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博


【摘 要】 目的:研究分析變應性鼻炎應用麻黃細辛附子湯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60例變應性鼻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對照組患者進行氯雷他定藥物治療,實驗組患者進行麻黃細辛附子湯治療。比較分析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的臨床效果、癥狀體征評分及IgA、IgM及IgE等臨床指標。結果:對照組治療有效率顯著低于實驗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的治療后的IgA、IgM及IgE,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癥狀體征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變應性鼻炎應用麻黃細辛附子湯治療的臨床效果理想,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及臨床癥狀。
【關鍵詞】 麻黃細辛附子湯;變應性鼻炎;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765.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3-126-01
在臨床治療中,變應性鼻炎為一種常見耳鼻喉疾病,病情易反復,病程時間長,發病率高,對患者正常生活產生較大影響[1],臨床治療難度大。在中醫理論中,變應性鼻炎又稱"鼻鼽",其主要病因為脾腎不足,常采用溫陽祛風法治療。為研究分析變應性鼻炎中應用麻黃細辛附子湯治療的臨床效果,選取我院2018年2月到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變應性鼻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2月到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變應性鼻炎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2組各30例,實驗組中,女性患者為12例,男性患者為18例,年齡范圍為11歲到49歲,平均年齡為(27.80±2.12)歲,病程時間范圍為1到11年,平均病程時間為(4.12±0.22)年。對照組中,女性患者為13例,男性患者為17例,年齡范圍為11歲到48歲,平均年齡為(27.32±2.30)歲,病程時間范圍為1到12年,平均病程時間為(4.12±0.22)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并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口服氯雷他定片,10mg,日一次。實驗組患者進行麻黃細辛附子湯治療[2],藥方為細辛3g,麻黃6g,黑順片9g,日一劑,水沖,早晚分服。實驗組和對照組均一個療程為1周,共治療2個療程[3],記錄兩組患者療效。
1.3 觀察指標
比較分析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的臨床效果及IgA、IgM及IgE等臨床指標[4]。
1.3.1 療效評價
無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并無任何改善甚至加重。有效:治療后臨床癥狀有緩解。顯效:治療后臨床癥狀顯著改善。治愈:臨床癥狀消失[5]。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的統計學分析軟件為SPSS20.0,計量資料t檢驗,計數資料卡方檢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即P<0.05。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情況對比
實驗組中,無效患者為1例,所占比例為3.33%,有效患者為10例,所占比例為33.33%,8例患者顯效,所占比例為26.67%,11例患者痊愈,所占比例為36.67%,治療有效率為96.67%。對照組中,無效患者為7例,所占比例為23.33%,有效患者為8例,所占比例為26.67%,8例患者顯效,所占比例為26.67%,7例患者痊愈,所占比例為23.33%,治療治療有效率為76.6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IgA、IgM及IgE對比
治療后,實驗組患者IgA為(2.70±0.22)g/L,對照組患者IgA水平為(2.99±0.34)g/L,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治療后的IgE水平為(566.33±102.33)x10-6IU/L顯著低于對照組治療后的IgE水平為(876.09±112.90)x10-6IU/L,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的治療后的IgM水平為(3.54±0.54)g/L,對照組患者的治療后的IgM水平為(2.32±0.58)g/L,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如表1.
2.3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和體征評分對比
治療前,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的體征評分分別為(2.21±0.54)分與(2.20±0.56)分,不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前,實驗組患者的癥狀評分為(10.20±0.77)分,對照組患者的癥狀評分為(10.12±0.88)分,不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前的總評分為(12.44±1.90)分與(12.30±1.88)分,不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
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體征評分為(0.78±0.66)分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的體征評分為(1.45±0.68)分,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實驗組治療后的總評分為(5.20±2.12)分,對照組治療后的總評分為(8.12±2.88)分,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癥狀評分為(4.33±2.12)分,對照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癥狀評分為(6.80±2.67)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
3 討論
在臨床治療中,變應性鼻炎發病率逐年升高,臨床表現為鼻塞、流涕、鼻癢、噴嚏等臨床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降低生活質量,主要病理為患者鼻腔毛細血管異常擴張和充血,組胺釋放速度快,鼻黏膜發生病變[6],影響患者身體健康,且治療后復發率高,治療難度高。
目前,主要應用抗過敏治療變應性鼻炎,但部分患者無法進行持續治療[7-8],易復發。氯雷他定藥物能夠抑制機體肥大細胞釋放組胺,降低組胺水平,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常應用于變應性鼻炎。在中醫理論中,變應性鼻炎名為"鼻鼽",主要病機為機體肺氣虛,邪聚鼻竅,主要治療方法為溫陽散寒、祛風通竅[9]。麻黃細辛附子湯中的主要成分為麻黃、細辛、附子,其中附子具有助陽溫腎的作用,麻黃可散寒祛風,多藥合用能夠溫腎散寒,宣肺通竅,標本兼治。在本次研究中,治療后,實驗組患者IgA為(2.70±0.22)g/L,對照組患者IgA水平為(2.99±0.34)g/L,實驗組患者治療后的IgE水平為(566.33±102.33)x10-6IU/L顯著低于對照組治療后的IgE水平為(876.09±112.90),實驗組患者的治療后的IgM水平為(3.54±0.54)g/L,對照組患者的治療后的IgM水平為(2.32±0.58)g/L,實驗組患者的癥狀體征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實驗組治療有效率為96.67%顯著高于對照組治療有效率為96.67%,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得,變應性鼻炎中應用麻黃細辛附子湯治療安全性高,療效確切。
綜上所述,變應性鼻炎應用麻黃細辛附子湯治療的臨床效果理想,可顯著提高治療有效率,提高預后生活質量,具有臨床推廣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Ccordini S,Corsico AG,Galcciano L,et al.The impact of asth- ma,chronic bronchitis and allergic rhinitis on all-cause hos- pitalizations and limitations in daily activities; a population- based observationalstudy[J].BMC Pulm Med,2015,15(1):8.
[2] 李賀 , 王玉明. 麻黃附子細辛湯聯合鹽酸西替利嗪對變應性鼻炎的療效以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J]. 中南醫學科學雜志, 2018, 46(05):70-73.
[3] 王艷宏, 王銳, 管慶霞,等. 穴位貼敷對麻黃附子細辛湯抗炎、鎮痛作用影響的實驗研究[J]. 針灸臨床雜志, 2011, 27(8):49-51.
[4] 劉書宇, 王樹鵬. 麻黃細辛附子湯對變應性鼻炎大鼠血漿白細胞介素-6與腫瘤壞死因子-α的影響[J]. 國際中醫中藥雜志, 2015(2):153-156.
[5] 陳明, 馬召田, 張水馨. 麻黃細辛附子湯臨床運用驗案四則[J]. 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3(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