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傳統節日;傳統文化;價值觀教育
【中圖分類號】G416?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0)07-0066-03
【作者簡介】聶黎萍,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南京,210008)教師,二級教師,曾獲2018年江蘇省中小學班主任基本功大賽(小學組)一等獎、第七屆長三角地區中小學班主任基本功大賽(小學組)一等獎。
一、教育背景
《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明確指出,應深入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實施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工程,豐富傳統節日文化內涵,形成新的節日習俗,使其有益的文化價值深度嵌入百姓生活。
筆者課前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發現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對于春節的了解并不全面,還停留在“吃好喝好玩好”的層面。因此,筆者在班上組織開設了一次以“我愛中國年”為主題的班會課。
二、教育目標
認知目標:幫助學生了解春節的各種習俗及這些習俗包含的豐富含義。
情感目標:讓學生在體驗參與的過程中獲得節日儀式感,感受傳統佳節的文化魅力,增強民族文化自信。
行為目標:通過現場情景互動、送祝福的方式,引導學生理解團圓與奉獻的關系,學會感恩,并付諸行動。
三、活動準備
組織準備:每位學生準備一副自己喜歡的春聯,班會課當天帶至班級分享交流;邀請家長代表參與班會設計,從家長處了解學生們對傳統佳節的認知情況。
資料搜集:班主任根據各小組匯報的情況進行相應的資料整理與歸類。
環境營造:指導學生以“我們的中國年”為主題出一期專題黑板報。
四、實施過程
(一)新年穿新衣,喜慶中國年
1.齊唱童謠,創設氛圍。
班主任帶領學生們拍手齊唱過年謠: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
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滿街走!
2.情景再現,共話新衣。
情景劇表演:笑笑和爸爸對話,主要內容是過年時人們所穿服裝上的變化,笑笑和爸爸感慨現在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社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學生交流:過年為什么要穿新衣?
教師小結:新的一年到來,老百姓們希望萬象更新,從里到外都有一種新的氣象,所以過年穿新衣,一圖喜慶,紅紅火火過大年,同時,也是一種節日儀式感的體現。
【設計意圖】以活潑輕松的過年謠開始此次班會課,既能激發學生興趣,又能渲染班會氣氛。同時,以情景劇的方式豐富班會活動的呈現形式,初步帶領學生感受當下生活的幸福和美好。
(二)春聯送福至,共話新愿景
1.自撰春聯享樂趣。
情景劇表演:笑笑爸爸和孩子們交流新的一年家人有哪些美好的心愿,并將這些美好的期盼寫在春聯里。
學生交流:春節為什么要貼春聯?
師生互動:你想在春聯中寫哪些內容?
拓展背誦古詩《元日》。
教師小結:春聯也叫桃符,以前每到除夕,大戶人家都會在桃木板上寫下吉祥美好的話語,為新的一年祈福。明代的皇帝朱元璋特別喜歡熱鬧,他覺得這么好的習俗值得推廣,于是他要求金陵每戶人家在除夕的時候都要用紅紙寫好春聯貼在門框上來迎接新春。后來,這個貼春聯的習俗就從南京流行起來了。現在貼春聯已經是春節最具有代表性的習俗了。
2.分享春聯傳年味。
學生現場出示課前搜集到的春聯,并講清楚自己欣賞的原因。
教師小結:每一副春聯中都蘊含著美好的寓意,對仗工整的文字里有著對自己、對親人、對祖國的美好祝愿和期盼。
視頻拓展:《中國年,讓世界相連》(視頻內容為世界各地中國人歡度春節的場景)
情景劇表演:笑笑一家當場寫好春聯并張貼,笑笑爸爸同時講解張貼春聯的注意事項。
師生互動:貼春聯有學問,貼福字也有講究。有同學知道嗎?
