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潔
(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杭州 310053)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思政教育不僅僅是思想政治教師一人的責任,更是其他各門課業教師的必然要求。然而,大多數高校思政課與其他課程協同育人的格局尚未有效形成,很多情況下,思政課程教師承擔高校全體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課教師承擔專業知識傳授,大家各行其是,互不干擾。但通過大量調查我們發現,高校的專業課程占學生學習時間的2/3以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也指出:“高校師生思想政治狀況滾動調查結果顯示,對大學生思想言行和成長影響最大的第一因素是專業課教師。[2]”由此可知,要提升學生的政治素養還要依靠在專業課程上融入思政元素。
如何在專業課中融入思政元素,是以“立德樹人”為本的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問題。會計職業道德課程是會計專業的學生的專業基礎必修課,是體現一定會計職業特征、調整會計職業關系的職業行為準則和規范,是學生們走向工作崗位前的思想指導,在本門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政治觀十分重要。怎樣把思政元素合理的融入進專業課課堂是筆者試圖解決的問題
把“思政”元素有效的融入到課程教學中來,則必須搞清楚現有或者傳統會計職業道德課程的一些特點,如:1)教學目標不明確。2)教學內容理論性強。3)教學方法單一。4)學生興趣不高。……而這些問題既是會計職業道德課程中需要變革的,也是融入“思政”色彩需要考慮的[3]。
1)以教學目標為導向合理融入“思政”元素。高校的任務是為社會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結合本課程的人才培養目標,在充分研讀相關“思政”元素進課堂的教學要求后,對會計職業道德課程的內容進行重新整合安排。例如,關于會計職業道德的作用,可以借用醫護人員舍身為人、熱血奮戰的感人故事和場面融入進來,深層次挖掘醫護人員背后的職業素養,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職業道德的含義與作用,讓整個課堂生動起來,來達到使所有學生重視職業道德的教學目標。
2)“思政”元素融入日常教學單元中。在日常教學單元中,設置幾個以“思政”元素引領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與主流思想相融合。例如(1)學生對手機的依賴遠勝于之前,而他們關注點主要在各種自媒體、各種“娛樂至死”的視頻和各種娛樂新聞傳播的熱搜消息,便這些消息往往有居心叵測的人不當的導向,嚴重威脅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信仰。因此,需要在課堂中引導學生關心時事政治,樹立愛國情懷。故趁著這次全球爆發的感人事跡或引起全網申討的討論熱潮,放入幾張目前正在一線工作的醫護、建筑工人以及小區工作者的照片,并針對“停課不停學”的線上學習,設置了一個討論題:“在全球災難面前,我們應該做什么”,引導學生思考自己的本職。在日常的教學和工作生活中,注重挖掘防控育人元素,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愛國情懷教育,在此過程中又把會計職業道德特征融入到熱點案例中去。(2)在課程開始的時候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教學。布置任務進行“敬業精神”講授時,以小組為單位自行尋找各行各業的敬業小故事、小視頻、小新聞,以小組競賽的方式,要求學生以微講座方式在課堂上呈現。這種小組任務,學生能夠感受到互動的快樂和互助的力量,增強學習信心和增加學習興趣,讓學生們在競爭和合作的推動之下自然而然地了解“敬業精神”、崇拜“敬業精神”。同時所有的分組任務,有助于養成積極思考的習慣和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在討論中學會處理不同的意見,在思維導圖中學會正確評價別人的成果,在制作視頻中嘗試前所未有的學習方法,有助于培養協作精神和創新精神。
3)善用信息手段,引導學生進行拓展閱讀、深入思考。今年教育行業的變革是巨大的,尤其是教育形式、教育技術方面。經歷上半年的線上教學摸索,教師與學生都比較適應線上授課,也認識到網絡、媒體結合使教學從二維到三維的快速轉變。教師可以通過新媒體交互更好地將“思政”元素融入課程教學內容當中。比如:利用最常見的微信制作一些小程序或者小游戲,實現交互型教學:用小程序設計“會計職業道德案例分析”的游戲,通過的同學進行獎勵。在此過程中,融入“科技創新精神”這一思政元素,讓學生感受到科技在課程學習和運用中的重要性。也可以進行網絡慕課教學,實現更加精準的教學,且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隨時運用網絡媒體查閱資料。
4)多元有效的“思政”元素融入期末考核。融入“思政”元素后的課堂教學顯然要讓學生更多的參與,更多的討論與制作,以往的常規性教學評價一便會傷害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故在期末考核時,建立更加多元有效的評價體系,給每一個學生都建立一個過程性追蹤檔案,具體可參照新媒體交互教學中提到的小程序,利用小程序收集學生數據并作為過程評價的依據。此外還要建立更加完整而偶然性小的評價方式,例如進行小組評價。由組長組織,組員進行互相的評價。因為學生之間互相更為了解,這時候將“思想品德”等思政元素融入評價標準當中,就能夠獲得更有效的評價依據。
綜上所述,融入“思政”元素的課堂教學因大環境背景的需要,具有緊迫性和重要性,在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使學生在學習科學知識的同時增強思想政治素養、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立德樹人乃是教育之本,教學不僅僅應該只是傳授專業知識,更是應該把課程思政的元素融入教學中,在學生心里埋下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種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創新精神和團隊協作精神,這樣的教學才能實現課以載道。在此過程中,專業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不能不重視,一些高校的教師,政治立場模糊,在課堂中或其朋友圈中發表不當言論,長此以往,對學生產生誤導,更難以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故要避免“上梁不正下梁歪”的教育不良之風,必須要加強教師的道德素質修養,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融入“思政”元素的專業課堂教學,不僅引導學生關心熱點問題,利于學生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增強社會責任感,也讓教師的政治素養得到提升,協同一致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