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瑞睿 張 坤
(湖南汽車工程職業(yè)學院)
網(wǎng)絡時代的普及將全球信息化良好整合,全球化的視野下將知識經(jīng)濟納入市場經(jīng)濟的范疇內,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深入發(fā)展,知識產權的作用日益凸顯。我國的知識產權數(shù)量日益增加,但從著作權人員的職業(yè)劃分,高職院校的知識產權比例較低,因此國家應重視并投入實際措施來加強高職院校內知識產權的教育建設。
知識產權的教育是一項關乎國家利益的重要工作,其教學內容上融合了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作為一門融合性學科,知識產權教育不光能夠使學生的理論水平不斷累積也能夠將學生的動手實操能力進一步加強。對于高職院校學生來說,知識產權的教育能夠很好的被運用到保護自身權益不被侵犯的角度上,但現(xiàn)階段的課程教育中,因學生學習的知識體系較為單一,導致課程的開展并不是很順利。比如理科生在實踐中發(fā)揮出的創(chuàng)造力和動手能力很強,但在理論知識上的運用則稍有欠缺;文科生經(jīng)過知識產權學科的教育后在理論知識的運用上爐火純青,但涉及實踐操作就相形見絀,不利于課程完整的深入。因此高職學生在知識體系上較為單一不利于知識產權的權利申請和對權利進行保護[1]。
知識產權學科教師的師資背景通常是從法學院或商學院出身,因此該類教師在進行知識產權教育中會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xiàn)象,過于將文科思想的重要性在教育過程中潛移默化傳遞給高職院校學生,使得學生在理科思想的實踐性主導意識較差。課堂教育中因沒有相對均衡的去將知識產權的申請、交流、維護體現(xiàn)到實際案例分析下,所以對學生理解知識產權的相關理論與當下全球的前沿知識有著不利影響,缺乏了程序性與實踐性的知識產權教育體系將給學生一種過于輕松的理念傳達。另外針對理科生和文科生要采用不同形勢下的教學方法,對于文科學生更應該加重實踐操作的教學分配比例,而對于理科學生應盡量避免過多傳輸理論知識,一旦給學生形成思維定式觀念,則將使教學取得的效果大打折扣。
目前高職類院校在開展校內教育時,將學生作為教育教學的主體,這本身并沒有錯,但卻忽視了師資力量的配比情況,過多的理科實踐型教師去做了學生的專業(yè)課教師,而相對需要理科教師的知識產權教育學科卻只能依靠僅有的幾名法學教師去帶領學生進行知識產權的理論知識傳道授業(yè),而且在師資力量的配比上,個別學校因為不夠重視知識產權學科的重要性,將知識產權學科作為公共課來做,教師與學生的比例達到1:500,甚至更多,所以在師資力量的層面上可以看出高職院校從事知識產權學科教學工作的教師人數(shù)相對匱乏,高職院校校方要對此事提起高度重視,因為師資配備不足情況將達不到我國的培養(yǎng)知識產權相關人才的要求,而且跟本科院校相比也有著很大差距[2]。
因為高職院校課程設置不合理,致使高職學生知識體系較為單一。課程的總體安排在新學期開始前由校內教務部門進行統(tǒng)一規(guī)劃,因此教務部門進行的課程設置將給高職院校的一整個學期關于學生的整體素質提高有著相對重要的影響,但教務部門過多地將課程課時安排給了專業(yè)課,使得種類基數(shù)上就比專業(yè)課要多的公共課變?yōu)榱藢W生棄之不可惜的學科,比如大學英語、毛概、思修、心理等。但對于高職院校的發(fā)展來說,恰恰是公共課的學習能夠將學校的品牌效應做得更大,比如知識產權學科的開展能夠讓學生提高對于知識產權的重視程度,一所學校的知名度打響并不是因為就業(yè)率高而被社會認可,正是知識的力量的將學校發(fā)展進一步推動,因此由于課程設置不合理,致使學生知識體系變得較為單一,嚴重遏制了高職院校的教學成效。
