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嬋珊
(中國銀行廣州分行)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經濟稱為現代社會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十年前出門還必須帶上現金,現在只需一部手機,坐公交、購物等支付項目都可以輕松地在手機上完成,節約了取錢時間,減少了現金丟失的風險,所以大多數人出門選擇了手機支付代替現金交易,手機支付增加了交易的安全性和快捷性。因此傳統商業銀行也面臨著挑戰,如果不能將支付結算變得更加方便快捷,減少銀行的經營成本,提升用戶的體驗感,那么優質客戶群體也會因此減少,銀行經濟效益也會減少,商業銀行將會逐步失去競爭優勢[1]。
首先,以支付寶為代表的快捷支付方式搶奪銀行支付結算的市場份額[2]。支付寶改變了必須去銀行柜臺排隊結算的方式,只需一部手機,下載一個App,便能在手機上購買物品。支付寶提供了更加快捷的結算方式,使線上交易越來越多,外賣行業也因此而興起,人們可以做到“足不出戶,便購天下物”。第三方支付方式逐漸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據資料顯示,線上虛擬貨幣交易額持續增長,僅2019年雙十一當天,淘寶的成交額便達到了2684億。經濟活動中的支付結算不再通過單一的銀行柜臺結算完成,支付方式的多樣化提高了支付結算效率。
其次,互聯網促進了金融理財服務發展,隨著支付寶等互聯網企業推出一系列的理財項目,比如有貨幣增值服務的余額寶,更多的年輕群體愿意嘗試這種線上理財,將支付寶內余額放入余額寶,收益率高,一般當天就能到賬,隨時隨地可以將錢取出,靈活性強,得到了大多數客戶的認可,使金融理財項目更加地多元化。
隨著網上購物和支付結算的迅速發展,電商依托購物平臺消費者的消費記錄大數據,分析消費者購物偏好、消費頻率、支付能力等重要信息,刻畫消費者畫像,為其核定消費信用額度,如支付寶推出的花唄、京東白條、唯品會的唯品花等,這些項目本質上都是一種消費信貸產品。由于此類消費信貸產品通過互聯網宣傳力度大,門檻較低且無利息,本月消費下月還,吸引了眾多客戶,很大程度上沖擊了商業銀行的信用卡及消費金融業務。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模式正面臨著考驗,首先客戶資源在不斷地流失,存貸款利差收入減少,商業銀行利潤減少;其次,線上各種平臺消費信貸產品的涌現,使金融脫媒不斷深入,銀行金融中介的地位降低;同時線下商業銀行還面臨著較高的運營成本,影響了銀行網點的產能,使商業銀行的發展陷入了困境。因此,商業銀行迫切需要轉型升級,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順勢而變,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核心競爭力。
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貫穿于整個經營活動中。面對復雜多變的風險環境,商業銀行通過有效的風險管理,對業務流程進行規范化管理,保障著銀行的正常經營。商業銀行面臨嚴格的外部監管機制,必須實時監控可能出現的市場風險、操作風險等,不斷地完善內部風險管理機制,在實踐中摸索出防范風險的措施,有利于銀行穩健發展。
商業銀行的一大優勢是資本積累雄厚,商業銀行屬于國家經濟發展重要的一部分,隨著時間變化,商業銀行積累的資本是互聯網企業短短幾年所無法比擬的。商業銀行的另一大優勢是客戶資源穩定,包括政府客戶、企事業客戶、個人中高端優質客戶。政府客戶、企事業客戶一般投資項目廣,投資周期長,資金量大,對銀行效益貢獻大;個人中高端優質客戶是銀行業績貢獻較多的群體,與互聯網相比,這些客戶對銀行有更高的依存度,更注重安全與穩定。
