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


【摘 要】 目的:分析心理護理干預對高血壓患者的臨床效果分析。方法:選擇本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120例高血壓患者,按隨機數表分為兩組,對照組60例給予常規護理干預,研究組60例在常規護理干預基礎上予以心理護理干預,對兩組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進行比較。結果:研究組SAS與SDS評分為(31.07±3.16)分、(31.12±3.08)分,比對照組優(P<0.05);研究組軀體功能、社會功能、生理職能及生理功能比對照組優(P<0.05)。結論:將心理護理干預應用于高血壓患者中,可減輕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臨床上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 心理護理;高血壓;臨床效果;心理狀態;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3-153-01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疾病,發病率及死亡率高,若不有效控制血壓水平,隨著病情不斷發展,不僅會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嚴重時還會危害其健康。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致使高血壓發病率不斷上升,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1]。本研究對本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120例高血壓患者因采取不同護理方案給予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120例高血壓患者臨床資料,按隨機數表分為兩組,對照組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齡58-81歲,平均年齡(69.88±2.16)歲,病程3-15年,平均病程(9.08±1.28)年;研究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齡59-80歲,平均年齡(69.79±2.07)歲,病程4-15年,平均病程(9.10±1.26)年。比較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如監測患者血壓等各項生命體征,給予藥物指導、飲食指導等基礎護理。研究組在常規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健康宣教: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及家屬講解高血壓相關知識,如發病機制、治療方法、注意事項等,耐心解答患者疑慮,進一步提高其對疾病的認識,糾正錯誤觀念,使其樹立克服疾病的信心;心理護理:由于高血壓病程時間長,并發癥多,患者易產生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因此護理人員需主動與患者交流,通過交流了解其內心想法,若發現患者存在不良情緒及時進行針對性心理疏導,給予患者鼓勵和支持,提高其治療信心;家庭支持:護理人員多與患者家屬交流,向其講解家庭支持對患者病情康復重要性,鼓勵家屬多關心患者,使其感受到家庭關愛和支持;出院指導:出院后,定期進行電話隨訪,通過電話形式及時掌握患者病情狀況,解答患者問題,并根據患者自身情況指導其進行適當鍛煉,控制體重。
1.3 觀察指標和評定標準
選擇(SDS)抑郁自評量表評估兩組抑郁程度,無抑郁:<50分;輕度抑郁:50-59分;中度抑郁:60-69分;抑郁重度:>70分;(SAS)焦慮自評量表評估兩組患者焦慮程度,無焦慮:<49分;輕度焦慮:50-59分;中度焦慮:60-69分;重度焦慮:>70分;使用生活質量表評估兩組生活質量,主要評價軀體功能、社會功能、生理職能、生理功能4個方面,分數高生活質量越佳[2]。
1.4 統計學處理
SPSS22.0軟件分析,均數標準差“x±s”表計量資料,t行組間、組內比較;百分比(%)表計數資料, X2行組間比較,P<0.05表示差異具統計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心理狀態對比
研究組患者SAS與SDS評分比對照組優(P<0.05),詳見表1。
2.2 兩組生活質量對比
研究組患者軀體功能、社會功能、生理職能及生理功能比對照組優(P<0.05),詳見表2。
3 討論
高血壓在臨床上是一種常見心血管疾病,該疾病發病機制復雜,多與高鹽高脂飲食、吸煙、酗酒等密切相關,具有高發病率、高死亡率及并發癥多等特點。近幾年,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使得飲食結構及生活習慣發生改變,且加上我國人口老齡化愈加嚴重,致使高血壓發病率明顯呈上升趨勢[3]。本研究顯示:研究組患者護理后SAS評分與SDS評分比對照組優;研究組患者軀體功能、社會功能、生理職能及生理功能比對照組優。表明對高血壓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可減輕患者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有效提高其生活質量。分析原因:以往,臨床對高血壓患者多給予常規護理,雖有一定護理效果,但護理比較單一,嚴重缺乏主動性,多數護理人員是被動護理,且不重視患者精神、心理等方面,在護理過程中,容易發生護患糾紛,致使患者依從性和配合度不高,嚴重影響臨床療效[4]。此次研究中,臨床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主動與患者及家屬講解高血壓相關知識,解答患者疑慮,提高其對疾病的認識,使其樹立克服疾病的信心;由于高血壓病程較長,并發癥多,患者易出現負面情緒,因此護理人員需主動和患者交流,了解其內心想法,若發現患者存在不良情緒及時進行心理疏導,減輕其負面情緒;多與患者家屬交流,講解家庭支持對患者病情康復重要性,鼓勵家屬多關心患者,使其感受到家庭關愛和支持;患者出院后,定期進行電話隨訪,及時掌握患者病情狀況,并根據患者自身情況指導其進行鍛煉,控制體重[5]。
綜上所述,將心理護理干預應用于高血壓患者中,可減輕患者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有效提高其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與使用。
參考文獻
[1] 楊春莉.心理護理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血壓的影響[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6,32(02):124-125.
[2] 王景亞.心理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治療依從性及效果的影響[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16,(03):41-42.
[3] 鄭波.心理護理干預對高血壓患者不良情緒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6,32(08):119-120.
[4] 張慶梅.心理護理對老年慢性高血壓患者負性情緒及血壓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17):41-42.
[5] 申波.心理護理在老年高血壓患者治療中的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7,15(15):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