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會計信息化課程是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是一門操作性極強的課程。筆者分析當下學生學習動力不足,提出四個轉化來提升學習動力:從專業教學向跨界教學轉換、從知識教學向場景教學做好轉換、從結論型教學向問題型教學轉換、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
關鍵詞:會計信息化:學習動力:轉換
源自教學中出現的閑惑,我們常常發現,最難教的孩子不是最笨的孩子,而是根本就不想學的孩子。對于后一種學生,真的是讓我們感覺一點辦法也沒有,這是學習動力的問題。學習動力,簡單的說就是學生為什么要學習的問題,本質還是學習的動機問題。小鼠會走完迷宮以獲得食物,是由生理動機驅使的,他會去走完迷宮,本質上還是受到食物的吸引。
一、會計信息化課程簡介
會計信息化課程是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是一門操作性極強的課程。會計實務操作可以概括為兩種方式:手工處理和財務軟件處理。會計信息化課程以財務軟件操作為主要內容,是會計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該課程的前導課程是會計基礎、財務會計等專業核心課程,學生通過學習前導課程對會計的基本原理和手工操作有了基本掌握之后,學習該課程并進一步體會手工處理和軟件處理的區別。課程以用友U8財務軟件操作為主要內容,旨在通過該軟件的學習使學生掌握軟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同時對財務和業務有深刻的理解。本課程所使用的軟件為用友U8V10.I版ERP管理軟件,涉及的模塊有總賬系統、UFO報表系統、固定資產管理系統、薪資管理系統、應收款管理系統、應付款管理系統等。本課程按照會計核算流程進行設計,包括四個部分:賬套創建與管理、初始設置、日常業務處理和期末處理。其中初始設置包括:基礎信息設置、業務子系統初始設置;日常業務處理包括總賬管理系統日常業務、采購與應付款管理系統業務、銷售與收款管理系統業務、庫存管理系統業務、固定資產管理系統業務和薪資管理系統業務的業務處理;期末處理包括總賬管理系統期末業務處理、報表管理系統業務處理以及系統對賬及結賬。
二、會計信息化教與學現狀
(一)傳統課堂教學:“老師為主,學生為輔”的模式依然存在
課堂大多數時候仍以課本為中心,以教師為主體,以填鴨式和滿堂灌為主要特征,把學生看作知識的容器,客觀上不允許學生獨立思考,如果說學生有所思考,也只能跟著教師的思路走。好學生不聽就會,差學生聽了也不會,因材施教成為空談。學生不知道老師要干什么.更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只能是被動聽講。學生學得如何,教師不得而知,教師只能“一刀切”去完成自己“教”的任務。學生不會時,教師容易埋怨學生,而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方案,采取措施。教師在課堂上只是完成自己“教”的任務,而不是學生“學”的任務。
(二)學習積極性不高:由被動學習導致并加速
近些年,通過對學生上課精神狀態的把握以及在課下和學生的交流中可以看出,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呈現出日漸弱化的局面。身心狀態指數與在校時間成反向關系,在校時間越長的學生,其精神面貌、身心狀態越顯得萎萎縮縮、萎靡不振,對學習和學科知識持消極和厭倦的態度越強烈。并且,由于過度冷漠,導致對學習和學校生活中發生的一切都漠不關心,失去了年輕人的神氣、熱情與激情。
三、改革思路與探索
(一)融入文史哲,專業教學向跨界教學的轉換
會計信息化是由于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迅猛發展,影響會計職業的工具,同時也造就了以BAT(Baidu, Alihaha, TenCent)、FACM (Facehook.
Amazon.Coogle,Microsoft)為典型代表的新經濟企業。00后是互聯網的原著民,而我們似乎是互聯網的移民。原著民更對自己的生活的環境感興趣,在課程中可以就“新經濟、新財務”話題展開討論。新經濟的出現與發展,對會計的有用性與相關性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會計提供的信息能否在投資決策中繼續發揮與過去一樣的重大作用?能否承擔受托責任,有效治理公司呢?
就生產工具與職業形象話題開始,技術對會計職業的影響會體現在會計從業人員典型的職業服裝和工具。在信息化的影響下,會計從業的主要工具已經從過去的算盤、計算器演變成為計算機。縱觀高職會計信息化課程,雖然課時不等,但大多都是關于如何操作和運用會計信息系統來進行賬務處理,是一門工具類課程。若是在過去,我們的課程應是珠算。因在那時算盤是會計從業人員的主要工具。 從會計的本質人手,描述一個場景,討論會計在母氏社會時期的作用。現代會計所運用的復式記賬方法是達芬奇的數學老師盧卡·帕喬利( LuCa Pacioli)發明的,距今有600多年的歷史,但在之前的資料就少之又少了,難道像在母氏社會時期,在余姚的河姆渡,會計不存在么?人類族群內部需要進行生產資料與食物的分配,族群之間需要進行交換,需要會計的存在,因為會計具有管理活動論的屬性。但那段時期的關于會計的資料少之又少。融入文史哲,從不同視角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動力。
(二)知識教學向場景教學的轉換
如果認為學生是僅僅來學知識的,那么學生會大大低估了課堂將帶來的價值,也低估了未來社會對信息化素養的要求。在網絡與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今天,知識獲取日益容易和便捷。如果在大學依舊只專注于書本知識和擅長考試,學生注定未來會被社會淘汰!
