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丹
摘要:文章結合廣西高速公路運營管理現狀,研究了通過選擇不停車收費技術、調整收費政策、推廣ETC等方法改革收費管理模式,通過加快養護管理向信息化、智能化發展和運用衛星定位系統加強公路病害檢測等方法改革養護管理模式,為廣西高速公路運營管理的改革與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速公路;運營管理;策略研究
0 引言
廣西第一條高速公路始建于1993-10-05,于1997-05-01建成開通,至今23年的時間里,廣西已建成高速公路達6000km,根據最新的《廣西高速公路網規劃(2018—2030)》,廣西將建成15200km的高速公路網。因此,一個符合時代要求的運營管理模式將顯得尤為重要,現就當前廣西高速公路運營管理模式進行概括總結,并對今后的發展趨勢提出設想。
1 廣西高速公路當前運營管理模式的基本情況
1.1 收費管理模式
1.1.1 收費形式
廣西高速公路采用全封閉收費形式,目前采用的收費形式由MTC(人工收費)和ETC(不停車收費)兩種模式組成,MTC的收入比例約為70%,ETC約為30%,廣西ETC于2015年以全國最后一批省份實現聯網收費,建成時間較晚,普及率較低。
1.1.2 收費站運轉模式
收費站實行24h不停運轉,收費員采用4班3運轉模式,3班分別為白班(8:00-16:00)、小夜(16:00-24:00)、大夜(0:00-8:00),出入口最低各配1名收費員,現場最低配1名班長。
1.1.3 收費站區管理模式
廣西區內收費站管理模式有駐站管理和集中管理兩種模式,其中以駐站管理為主。駐站管理,即所有收費站員工均駐站工作和生活,優點是便于開展工作,缺點是交通不便利、條件艱苦、團隊氛圍較差。集中管理,即偏遠收費站員工集中到就近的縣城管理區集中管理,優點是在縣城交通便利、生活條件較好、團隊氛圍好,缺點是上班和吃飯采用接送模式,每次接送時間在1h左右,對于急轉班(比如小夜轉白班)而言,休息時間僅5~6h左右。
1.2 養護管理模式
(1)公路養護。公路養護包括公路上一切土建設施的維修保養、大中修和搶險工程,目前廣西的公路養護普遍采用招標承包模式,以3~5年為一周期進行養護招標,采用單價合同,結算以實際發生工程量為準。運營公司設養護站作為現場管理單位,即類似監理的職責,中小修工程不設監理。廣西的公路養護呈現出養護資金較低、機械化水平較低、信息化水平較低等特點。
(2)機電養護。機電養護主要包含對收費系統、監控系統、通信系統以及隧道照明、消防等機電設施的檢查和維護,目前零星的維修和保養主要由運營公司技術員負責,大中修則委托專業單位進行專項處治。
2 廣西高速公路運營管理發展趨勢
2.1 收費管理模式的發展趨勢
廣西高速公路收費形式將由傳統的人工收費模式向ETC電子不停車收費模式轉變。與全國高速公路運營管理的收費形式趨勢一致。2019年全國要取消省界收費站即是一個重要的信號,該目的是消除擁堵、增加通行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由此可見,取消省界收費站只是第一步,而最終反映出來的是包括匝道收費站在內的所有收費模式的徹底變革,最終實現無感收費。
2.1.1 選擇不停車收費技術
目前可實現電子不停車收費的技術有ETC、車牌付、GPS/北斗導航支付等,但就當前全國的實際情況以及從結合各技術的支付效率、成功率、國家信息安全等角度出發,要在2019年基本實現取消省界收費站的目標,目前只有ETC滿足要求。(1)ETC已在2015年實現了全國聯網,在部級、省級這兩級清分收費系統的工作下,全國ETC的收費和清分是沒有問題的;(2)ETC的交易成功率已達到99%以上,下一步可通過升級OBU(ETC車載設備)來進一步提高交易成功率,這個交易成功率就把車牌付的技術排除了;(3)ETC是我國借鑒美國的技術,實現了國內消化、完全吸收、改變創新的目標,不受制于有關的知識產權問題,也不涉及國家信息安全。相比之下,GPS導航支付受制于美國,且存在一定的國家信息安全問題,而北斗導航系統目前還不具備處理這個規模數據的能力。綜合上述原因,ETC是最符合當前實際國情的一項技術。
2.1.2 調整收費政策
(1)主要在于貨車收費政策的調整,目前ETC只開通了客車通道,貨車沒開通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收費政策上,貨車的收費是按車型進行計重收費的,一旦超重還要被加收通行費,因此,這個環節容易產生異議,只能由人工來操作。要實現貨車的不停車收費,只能將貨車由計重收費改為按車型收費,同時,加大對貨車超重的監管和處罰力度。
(2)當前的收費制度中有一部分車輛是免收通行費的,比如鮮活運輸車,目前對于該車型的實際操作,只能是先檢查、核實再免費,因此對于不停車收費,綠色鮮活車輛的政策也應相應地進行調整。
2.1.3 ETC用戶的推廣和應用
廣西某段高速公路的ETC收費比例僅為30%,在一些貨車比例較高的路段,該收費比例更低,由此可知,大部分的車輛沒有安裝ETC。因此,大幅度提高ETC用戶成為一項重要工作,根據測算,高速公路通行車輛ETC用戶要達到90%以上,才能達到預期目標。要在半年時間內將用戶數提升至90%,必須加大宣傳力度,降低甚至免除安裝設備費,同時提升充值繳費的便利性等。
