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舞
(泉州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福建 泉州 362500)
《納稅實務》是目前非常重要的職業教育專業課,是對稅收實務各個環節加以描述并探究各章節教學目標和知識點的課程體系。自我黨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將職業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遇到任何重大決策都應結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然而長期以來,我國的職業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著一系列的滯后性,其教育模式方法相對單一,使得學生的思想理論深度難以提升,對于教育要點理解不深,體會也不夠充分,興趣缺缺,最終使得職業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很大影響。
目前雖然我國的職業院校和高等院校均開展了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但由于種種原因的限制職業,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始終難以達到應有的水平,這是因為大部分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以單一的模式開展,但是難以達到合理的教育深度。雖然目前很多學生都大量的涉及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工作,但是學生對于教育理解不深,很多理論課程都是靠自己獨立理解的,這一理解的過程沒有很大的興趣,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執行分離,使得其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解深度,可以在專業課課程體系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這樣就可以使學生在生活實踐和學習實踐中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從而能夠發現思想統一和思想深度提升的重要意義。當明白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之后,學生就會愿意主動鉆研教育內容,從而使得自身的思想品質得以提升。
目前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體制,還有不健全之處,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理想,成為很多問題的主因,因此我國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等教育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了重要講話,認為應該在專業課中融入思想政治的因素,這是因為為了培育具有核心素養的4有新人,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便于培養未來國家的棟梁之材。如果能夠在專業課的課程體系之內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不僅能夠體現出教書育人的真正目的,而且還可以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已有的革命理論相互融合。目前我國教育提倡教育改革,完善教育體制,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專業課程體系之內,可以達到一舉多得的效果,在培養學生專業素養的同時,提升了其人文精神,科學創新精神,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深度。在專業課體系內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能夠完成專業課的育人目標,也能夠完成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立德樹人的目標,從而能夠打造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體系,結合中華民族悠久的傳統文化精神,培養制度自信并自動遵守社會義務責任。
職業院校的學生都還處于青少年的階段,還處于道德素質養成的時期,重視會計專業學生的課程思政教育,要從為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榜樣開始。重視學生的課程思政智育,要先從重視教師的課程思政智育開始,要從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道德氛圍開始。針對學生的天性以及模仿特性,教師要做學生人生路上的引領者,做學生“正衣冠、明得失”的銅鏡,加強教師的課程思政建設,可以增強職業院校的教師隊伍,幫助教師隊伍走向更加高素質的道路。課程思政教育不是針對某個人或者某個群體進行的課程思政,而應該是針對整個院校一同進行的素質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曾提出“四有好教師”的倡導,要求教師肩負起教書育人的責任,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幫助。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尤為明白這個觀點,努力堅守自己的教學初心,做一名合格的教師,做一名能夠成為學生榜樣的教師。職業院校會計專業的教師往往從事著會計相關的工作,亦或者有過相關方面的接觸經驗。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專業相關的教學時,可以適當地穿插一些自己的工作體驗或者工作見聞,以身作責,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道德榜樣,讓學生能夠從教師的言行舉止中學習到會計專業的職業道德。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學生會更加了解會計行業的道德標準,明白作為一名會計工作者應該遵從的底線原則。
職業院校的學生年齡不成熟,對于自己的未來發展以及職業規劃都處于迷茫的狀態,對于本專業中所包含的未來前景以及專業定位都沒有明確的認知。教師在進行會計專業的教學設計時,首先應該幫助學生明確自己的專業定位,幫助學生理清自己的就業傾向,并能夠引導學生建立自己的會計規劃,讓學生有一個清晰的奮斗目標。
新時代的來臨給了我們更多的就業機會,同時也為我們帶來了更大的競爭壓力。要想找到好的工作,學生需要擁有了一定的專業能力,擁有較強的抗壓能力和適應力,并能夠從一開始就擁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就業規劃。只有學生清楚的認知到自己專業的定位,了解本專業的就業前景,才能夠讓學生更加理解本專業的職位要求,在學習中才能夠更加投入進去。當學生明確了自己的職業規劃后,學生會對自己的專業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并且在學習中越發的精益求精,而這正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內容之一。教師在會計專業的相關教學中,可以把握工匠精神的核心內容,并以此為學生的就業指南之一,讓學生在自己的職業規劃中明確自己的學習能力,加強自己的職業素養。教師引導學生做出的職業規劃,會為學生設置完整的長遠目標和循序漸進的短期目標,學生依據于工匠精神的核心內涵,不斷地嚴格要求自己各個方面的綜合能力,能夠積極開發學生的潛力,幫助學生更綜合性的發展,也能夠讓學生增長自身的自控能力,提高學生的就業概率。
