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蕓


摘 要 目的:了解我院人血白蛋白臨床使用情況,為其合理使用提供參考。方法:回顧性調查我院2018年出院患者使用白蛋白的818份病例,從中隨機抽取120份,收集臨床資料,參照國內外相關指南、規范作為點評依據,進行統計與分析。結果:白蛋白使用量排名前3的科室分別為普外科(20.4%)、消化內科(20.3%)和骨科(13.0%)。點評的120份病例中用藥前血漿白蛋白濃度<25 g/L者僅占33.3%(40/120);49.2%(59/120)使用指征與指南符合;13例患者存在使用禁忌證;60.8%(73/120)使用不合理。結論:目前我院白蛋白應用存在適應證不適宜、用藥禁忌、用法用量不適宜、療程不適宜等諸多不合理情況,亟需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促進臨床用藥更安全、有效且經濟。
關鍵詞 人血白蛋白 臨床應用 合理性分析
中圖分類號:R969.3; R977.8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006-1533(2020)17-0034-02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human albumin in our hospital in 2018
YANG Yun*
(Department of Pharmacy, Wujin Hopital, Jiangsu University, Jiangsu Changzhou 213017,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linical use of human serum albumin in our hospita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ts rational use. Methods: Eight hundred and eighteen patients who used albumin in our hospital in 2018 were retrospectively surveyed, and 120 cas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Clinical data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according to relevant guidelines and norms at home and abroad. Results: The top three departments of albumin use were general surgery (20.4%), gastroenterology(20.3%) and orthopedics (13.0%). Among the 120 cases reviewed, there were only 33.3% (40/120) with plasma albumin concentration less than 25 g/L before medication, 49.2% (59/120) of the use indication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guidelines, 13 patients having contraindications for the use of albumin and 60.8% (73/120) cases having unreasonable use. Conclusion: At present, the application of albumin in our hospital has many unreasonable conditions such as inappropriate indications, contraindications, inappropriate usage and dosage, inappropriate course of treatment and so on. It is urgent to establish a more perfect management system to promote clinical medication more safe, effective and economical.
KEy WORDS human albumin; clinical application; rationality analysis
人血白蛋白屬于血液制品中的一種,其使用存在較多爭議及不合理情況。因其使用缺乏循證依據,而且不同白蛋白生產廠家說明書內容差異較大,臨床使用依賴于經驗。人血白蛋白價格昂貴,資源有限,隨著用量的不斷增加,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因此其臨床用藥的合理性成為關注的焦點。本文采用回顧性調查方法,隨機抽取我院部分病例進行統計與分析,旨在為完善該藥的說明書和規范其臨床合理使用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利用信息系統調取我院2018年1—12月份出院患者中使用白蛋白的病例,共計818份,從中隨機抽取每季度30份病例、共計120份進行合理性評價及分析。
1.2 方法
通過電子病例系統檢索并收集所需信息:包括年齡、性別、科室、用藥前白蛋白水平、診斷及使用理由、用法用量。