因為高職院校校園資源不充沛,致使高職學生實踐項目數(shù)量不足。我國發(fā)布的產學研一體化改革方案使得高職院校能夠引進更多校外企業(yè)駐校進行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給我國的經(jīng)濟一體化有了基礎性的建設方向目標,但對于數(shù)量龐大的高職院校來說,并不是所有的院校都能夠引入校外力量來擴展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視野,因此對于學生來說,校園資源不夠充沛的影響下,將使學生由于實踐項目數(shù)量不足而不能將知識產權學科所學內容進行實操演練,不利于校內專利申請數(shù)量。
因為高職院校教師知識較狹窄,致使高職教師師資力量相對匱乏。知識產權教育是一門包容性、融合性較強的學科,在新時代下的推進下,知識產權將計算機技術、互聯(lián)網(wǎng)通信技術等高新技術都融合進了自身的教育教學體系中,使得該學科涉及的知識面廣泛。由于高職院校教師通常是由文科教師兼任,因此該專業(yè)教師的知識面相對狹窄,不能將理性與感性合理交融,在授課中過多將本學科知識的深入層次拓展到了自己所教授的學科當中,在綜合性擴展上有著較為明顯的短板。另外在備課階段,教師不能將知識產權學科知識進行完整掌握,造成了在授課時讓學生的理解能力也產生偏差,不利于課后的實踐項目開展。
對于因為課程課時設置過少導致的學生知識技能過于單一化現(xiàn)象,要在課程設置上充分提高對于知識產權學科的重視。目前我國高職類院校進行知識產權教學中很大一個問題指向性就是學生自身的知識水平較差、學習背景較為缺乏,所以相關管理人員要通過教務系統(tǒng)的課程改革將知識產權學科比例的課時加大才能夠在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從高職院校學生的整個學習周期來看,在學生大一期間要根據(jù)已有的專業(yè)課程安排,在空余時段適當增加文科理論背景知識方面的課程學習,讓學生對產權相關知識有一定了解,并在此基礎之上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有利于大二、大三期間對于知識產權案課程教學的開展。
高職院校的經(jīng)費審批由國家教育部下發(fā),在現(xiàn)如今的高等院校中,想要開展知識產權教育學科需要進行逐級上報審批,但當下存在的最急于解決的問題是高職院校的課程開展經(jīng)費不足,這與校內對于知識產權學科的不重視情況有很大關系,為解決該問題應確保在高職院校校內層面去合理加大對知識產權教育的經(jīng)費投入,用于完善相對落后的教育教學基礎設施,比如引進高新技術下的智能設備等。另外還要與企業(yè)合作,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引進知識產權教育的專門師資力量,引進具有理工科背景而又兼具知識產權背景的教師,從硬件和軟件方面雙重提高知識產權教育的教學質量[3]。
在高職院校的教師團隊中,要能夠根據(jù)校內所需的教師數(shù)量、質量去做好師資團隊的選拔,知識產權這門對學校品牌效應有著積極影響的學科,它的師資團隊選拔上更要做好慎重的選擇。針對目前我國知識產權教育師資知識結構不合理的狀況,可以適當引進具有理工科背景的授課老師,并在教學的過程中適當總結;對文科背景的授課教師進行相關的背景知識培訓,并根據(jù)學生的專業(yè)進行針對性的授課教學。在校內要加強對知識產權的程序性內容的教學,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從而實現(xiàn)良好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針對高職院校知識產權教育的現(xiàn)狀進行研究,可得出以下結論。高職院校中知識產權教育開展有其根本上的問題,分析可知是課程設置不合理、校園資源不充沛、教師知識較狹窄等原因導致,作出如合理設置高職院校課程體系、適當增加高職院校經(jīng)費投入、充分選拔高柱院校師資團隊等解決措施將合理落實知識產權教育,因此在高職院校內需要學生、教師、學校三方共同參與實現(xiàn)這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