我國商業銀行發展時間較長,擁有較好的市場信譽,是金融市場的主體。與互聯網金融相比,商業銀行抵御風險的能力更強,依托良好的品牌吸引各行業、各類別單位和個人客戶,客戶是銀行長效發展的源泉。品牌建構已成為各個商業銀行的共同目標,品牌競爭力是商業銀行最核心的競爭力。相較于互聯網金融,商業銀行可以通過各營業網點的有效配合推動商品的銷售,服務人員憑借其專業知識,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金融服務,有利于構建長期穩定的信賴關系。銀行作為服務性行業,信譽和整體形象對銀行業務有著重要的作用。我國的商業銀行經歷了較長時間的改革與完善,形成了以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和新興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并存的競爭格局,無論是體制機制、管理技術方面都已經較為成熟,同時國家對商業銀行的管理也在不斷強化,商業銀行在長時間發展過程中積累的商譽以及國家強有力的管控,使其具有強大的品牌效應,促進商業銀行的長效發展。
互聯網時代離不開大數據信息處理,科研技術影響著商業銀行的競爭能力,商業銀行要加大科技投入,在大數據條件下,建立完善的分析系統,通過深層精確分析將數據帶到實際運營中來,在收集客戶信息的同時,通過大數據分析了解客戶的需求、投資意愿等,按照客戶的業務需求,通過云計算等技術制定出適合客戶的個性化服務項目,將技術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3]。同時要創新科技應用水平,運用人臉識別、電子化信息收集等技術手段提升客戶身份識別效率。
互聯網背景下,互聯網企業有著更方便快捷的支付方式,商業銀行也應作出改進。面對互聯網企業的迅猛發展,商業銀行必須抓住機會與互聯網企業尋求合作,搭建起電商平臺,整合雙方資源優勢,打造互利共贏的合作模式。互聯網通過掌握客戶信息,傳遞給商業銀行,銀行通過數據分析為客戶制定個性化金融服務項目,商業銀行依托手機銀行APP、物理網點等多重線上線下渠道,鏈接電商購物平臺入口,將客戶購物需求引流給電商。通過互利共贏的線上與線下合作,同時滿足客戶購物需求和金融服務需求,實現三方共贏。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客戶的選擇也不斷地增多。更多的客戶追求方便快捷的服務,互聯網企業更多人性化的金融產品吸引了廣大客戶,導致商業銀行客戶流失。商業銀行若想擴大競爭優勢,必須重視客戶的體驗感受,提高客戶滿意度。良好的客戶體驗包括高效的核心業務功能,良好的環境等,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便利性,往往我們在銀行辦理業務時,等待時間較長,人們總希望盡可能縮短等待時間,這就要求銀行在柜面設置上,必須要操作方便、流程簡單、自動化程度高,若有不識字的老年人,還應增加語音功能。
在互聯網影響下,商業銀行的從業人員必須達到更高的從業標準。一方面銀行銷售人員必須提高金融形勢分析能力,掌握客戶消費心理和營銷技巧,將合適的產品推薦給客戶;另一方面銀行經營管理人員要熟悉會計業務,掌握信息化技術,電子商務,具備多方面的知識儲備和實踐技能,才能夠根據形勢發展變化創新服務,不斷滿足客戶更為廣泛的金融需求。
隨著經濟發展和城鎮化的推進,銀行網點所處市場環境也在變化,商業銀行要分析網點效能發展情況,對于經濟發展進入下降期的區域,應裁撤物理渠道資源合理降低經營成本;對于城市新興區域,根據區域規劃和發展潛力適當加大網點物理渠道資源投入,搶抓當地市場發展機遇;對于地處經濟上升期城市區域的網點,應加強網點效能分析,對效能低下的網點具體分析其無法提升的原因,加大人力資源投入、下沉產品功能資源等方法促進網點業績發展、提升效能。
當下,互聯網經濟不斷發展,沖擊了商業銀行的發展。商業銀行傳統的管理模式面臨嚴峻的考驗,因此商業銀行必須發揮自己的核心優勢,規避風險。首先要提高科研水平,利用大數據分析掌握客戶的真實需求;其次,要與互聯網企業進行戰略合作,打造互利共贏的合作模式;第三,要以客戶為中心,完善金融服務,提升客戶的滿意度。除此之外,要不斷提升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優化網點布局,合理配置資源,提高網點效能,促進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