點評內容:包括適應證、禁忌證、給藥途徑、用法用量、配伍禁忌及其他用藥不適宜等方面。
點評依據:參考國內人血白蛋白藥品說明書、《北京市醫療機構處方專項點評指南》中《血液制品處方點評指南》、《血液制品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美國醫院聯合會人血白蛋白、非蛋白膠體及晶體溶液使用指南》等國內外相關指南、規范,并結合我院實際情況。
2 結果與討論
2.1 一般情況
818名患者中,男性443例,女性375例。年齡32~80歲,平均年齡(69±10.2)歲。
2.2 使用情況
2.2.1 科室分布、用量及療程
經統計,818份應用白蛋白的病例涉及18個科室(表1)。使用量排名前3的科室分別為普外科(20.4%)、消化內科(20.3%)和骨科(13.0%),人均使用量為64.9 g,使用療程為1~34 d,平均5.3 d。
2.2.2 用藥前白蛋白水平
120份病例中用藥前血漿白蛋白濃度<25 g/L的患者占33.3%(40/120),25~≤30 g/L的患者占 49.2%(59/120),30~≤35 g/L的患者占 15.8%(19/120),>35 g/L的患者占1.7%(2/120)。
國內白蛋白說明書、《血液制品處方點評指南》、《血液制品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中均指出白蛋白適應證之一為防治低蛋白血癥,但并未明確規定低蛋白血癥的應用目標值,這一不夠精確的表述易導致不合理使用。而《美國醫院聯合會人血白蛋白、非蛋白膠體及晶體溶液使用指南》中未有這一適應證,但指出在肝臟移植符合血清白蛋白低于25 g/L時可使用。故對于低蛋白血癥這一適應證,尚需更多循證醫學的證據來確定真正的使用目標值。
2.2.3 使用理由
根據診斷、相關檢查及病程記錄資料,對120份病例使用理由進行統計分析,結果有49.2%(59/120)使用指征與點評依據符合,使用理由不相符中主要有術后營養支持、營養補充及感染性休克(表2)。
我院白蛋白使用理由不相符者主要為術后營養支持和營養補充,兩者合計占比達44.2%。《美國醫院聯合會人血白蛋白、非蛋白膠體及晶體溶液使用指南》中明確指出對于需要營養干預的患者,白蛋白不能作為蛋白質的補充來源。白蛋白作為營養補充劑不僅成本過高,且其作為氮源也不如復方氨基酸注射液更直接。因為白蛋白需要分解為氨基酸后才能合成機體需要的蛋白質,生理狀態下白蛋白半衰期為15~19 d,盡管研究發現其在疾病狀態下半衰期會縮短,但仍需5~11 d,故經靜脈輸入的白蛋白不會很快被分解利用[1-3]。并且白蛋白分解產生的氨基酸中缺乏一些人體必需氨基酸,如色氨酸和異亮氨酸。
2.2.4 用法用量
120份病例中使用的人血白蛋白均為可直接靜脈滴注的品種,且均為單獨滴注,未與其他藥物配伍使用。白蛋白濃度均為20%溶液。單次使用劑量為10~30 g,一日使用頻次以qd和bid為主,q8h及q6h比例較低,一日總量從10~40 g不等(表3)。
我院用法用量不適宜主要為單次用藥劑量偏大,點評病例中有11例單次劑量達到20 g,2例單次劑量達30 g,超出了說明書和《血液制品處方點評指南》中允許的范圍。因白蛋白分子量較高,透過膜內速度較慢,有高滲作用,過量注射可導致組織脫水、充血性心衰、肺水腫、循環血量增加等嚴重不良后果,故建議遵從說明書建議的5~10 g/次為宜。
2.2.5 使用禁忌情況
有13例患者存在使用人血白蛋白的禁忌證,其中6例患者有高血壓但應用白蛋白期間未予監測,4例合并重度腎功能不全,3例為正常血容量的心衰患者。
2.2.6 合理性評價
結合我院實際情況,根據上述點評依據,對抽查的120份病歷進行點評,內容包括禁忌證、適應證、給藥途徑、用法用量、配伍禁忌及其他用藥不適宜等,結果有 39.2%(47/120)合理, 60.8%(73/120)不合理。在不合理病例中,適應證不適宜為主要的不合理原因,占不合理病例的65.8%(48/73),與相關文獻[5]報道結果相似。使用禁忌者占17.8%(13/73),用法用量不適宜占10.9%(8/73),療程不適宜占5.5%(4/73),該4例療程較長者,復查血清白蛋白均已經>35 g/L,卻仍在使用。目前研究越來越傾向于認為低蛋白血癥僅是一種疾病的表現,而不是原因,所以長時間補充人血白蛋白并無太大意義[6]。《血液制品處方點評指南》和白蛋白說明書中有對白蛋白的使用療程做出明確規定,對于慢性白蛋白缺乏癥者療程為直至水腫消失,血清白蛋白含量恢復正常為止。故在臨床應用白蛋白時需定期監測血清白蛋白水平,結合患者外周水腫情況及時停藥,避免不必要濫用,同時積極尋找可能導致低蛋白血癥的原因。
3 結語
目前我院人血白蛋白存在較多問題,極需加強其使用管理。對于藥師來說,有責任為促進人血白蛋白的合理使用做出努力,例如進行合理用藥培訓與宣教,能做到事前審核比、事后點評更有意義,加強處方點評,配合醫院的管理部門做好合理用藥的管理。
參考文獻
[1] 吳國豪. 惡性腫瘤病人惡病質發生機制及營養治療[J]. 外科理論與實踐, 2012, 17(2): 98-101.
[2] 孫世光, 余明蓮, 王建民, 等. 人血白蛋白的臨床應用誤區及其對策[J]. 解放軍藥學學報, 2009, 25(4): 366-368.
[3] 凌春燕. 5%人血白蛋白臨床200例應用分析[J]. 藥學與臨床研究, 2009, 17(1): 59-61.
[4] 杭永付, 鄭曉嫻, 張彥, 等. 人血白蛋白臨床應用調查及合理性分析[J]. 藥學與臨床研究, 2015, 23(6): 581-583.
[5] Gatta A, Verardo A, Bolognesi M. Hypoalbuminemia[J]. Intern Emerg Med, 2012, 7(Suppl 3): S193-S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