教師小結:春節貼“福”字、貼春聯,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都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對美好未來的祝愿。
【設計意圖】學生是情景劇的參與者,班主任和家長是情景劇的指導者,通過排練過程中的整合、完善、修改,豐富學生對傳統節日的認知,教師適時輔以南京城特色的活動介紹,用創新的思維、活動、元素增強學生對中國年的期待。
(三)和美團圓飯,品味好口彩
1.唱唱跳跳慶團圓。
情景劇表演:笑笑和奶奶探討年夜飯的菜式,奶奶現場制作南京特色什錦菜,并與學生們分享菜肴。
現場互動:什錦菜一般不少于10種蔬菜,寓意“和順長久”。每種蔬菜都有很好的寓意,你們知道嗎?
奶奶出示筐里新鮮的蔬菜并解說:黃豆芽形狀就像古時候的如意,寓意“事事如意”;薺菜音像“聚財”,寓意“招財進寶”,希望家里財源滾滾……
教師小結:什錦菜是南京最有特色的一道素菜,春節期間吃上一口,讓人“過口不忘”。
節目表演:《報菜名說寓意》(PPT同步跟進)
水煮肉圓,團團圓圓!
一盤水餃,招財進寶!
……
全班互動:全體學生跟隨音樂一起唱《歡喜中國年》
中國年是團圓的年
美酒佳肴還有年夜飯
包餃子蒸年糕
年年有魚也不能少……
2.節日文化知多少。
情景劇串場:通過笑笑一家三口的互動,學生們了解到以下三點:餐桌上應該長者先動筷;笑笑叔叔在部隊值班沒法及時趕回家吃團圓飯,可以多備一副碗筷,也是團圓的一種象征。人們的生活蒸蒸日上,即使家人沒能及時回來,我們也可以通過視頻、微信、語音等各種方式拜年。
師生互動:同學們,我們抱拳送祝福的時候也有講究。右手成拳,男生用左手包住右拳,女生用右手壓住左手,這抱拳禮也是我們的一項傳統禮儀。
學生給不同的對象送祝福。
“小北講堂”:學生小北講解有關壓歲錢的故事。
教師小結:壓歲錢可以壓住“祟”這個小妖怪。雖然我們都知道“祟”這個妖怪是不存在的,但是長輩和親人們希望我們每一位小朋友在新的一年順順利利,無病無災!
拓展提升:除夕合家團圓的時候,有一些人卻無法及時趕回家,你想對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的叔叔阿姨們說點什么?
教師小結:每年除夕夜,有很多人舍棄小家的團圓,保障我們千家萬戶的團圓!對于他們的付出,我們應該存有感恩之情。今天我們班的小朋友們也可以用自己的雙手為那些春節期間堅守在各自工作崗位上的工作人員送上一份新春祝福,我們動手畫畫福剪剪福,春節期間,將你親手剪的作品送給堅守崗位的親朋好友們!
動手制作:學生在歡快的背景音樂中剪窗花。
【設計意圖】制作什錦菜環節旨在讓學生在歡聲笑語中了解到每道食材背后豐富的寓意;剪窗花的環節更將班會課的氛圍推向了高潮,吃喝唱跳動腦思考,外加雙手靈活舞蹈,學生對中國年充滿了美好的期待。
五、活動反思
本次班會課以情景劇貫穿,通過新年穿新衣、春聯送福至、和美團圓飯三個板塊去達成相應的目標。班會課結束后,我的總體感覺還是不錯的,學生們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班會課中,他們的眼睛是明亮的,笑聲是爽朗的。班會課后,我邀請了幾位學生代表進行班會課內容的“復盤”,了解他們的收獲,發現學生對于春節的文化內涵有了豐富的認知,但是對于我在實施過程中暗藏的“如何合理使用自己的壓歲錢”這一引導卻領會不深。另外,在與聽課的教師們溝通后發現,我在“向往金陵城里過大年的特色慶祝活動”以及“感恩各行各業默默守候平安幸福年的工作人員”這兩個板塊推進太快,想要面面俱到卻又面面難到。課后,我一直在反思:我們的傳統節日是否能以班會課系列課程循序推進,更全面更充分地讓學生們在體驗參與的過程中感受傳統佳節的文化意蘊?這也是我接下來班會課研究的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