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鉆宜 李廷發 羅銳銀 宋日輝



[摘要]目的 探討針灸結合運動鍛煉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影響。方法 選取2017年6月~2019年5月于我院住院治療的102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將其分為研究組及對照組各51例。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西藥治療,研究組患者在此基礎上聯合使用針灸及運動鍛煉治療。記錄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治療前、治療2周后兩組患者疼痛程度[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差異、腰椎功能[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ODI)1評分情況及血清炎性因子[腫瘤壞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超敏C反應蛋白(CRP)]水平變化。結果 治療2周后,兩組患者疼痛程度VAS、腰椎功能ODI及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CRP)均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VAS、ODI及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CRP)均低于對照組(P均<0.05)。結論 針灸結合運動鍛煉療效顯著,能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降低炎性指標。
[關鍵詞]針灸;運動療法;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功能
[中圖分類號]R246.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0616(2020)01-62-04
腰椎間盤突出癥(IDH)與患者工作性質、損傷及勞累程度關系密切,近年來,該病的發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1]。臨床上LDH以腰4~腰5(L4~L5)及腰5~骶1(L5~S1)椎間隙發病率最高。通過治療,多數患者能恢復腰椎生理功能,但該病極易受勞累影響,復發率較高[2]。因此,如何快速有效緩解臨床癥狀,恢復患者生理功能是臨床關注重點。LDH屬中醫學“腰痛”“痹癥”范疇,認為氣血痹阻,經脈關節失養是該病發病的主要病機,臨床治療以活血化瘀通絡為主。針灸具有通經絡、調氣血的功效,通過局部穴位刺激,能迅速起到鎮痛等作用,且臨床應用廣泛。運動鍛煉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組織粘連,是簡便易行的康復療法。本研究采用針灸聯合運動鍛煉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1.1.1研究對象 選取2017年6月~2019年5月于我院住院治療的102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著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將其分為研究組及對照組各51例。其中研究組男31例,女20例;年齡42~73歲,平均(55.7±6.5)歲;病程6個月~4年,平均病程(3.16±1.03)年;病變部位L4~L5間隙33例,L5~S1間隙18例。觀察組男29例,女22例;年齡40~75歲,平均(56.8±7.0)歲;病程8個月~4年,平均病程(3.21±1.01)年;病變部位L4~L5間隙25例,L5~S1間隙2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1.2納入標準 (1)符合《安徽省腰椎間盤突出癥分級診療指南(2015年版)》[3]中關于LDH診斷標準者,且經CT檢測確診;(2)符合中醫學“痹癥”診斷標準[4];(3)病變部位為L4~L5及L5~S1;(4)年齡40~75歲。
1.1.3排除標準 (1)嚴重心、肝、腎等原發性疾病者;(2)已使用手術治療或微創治療復發者合并嚴重骨質疏松或腰椎骨折患者;(3)妊娠或哺乳期女性;(4)嚴重過敏體質者。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西藥治療。給予甲鈷胺片(石藥集團歐意藥業有限公司,規格:0.5mg,H20050168),0.5mg,口服,3次/d;20%甘露醇注射液(上海百特醫療用品有限公司,規格:100mL:20g,H20073135),lOOmL,配合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鈉(馬鞍山豐原制藥有限公司,規格:5mg,H20051748),5mg,靜脈滴注,1次/d,40滴/min,共治療1周。研究組患者在此基礎聯合使用針灸及運動鍛煉療法。針灸療法:(1)取穴:取患者腎俞、大腸俞、腰陽關、環跳、委中、陽陵泉、秩邊、阿是穴。行痹者加血海;痛痹者加關元;著痹者加足三里;熱痹者加曲池;寒濕加大椎。(2)具體操作:常規消毒針刺穴位皮膚,使用適當長度一次性無菌毫針針刺上述穴位,得氣后行捻轉提插瀉法,留針30min,每lOmin行針1次,1次/d,共治療1周。運動療法:(1)空中蹬車:仰臥位,屈髖屈膝,抬起一只腳向前上方蹬出,換另一只腳重復同樣動作,注意動作緩慢,20次/d。(2)飛燕運動:俯臥位,雙下肢并攏,雙手至于身體兩側,運動時同時抬起雙下肢及抬頭挺胸,注意配合腹式呼吸,15min/次。(3)抱膝觸胸及直腿抬高運用:仰臥位,患者背部緊貼床面,雙膝屈曲,盡可能貼近胸部,然后緩慢將膝關節充分伸直牽拉,注意運動過程柔和,20次/d。運動強度根據患者病情、耐受能力制定,循序漸進,逐步加強。
