,提升作業實效
受多種因素影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會逐漸出現比較明顯的差異,所以統一性的作業內容很難滿足所有學生的實際需要。因此,在小學數學課程中,教師應該遵循分層教學的原則組織教學活動。這樣一來,有利于提升作業內容的針對性,從而使不同情況的學生均可以得到恰當的鍛煉。
以《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為例,我在教學中設計了分層作業。具體來講,我將作業內容劃分成了以下幾個層次:基礎題。如:(1)長方形的寬是3厘米,長是6厘米,那么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分別是多少?(2)正方形的面積是64平方厘米,那么這個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能力題。如:一塊菜地的形狀是長方形,長和寬分別是30米與15米,那么這塊菜地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若是每平方米可以收獲6千克蘿卜,那么這塊菜地一共可以收獲多少千克的蘿卜?提升題。如:有一個長方形,如果將它的寬延長2厘米,那么面積就會增加8平方厘米。此時,這個長方形恰好會變成一個正方形。那么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對于這三個層次的作業,我并沒有對學生的完成情況提出硬性要求,而是讓學生根據自身水平選擇要完成的問題。通過這種方式,使大部分學生都取得了一定的發展進步。
三、設計實踐作業,促進知識應用
從學科特點來看,數學課程與現實生活存在極為緊密的聯系。所以開展數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因此,教師應避免單一的書面練習,而是要設計一些實踐性的作業內容。這樣一來,既可以深化學生的知識理解,又能夠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數學知識的現實意義。
以《百分數》的相關內容為例,這部分知識在現實生活中具有十分廣泛的應用價值。因此,我鼓勵學生根據課內所學知識展開了自主性的實踐練習活動。在這次活動中,學生需要對周圍生活進行認真的觀察與研究,思考哪些領域涉及到了百分數知識,并選擇一個具體的問題加以解決。如:有學生發現食物營養含量與百分數知識有關,所以學生估算了自己每天攝入的各種營養物質的總量。通過這種方式,進一步強化了作業練習的效果。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作業練習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因此,教師應該進行綜合性的考量,以此來設計出更加合理的數學作業。同時,隨著教學情況的變化,還需要及時對作業設計方式進行調整。唯有如此,才能有效保障數學作業的質量。
參考文獻:
[1]于青青.小學數學分層作業的設計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7.
[2]馮佳佳.科學設計作業,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J].中外交流,2017,(8):216.
(作者單位:橫縣橫州鎮大和村委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