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青

深化學校體育改革、加強學校體育特色建設、推動學校體育課程建設、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是常州市一直堅持和秉承的學校體育改革的理念。多年來,常州市始終立足實際、不斷嘗試、大膽實踐,探索出了一些適合學生發展的方法和路徑,取得了符合當地發展的學校體育經驗。
2020年10月30日,常州市學校體育課程建設成果發布會在常州市荊川小學舉行。江蘇省體育局青少年體育處副處長李利,江蘇省教育廳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處一級主任古愷,江蘇省中小學教研室、體育教研員孟文硯,南京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院長、博士研究生導師儲志東,常州市教育局副局長常仁飛、四級調研員甘亦農,常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潘小福,常州市體育局競技體育處處長陳來彬,常州市教育局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處處長陸緋岱、副處長杜文學,常州市鐘樓區教育局局長楊文娟等領導出席了本次活動。常州市各轄市區的學校體育分管領導、學校體育教研員,各試驗校校長、體育教師共300余人參與了本次活動。
選修課程,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項目
常州市荊川小學作為常州市學校體育改革的試點學校,在活動現場展示了多年來的課程改革成果。學生們展示了武術(槍術、傳統拳——陽湖拳)、足球、體操、籃球、輪滑等項目的選修課內容,他們由內而外展示出的自信,運動帶來的成就感和強烈的展示欲望,就是常州市課程改革取得的累累碩果。
常州市始終認為創設適合的學校體育課程既是學校體育發展的需要,也是學生發展的需要。秉承這一理念,荊川小學安排本校體育教師和特聘教練利用周五下午第一節課為學生們教授選修項目,1個月后,再讓學生根據興趣重新選擇自己喜歡的選修項目,通過采取以上舉措,旨在為學生們提供更多選擇和體驗的機會,讓學生們更好地錘煉健康體魄、享受體育樂趣。
經驗分享,為學校體育課程改革提供參考
會議開始前播放的《體育育人之常州密碼》短片,為與會人員全面展示了常州市體育課程教學改革成果,學生精神面貌良好,學校體育有了長足發展。
會上,常仁飛作了題為“展示體育課程建設成果,推進體教融合深度發展”的講話,他表示,常州體育教育始終堅持“只有成就學生才能成就我們的事業”的工作理念,堅持“責任共擔,人才共育,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工作方針,持續深化體教融合,為學校體育課程深入改革保駕護航。楊文娟作了題為“積微小之力,蓄蓬勃之能,成燎原之勢”的講座,她從理念和實踐層面介紹了鐘樓區改革實踐的方法及成效,她認為,自改革以來,鐘樓區68所中小學校、幼兒園各自開發富有特色的體育運動課程資源,學校、教師為學生提供更多運動項目的體驗以及興趣發展的可能性,幫助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常州市實驗初級中學校長王燕作了題為“深化體育課程改革 提升學校育人品質”的講座,她介紹了學校行政、課程研發、課程改革及體育教研組間聯手推進體育課程改革的經驗,經過2年的實踐探索,形成適合學校發展的“3+2+2+X”體育課程體系,即3節基礎性課程——體育必修課,2節拓展性課程——體育選修課,2節活動性課程——體育節和籃球節,X為趣味型體育課程——大課間、社團活動課。
論壇沙龍,感受學校體育課程改革成效
沙龍邀請了學生代表、家長代表、體育教師代表、數學學科教研組長、學校校長及市教研員,從不同維度圍繞“身處常州學校體育課程改革帶給你變化的關鍵詞及被你影響的人”展開討論。從學生代表的堅持、校長的力量,到家長代表的成長、市教研員的幸福,再到體育教師代表的幸福、數學學科教研組長的融合,這些關鍵詞和被其影響的人的故事,讓與會人員能夠感受到他們正在享受體育課程改革給他們帶來的樂趣,看到了體育課程改革給他們帶來的影響和變化。
論壇后孟文硯進行了總結,她表示,通過常州教育局、教研員、校長、體育教師及家長的共同努力,常州學校體育改革取得了成熟的經驗,她將向省內部分市區進行推廣,通過相互交流,促進提高,為中國學校體育改革貢獻力量。
常州市建設適合的學校體育課程行動有效激發了學校、教師和學生主動參與實踐的激情和創新能力,這不僅是貫徹“以學生發展為本”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學校特色發展的內在需要,更是體育教育者應盡的本分。相信在常州市教育局的引領和指導下,在常州市學校體育人的努力下,常州市學校體育課程改革會更加深入,學校體育課程建設會更加完善,學生體質會更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