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海香
摘要:固定資產是確保醫院各項工作順利運轉的保障,也直接影響著醫院的服務能力和醫療水平,在各項醫療活動中起著基礎作用,也為醫院各項業務的無縫銜接提供了保障。本文以新醫改背景的要求為切人點,探討新醫改背景下醫院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意義,對目前醫院固定資產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并就問題產生的具體原因以及問題解決對策做討論,旨在為現代化醫院固定資產管理效果的全面提升提供幫助和指導。
關鍵詞:醫療改革;醫院;固定資產管理
隨著醫院自主經營權的不斷提升,固定資產所占的比例也越來越高,由此帶來了一系列新問題,在新醫改背景下,傳統固定資產的漏洞也暴露出來,基于此,需要以新醫改為契機,改變傳統的資產管理模式,為醫院的高效運轉提供支持。
一、新醫改背景下醫院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意義
根據2011年公布的新《醫院財務制度》來看,醫院固定資產指單位價值大于1000元(專業設備單位價值大于1500元),使用年限大于一年,且在使用過程中原有形態不會出現變化的各類有形資產。對于單位價值未達到標準,但是使用時間大于一年的大批同類物資,也可以納入固定資產的范疇。根據醫院固定資產的特點,可以分為四個類型:房屋與建筑物;專業設備;一般設備;其他固定資產。專業設備包括磁共振設備、醫用電子儀器、手術設備、臨床設備、光學儀器、X射線設備、中醫工具、物理治療設備;一般設備有電器設備、交通設備、醫院家具、電子與通訊設備等。
2017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指導意見》,從“醫院管理制度”、“醫院治理體系”、“醫院黨政建設”幾個方面著手,促進醫院管理模式的科學、精細和規范化發展,以實現現代醫院管理的目標。截止到2017年年底,全國公立醫院基本完成了綜合改革,有效解決了群眾“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在2019年6月4H,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9年重點工作任務》,提出了“帶量采購政策”,并規范了醫用耗材的使用方式。固定資產是醫院的重要組成之一,針對固定資產,進行科學、細化的管理,能夠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醫療服務,降低醫院經營、管理成本,確保資金管理的安全性,提高醫院資金的利用率,對于醫院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固定資產在醫院的科研活動和教學活動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做好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可以避免固定資產的私自挪用、盲目購置、人為損毀、違規處理等問題,做到固定資產的高效利用與分配,維持醫院會計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實性,促進醫院內部行政部門、醫技科室和臨床科室之間的制約、監督,更好的順應新醫改要求,促進醫院可持續發展,針對這一內容,財務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等一系列文件也有規定。
二、醫院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內控環境有待改善
在新醫改背景下,醫院固定資產管理工作開始朝著規范化路徑發展,但是卻缺乏有效的管理體制支持,針對內部資產,醫院存在思想認知不夠、管理意識薄弱、責任意識不強、權責不明確等問題,固定資產流失、閑置、浪費問題未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同時,盡管醫院制定了內控制度和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但是部分制度的可行性不高,不符合實際操作要求,如果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造成固定資產管理漏洞,部門之間尚未形成制衡關系,缺乏確切的職責要求。
(二)風險評估制度缺失
醫院是典型的公共衛生事業單位,其主要職責是為社會大眾服務,在這一使命的影響下,部分醫院對風險管理的重視度不夠,也未定期開展風險評估工作,固定資產基本都是由財務部門來進行核算、監督,由于分析不到位,導致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無法達到預期,盲目投資問題嚴重,記錄也不夠準確、完整和及時,財務信息失真,固定資產的處理混亂,審批手續未完成,引起賬實不符問題。同時,從院長、分管領導到醫護人員,對固定資產普遍缺乏風險意識,沒有針對固定資產的效用和收益進行評估,致使資產盲目購置。
(三)管控活動不夠嚴格
在新醫改背景下,醫院大多將主要精力放在醫療水平和服務水平的提升上,忽視了固定資產的管理,對于相關機構與人員的設置、配置和安排不夠科學,這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在預算編制環節中,沒有將預算與實際情況精確結合起來,導致資源浪費,或者出現了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在固定資產的申請采購和預算申請時,也大多只是關注當前的需求,沒有考慮到后續資源的分配和處理,造成資源的浪費。