在課程導入上,引入三個蘋果,分別是掉在牛頓頭上的蘋果、被人咬掉一口的喬布斯蘋果、人見人愛想吃的紅蘋果。蘋果從樹上掉下是很自然的現象,但牛頓從此人手發現并總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會計信息化雖然是關于會計職業的,但在當下互聯網+潮流下,信息技術對各行各業、生活的方方面面帶來影響和變化,例如高速公路收費從人工收費到ETC,超市收銀員到自我結賬,過去手寫書信到現在微信互發消息。
喬布斯的蘋果令人耳目一新,差別款成為了爆款。iPhone 5S HOME鍵的金屬圈,iPhone 6S玫瑰金的外殼,在定價上,比普通款高,但在銷量上,都大于普通款。蘋果公司是信息技術經濟下的產物。如果沒有采用外包式,蘋果公司將會增加數百上千億美元的存貨和機器設備,這不僅將增加其資金占用和利息負擔,而且會加大存貨跌價和固定資產減值風險。同樣地,如果沒有采用眾包、網上音樂商店(iTune)和網上應用程序商店(APP Store)所結成的聯盟關系進行資源整合,蘋果公司不僅要增加大量的研發和促銷支出,而且不能分享代銷音樂和應用程序分成的高額利潤。iTune和App Store貢獻的利潤占蘋果公司2014-2018五年利潤總額的60%以上。
在高職會計信息化課程中,有諸多關于賬務處理的操作要講解,這是一個“是什么”的問題。而關于為什么是這么處理的問題也需要涉及。如折舊的計算,在當下的技術環境下,計提折舊本是數學計算,在計算機環境下就顯的尤其簡單。但為何有固定的方法與公式計算折舊額,而不是進行實地測量折舊呢?折舊的計提是因為收回投資的需要,用SLN、工作量法、DDB、SYD四種方法來計算是基于投入產出經濟效益的考慮。純講技術操作而忽視背后的業務對財報帶來的影響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三)結論型教學向問題型教學轉換
在小孩子都想吃的紅蘋果上,兩個孩子都想吃。作為長輩,請問如何分配?平均分配法產生于數學,但在實踐上無法做到絕對平均,因為斤斤計較自古都存在。加強人文教育,從此就有了“孑L融讓梨”的典故,但請問孩子吃的滿意么?一人吃一口,輪流吃?在家長強有力的外部監督下,短期可行。但長期呢?孩子貴在自行,終究要長大,獨立行事。引入管理會計,將蘋果的分配權和選擇權作為兩項獨立的權利分開,大小孩分蘋果,就不能先選,反之亦然。最后孩子吃的開心,并建立了長期機制。但此法在三個小孩分蘋果的時候還管用么?
會計具有管理活動論屬性。會計需要揭示是驅動價值創造的原因。以校同內超市為例,校內超市創造利潤的核心資產是什么?當前因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后勤與教學的分離。校內超市一般上都外包給第三方進行,學校收取承包費或者場地租金。對于承包方或承租方來說,承包費或者場地租金一般上是按月進行支付。相對于校外超市來說,校內超市由于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使得在校內具有一定的壟斷地位,簡稱“地緣經濟”。但會計對于租金的處理是進行費用化,而其他與超市利潤相關的地緣因素未計入資產負債表。會計記載了經營活動的果,而未揭示價值創造的動因。
(四)學生的被動性向主動性學習轉換
在互聯網+浪潮的影響下,身邊的世界受其影響,發生變化,高速公路收費從人工收費到ETC,超市收銀員到自我結賬,過去手寫書信到現在微信互發消息等等。鼓勵學生用手機去采集視頻,并配以文字與圖片,體會信息化帶來的影響與變化。
既然會計有缺陷,如ROE在新經濟環境下就顯得很無力,由于無形的資產是價值創造的主要驅動力,但會計準則對于自創無形資產的處理要么費用化,要么資本化。若是費用化,對無形的資產投資會增加費用,導致利潤降低。財務的不足,需要非財務信息來補足。如生物公司研發新藥物是否成功關系到后續生產與價值創造,互聯網+公司基于用戶邊際成本遞減,需要關注用戶人數在每一期是否得到穩定持續的增長是驅動價值創造的關鍵因素。
結語
在會計快要消亡,復式記賬將永隨的聲音下,做好“三教改革”,從教師、教材、教法人手,在“誰來教”“教什么”和“怎么教”上下功夫,無論是跨界教育、場景化教學、問題啟發,最終都是將“以學生為中心”落到實處、落到細處,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
基金課題:
中國商業會計學課題:KJ201904。
參考文獻:
[1]王岳聰,曾代紅.對提升高職生學習動力的思考—以會計專業為例[J]知識經濟,2016(09):172.
[2]劉迅,趙壯.案例教學在會計信息化專業教育中的運用——以Y公司成本管理創新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19(28):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