職業院校的教育需要把目光放得更加長遠化,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培養,將工匠精神融入到會計專業的教學中,讓學生成為更加符合社會要求的高素質人才。教師在對會計專業的學生進行教學時,需要從多方面進行引導培養,將工匠精神潛移默化地融入到教學實踐中,將教學效率和教學成果達到最優化,讓學生的就業前景更加 明朗。
雖然在實際教學中,需要以學生為本,一切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實際反饋情況出發,因材施教,教師需要積極觀察跟進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但教學質量的主體仍然也需要教師能夠跟緊教學目標,提高自身水平。正所謂育人先育己,學校不僅是為學生提供知識教育的場所,也是教師提升自身專業教育能力的平臺。故在會計學的教學過程中,學校的首要任務仍然是需要從硬件及軟件出發,以結果為導向,首先提高綜合教學管理能力,將教師的思政建設工作打通,以提高學校教育水平。
例如:學校教育研究小組設立針對會計教師教學的思政特色課程,為培訓優質的學生也要將重心放在培訓資質優異的教師的工作上。在對教師的考核中,多維度去評價,如可以增加思政教育品德考核、專業能力考核、教學創新性考核等等;在培訓教師的手段中,可以用多元化的培訓方式,線上微課的培訓,如開設思政特色教育課,針對會計思政如《納稅實務》課程,可以每個月開設一個培訓教師的培訓課,以如何培養會計服務態度及人際關系等思政內容,如提高會計服務意識、改進會計服務態度、改善會計服務措施等,再如人際關系,可將會計與員工、老板之間的關系交際培訓作為一項特色課程,如溝通技巧、人際關系理論、患者投訴等相關處理措施等方面的培訓內容。而類似這種特色課程,可作為教師的一項考核指標,以受訓時間為考核標準,作為線上選修課程,首先培養了教師的服務態度與人際關系處理能力,通過學校改進教學管理能力,使會計學教師首先提高服務意識等思想品德,當然也可以添加現下的政治指導思想內容,關于會計行業的政策支持,如福利政策、崗位發展政策相關內容,均需要教師先儲備相關知識與能力,方能更好地指導學生在《納稅實務》中的思政課程教育的實踐。
會計專業的實用性較強,是偏向于技能性的培養教育,需要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將生活中發生的實際問題進行解決。在進行會計相關的工作時,需要從業者擁有較強的責任心,能夠細心和耐心的進行相關的工作內容,用嚴謹的態度來核對工作中的數字,將自己的工作做到精益求精。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要為學生創造實際操作訓練的契機,用一些實操性較強的案例來鍛煉學生的職業素養,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靜下心來,追求精益求精,細致耐心的工作態度。
會計工作在大多數人眼中是枯燥乏味的數字化工作,需要從業者用電腦軟件或者計算工具進行一步步的核對,將每一個小數點都進行準確的記錄和計算。教師可以用一些數字較為繁瑣、細致化的案例,為學生提供一個實訓情境,讓學生以兩到三遍的反復計算核對來給出自己的作業,通過作業正確率來反映出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以及學生的職業素養問題。教師組織學生進行的實訓操作,也是對學生態度的考驗,查探學生的耐心程度以及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熟練程度。教師要觀察學生在實訓中的心理狀態,引導學生的精益求精的態度。為發展《納稅實務》的思政建設工作,針對課程教材內容,應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學生的知識基本上都是教材內容與實踐經驗相互結合而來,故倘若推進課程思政教育工作,教育工作者應在教材編撰,課程設計中花費心思,將思政指導思想,在課本內容或者課堂教學體現。課程設計的策劃者是教師,教師需要把握課程主方向,將思政教育傳授與學生,當然不能去知識化,避重就輕,思政課程只是一種輔助的指導思想,在課程設計的篇幅占比,需要教師自行控制,課程設計增加思想政治內容絕不是替代品,而是互補品。如,找到生活實踐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企業結算案例,如某電視機廠銷售彩色電視機時,授權采取交款提貨方式向其他電廠實行協議購買,后期為盡快收回貨款廠家提供現金折扣條件,并在每月23日全部收回所有貨款。掌握《納稅實務》中最基本的專業知識,同時還要考慮到在稅法規定納稅人采取折扣方式銷售貨物,同時應本著誠信的原則,按照標準價格征收稅務并實施折扣價格,不得違背合約精神,不得隨意會合同精神,應在尊敬合作對手的前提之上,完善納稅體系建設,并實現企業內部的合理控制。
開展課程思政建設,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有統籌聯動的管理機制。在整理課程體系的工作中,教師需要借助學校資源,梳理教學體系大綱,結合會計學科在現實實際的運用中出現的現象,例如《納稅實務》的心理會計措施方面的內容等,與生活實際相關,可以提出與其想干的思政內容,且可以修改傳統的課程體系架構,用于輔助《納稅實務》的現實教育。繼而,確保思政教育的針對性,可執行性,以及豐富《納稅實務》的教學。
比如:教師可以組織一個學習探究小組,編制思政教材體系與《納稅實務》相結合,教師積極研討,研究馬斯洛需求理論,對舒適的定義、特征、舒適的相關因素中,心理舒適也可以作為課程體系的建設內容,再如學生參與此課堂時,進行角色互換,觀察實際會計案例。學生搜集素材后,整理數據基于教師,教師也可將此會計學心理培訓作為課程體系建設的一部分,納入課程教材中,此外,相關會計誠信的政策也將是教師與學生需要納入課程體系的內容,即由教師為課程體系建設的主導者,而變為學生與教師共同為組織策劃者。為推動思政的教學工作,需要教師與學生都能夠講體系建設工作作為共同項目,需要兩者的思想一致,為改進課程體系,而將《納稅實務》做到實踐大于理論,理論為輔助的指導工作,實際操作為主要項目工程,思政雖然是思維設計范疇,但在會計學作為操作性較強的學科,還是需要教師與學生都貼近生活,解決實際問題為主要目標,提高會計思政品德鑄造能力。
探究的學習小組可以幫助師生加強互動進程,并且在納稅課程的學習環節內,可以加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標準精神,使得教師和學生之間得以就思政建設的主要議題加以研究,并且能夠使合理的教育內容與日常學習實踐和生活實踐密切相關。
綜上所述,在專業課體系之內融入思想政治課程的內容,不僅是提升職業院校教學全過程效率的方法,而且是讓高等院校教師與學生之間展開良好互動的過程。在課程體系中加入思政內容是一種全新的教育改革方式,也是更為扎實的思維方法,將思政理念放在教育的最頂層,才能夠使學生的思想品質得以升華,道德素養得以提升,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水平,并且始終基于課程體系的自我完善放在首位。為了能夠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長,在《納稅實務》專業課程體系內應建立起更為扎實的思想政治教育壁壘,使得職業院校的學生真正具備良好的道德素養和職業水準,并且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找準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