第二,采購和驗收環節不夠規范,雖然固定資產的采購也是推行統一公開招標的模式,但是在采購流程上存在漏洞,有的固定資產是先購買后報銷,有時超出預算金額較多,也未進行詳細審批,給腐敗問題的發生滋生了溫床。在驗收環節,針對精密度高、價值高的固定資產,缺乏專業的驗收人員,大多只是憑借發票來進行簡單的驗收,沒有對固定資產的數量、質量進行嚴格審查,這自然會給醫院造成經濟損失。
第三,在固定資產入庫、調撥和保管環節,缺乏責任人,領用時雖然有記錄,但是后期部門互借的問題頻頻發生,固定資產的隨意轉移,可能會加劇資產的消耗或是資產的丟失。
三、加強醫院固定資產管理的對策建議
(一)優化固定資產內控環境
在新醫改環境下,要促進醫院的穩定、持久發展,需要摒棄滯后的固定資產管理理念,優化固定資產內控環境。
首先,明確工作職責,完善內部控制體系。針對固定資產的管理,要做到分級負責、統一領導、責任到人,除了當前的資產管理部門,還要成立固定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對于設備科、物管科、財務科的人員設置,要做到不相容崗位分離,崗位之間相互監督、制約,從根本上解決舞弊問題,并制定完善的崗位責任制度,做到權責統一,提高固定資產的管理質量和效率。
其次,深化醫院職工對內控制度的重視和認識,營造出齊抓共管的氛圍,讓每一位員工都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內控制度的實施奠定基礎,針對全體員工,開展內控管理培訓工作,讓醫院上上下下,都能夠積極將內部控制制度貫徹、落實到實處。
最后,將固定資產納入績效考核內容中,構建完善的獎懲制度,通過該種方式,可以調動全體員工的管理積極性。對于固定資產管理得當的科室與醫護人員,予以獎勵,對于人為丟失和損壞問題,則給以相應的懲罰。
(二)完善風險評估制度
隨著醫療市場的競爭激烈,各醫院不惜巨資,通過購入先進醫療設備博人眼球增加收入,沒有進行系統調查研究,沒有實際分析。事實上,患者數量并沒有那么多,以至于購人資產的利用率低下。對此,需要構建出完善的風險評估制度,在醫院固定資產的管理上,風險評估機制起著不可撼動的作用。在風險評估機制上,需要構建專門的風險管理小組,由院領導、設備科、財務科、后勤維修部門、物管科等共同組成,將風險落實到人,由專人來負責風險管理工作,從制度上進行完善,提高醫院的固定資產管理水平,并定期聘請風險評估專家來校開展培訓,提升全院員工的風險意識和內控意識。
同時,風險評估小組需要應用行之有效的風險評估方式來開展工作,識別出風險可能造成的影響和結果,并采用具體的應對措施,在預算風險上,霈要根據醫院發展、需求來編制預算,由經濟管理委員會、風險評估小組共同負責審批,對于超出預算購置的情況,要提出書面申請,進行再三核定后,再決定是否購買。
在采購環節,要遵循公正、客觀的原則,比價格、比質量,確定供應商后,第一時間簽訂合同,明確固定資產的規格、型號、品牌、數量、金額等等,避免出現舞弊問題。在驗收階段,要由庫房管理部門、專業技術人員以及財務人員共同驗收,詳細查看具體的訂單、發票、數量、型號、金額等等,對于價值較高的固定資產,要求廠家出具技術報告,由專業人員進行驗收與審核。
(三)規范固定資產的管理和控制
1.加強使用與養護管理。醫院固定資產類型多、分散、專業性強、價值高,存在潛在風險大,對于固定資產的使用,要登記好明細賬,注明詳細的負責人和存放地點,如果負責人離崗,要及時辦理轉移手續,清查盤點固定資產,確保固定資產能夠做到“卡”、“賬”、“物”相符,做到有跡可循、責任到人。針對固定資產管理,要構建信息化文檔管理制度,統一保管發票復印件、采購合同等文檔資料,為后續的清查、報廢和維修提供便利。針對固定資產的保養、維護,要定期檢查、定期保養,對于大型醫療設備,由專人負責,每一次的維修和保養,要記錄在案,根據維修記錄做出預算計劃,規避風險。
2.重視盤點與報廢審批。構建出完善的固定資產盤點和清查制度,采用平時不定期抽查、年終定期抽查、年未定期清查相結合的方式來開展盤點,清查過程要由資產管理委員會、財務部、固定資產管理科室共同負責,清查時,不僅要清點固定資產數量,還要檢查其使用和維修情況,看是否有固定資產處于長期閑置狀態,清查完畢后,及時調配,做到物盡其用,避免固定資產遭到浪費。對于保管不善或者使用不當的固定資產,要及時維修,清查完畢后,要求各個科室定期上報異常的固定資產,讓醫院能夠全面掌握固定資產的應用狀況,若出現盤虧和盤盈的情況,要找出根源問題所在,糾正錯誤,并采用獎懲制度進行處理,針對固定資產的報廢,要提出書面申請,逐級上報后,由專業技術人員來檢查,任何個人與部門都不允許私自處理固定資產。
固定資產管理對醫院的經營、發展起著決定性影響,在新醫改背景下,為了提高醫院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需要構建出科學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通過多管齊下的渠道來解決固定資產管理中的種種問題,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能效。
參考文獻:
[1]崔衛娜.公立醫院同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行政事業資嚴與財務,2018(24):17-18.
[2]江婷婷.新醫改背景下醫院同定資產管理應用研究[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9(05):233-234.
[3]程勇.公立醫院同定資產管理中的問題及優化的研究[J].財經界r學術版),2019(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