2.1.4 變革收費設備
傳統的ETC收費設備是在收費站設置幾個ETC收費門架進行快捷收費,而一旦90%的車輛使用ETC后,原有的ETC車道就無法滿足要求,此時可采用在主線上設置門架式預收費系統的方法,在每個匝道收費站之間設一道,行駛在主線上的車輛一旦經過這個門架式收費設備,則該路段的費用就提前預收了,當行駛到收費站的時候就可以直接駛出。對于貨車收費,除了收費政策改為車型收費外,還需要將出口計重設備改為入口計重,該作用主要是為了監管超重貨車的駛入。
2.1.5 加強信用體系的建立,加大違法力度處罰
新的模式、便利的服務往往容易讓一些不法分子鉆漏洞,對于偷逃通行費的行為,國家層面應該推動相關的信用體系建立,加大對一些比如超載車輛的處罰力度,全面提升整個高速公路行駛車輛的素質。
2.1.6 遠期實現高速公路開放式自由流無感收費
無感收費,即無站收費,所有收費站將取消,僅通過電子設備進行快捷收費。這項技術有賴于國產北斗衛星導航的成熟與應用,如果北斗導航能夠高質量地處理幾億輛車的通行路徑數據,那么,通過定位行駛路徑來進行收費則能夠變為現實。
2.2 廣西高速公路養護管理模式的路徑研究
2.2.1 加快養護管理向信息化、智能化發展
在舊的養護管理模式中,公路的巡查、病害調查、處治等主要由人工來完成,效率比較低,且對于公路的全壽命養護來說,管養沒有連續性,縱向的資料對比和總結難以完成。在這個數據信息時代,公路養護也應該向信息化發展。
2.2.2 運用衛星定位系統加強公路病害的檢測
目前采用設備進行檢測的項目只有路面破損、車轍、抗滑等性能,且這些檢測主要是針對評定公路技術狀況等級用的,對于病害的修復能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但對于日常的保養和小修是無法完成的。因此,能否借助精準的衛星定位系統,通過行車設備對路面進行快速檢測、精準識別,對所有病害數量、類型進行歸類分析后,生成修復建議,這不單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問題,在一些大交通量的路段,這也是直接降低管養風險的舉措。
2.2.3 加快管理系統智能化建設
高速公路發展了將近30年,也陸續產生了養護綜合管理系統、橋隧管理系統等輔助管理工具,但是,就目前所用的管理系統而言,更多的是記錄管理數據的系統,而在數據分析、數據共享、判斷建議、報表生成等智能化環節仍沒有大的突破。在大數據時代,我們的管理系統也應該向數據時代發展,將管理系統與數據采集設備進行有機結合,減少人工錄入、人工編輯的環節。
2.2.4 進一步改革工程承包模式
總承包,這個詞在新建項目中比較常見,也比較成熟,總承包即我們講的目標管理模式,在建設前設定好建設目標和概預算,總承包單位按時按質完成目標,發包人按合同金額進行撥付。在養護工程中也可以實現總承包的目標管理模式。養護管理的目標即公路技術狀況評定(MQI),這個目標是可以通過科學測算得到的,通過對歷年公路的病害統計、交通量發展、維修養護費用、MQI指標等進行分析,可以測算出目標年的MQI值。因項目總承包與單價承包合同管理理念有本質上的區別,所以總承包項目一般承包年限較單價合同要長一些。假定是5年一承包,設定的MQI目標是A,預算金額為B,那么總承包只要完成A的指標,便能獲得B的費用。這一計量方式就將傳統的按時計量轉變為按目標計量了,承包人可以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維修保養的科學性、合理性上做文章,在達到目標的同時,使得整個承包周期內投入費用最低,利潤最大化,這就是養護總承包的吸引力。
3 結語
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出行愿望的向往和渴求,是廣大交通建設工作者的奮斗目標和初心。在高速公路運營管理中,只有與時俱進改革運營管理方式,突破傳統的思想禁錮,以提高高速公路管理效能、經濟效益為目標,改進收費、管養等運營管理手段與模式,才能更好地釋放新時代高速公路健康發展的新動能,為建設交通強國,推動八桂大地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吉 選,潘懷信,梅 偉,等.基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PPP高速公路項目運營模式研究[J].價值工程,2018,37(26):67-69.
[2]尹 杰,彭簫銳.高速公路交通控制與管理運營模式[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8,41(3):194-195.
[3]譚紹富,唐納斯,梁向東.基于卓越質量的高速公路運營模式[J].湖南交通科技,2012(4):174-179.
[4]韓曉明.探討如何改進收費運營模式提升高速公路經濟效益[J].財經界(學術版),2014(3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