1.2.2指標檢測方法 于治療前、治療1周后采集兩組患者晨起空腹血樣,采用免疫透射比濁法檢測患者超敏C反應蛋白(CRP)水平,經ELISA法檢測血清腫瘤壞死因子(TNF) -α、白介素(IL) -6水平。
1.3評定標準
1.3.1疼痛程度評估[5]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進行評估。即采用一條10cm的橫線表示,0為無痛,10為劇烈疼痛,其他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
1.3.2腰椎功能評估[6] 采用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ODI)進行評估,該量表包括生活自理能力,疼痛強度,站立行走情況、睡眠狀況等10個方面內容,分值越高說明癥狀越嚴重。
1.3.3臨床療效評定[7] 顯效:癥狀基本消失,患者恢復正常生活狀態;顯著進步:癥狀顯著緩解,勞累后出現疼痛不適,休息后緩解;改善:癥狀減輕,腰部活動受限,無法恢復正常生活;無效:癥狀無明顯變化。臨床總有效率=(顯效例數+顯著進步例數+改善例數)/總例數×100%。
1.4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治療前、治療2周后兩組患者疼痛程度(VAS評分)差異、腰椎功能(ODI)評分情況及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CRP)水平變化。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對于正態分布者,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疼痛程度比較
治療2周后,兩組患者VAS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腰椎功能評分比較
治療2周后,兩組患者ODI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兩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變化比較
治療2周后兩組患者疼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CRP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LDH具有高發病率,高復發率,高致殘率的特點。近年來該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且有年輕化趨勢,嚴重影響患者生活水平[8]。大部分患者采用手術及保守治療后均能取得較好的療效,但手術治療后極易出現后遺癥,而保守對癥治療又存在較多的副作用,且治療時間長,同時該病又極易受患者作息規律及勞累程度影響[9]。中醫治療該病歷史悠久且方法眾多,如中藥熏蒸,針灸,推拿、運動鍛煉等,均可有效緩解臨床癥狀,且優勢明顯[10]。其中針灸及運動鍛煉具有簡便安全,成本低等特點。
中醫認為腎主骨,腰腿痛與患者腎虛有關,同時風、寒、濕邪侵襲機體,或突然跌撲損傷,瘀血內阻,氣血不暢均為其主要致病因素,臨證治療常以行氣活血、舒經活絡為主。針灸是我國特有的“內病外治”手法,主要通過經絡、腧穴的傳導作用達到通經脈、調氣血、平陰陽等預防及治療疾病的目的。本次研究結果中研究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與戚艷等[11]研究相似,通過針灸對相關腧穴的刺激,能起到活血化瘀、調節神經、消炎止痛的功效。運動鍛煉能改善局部肌肉組織血液循環,預防組織粘連,緩解疼痛。
本研究還就兩種療法對疼痛癥狀的改善情況展開分析,發現研究組患者VAS評分低于對照組。一方面針灸治療能有效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活血化瘀。同時腎俞、大腸腧、具有補腎壯骨、強筋固本、健脾消腫的作用;環跳、秩邊、陽陵泉有活血行氣,溫通經脈的功效。另一方面,運動療法能有效增強患者腰背肌肉韌性及穩定性,能緩解腰背肌肉疼痛痙攣,矯正椎體移位情況,加速血液循環,預防組織粘連,減輕椎間隙壓力。
此前有研究發現,運動療法能有效改善患者下肢血液循環,血液在體內分布改變,有利于炎癥釋放的止痛物質代謝[12],消除局部癥狀,促進神經肌肉功能恢復。石斌等[13]研究顯示,LDH患者早期炎癥反應期間,機體可產生大量的TNF-α、IL-6、CRP等炎性因子。CRP屬急性反應期蛋白,是衡量炎性反應的重要指標。CRP由IL-6調節,IL-6主要存在于機體中樞神經中,在免疫反應及免疫應答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TNF-α屬于多肽細胞因子,可加快炎性損傷過程。在觸發突出局部炎癥反應和促進椎間盤病變中起關鍵作用[14]。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TNF-α、IL-6、CRP水平均低于對照組。針灸治療LDH與激活體內神經一體液一免疫系統有關,通過針刺能有效刺激患者脊髓、腦干、間腦、以及大腦皮層通路達到鎮痛抗炎目的,通過改變局部血液供應能有效降低體內炎癥反應[15]。
綜上所述,針灸聯合運動鍛煉具有施行便利、價格低廉的特點,能有效改變患者臨床癥狀,恢復腰部功能,降低炎性指標,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陶亞杰,應海舟,劉遵勇.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療效及對相關指標的影響[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5. 33(9):2290-2292.
[2]龍海波,劉莉.牽引配合推拿技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5,24(6):1045-1047.
[3]安徽省腰椎間盤突出癥分級診療指南(2015年版)[J].安徽醫學,2016,37(1):14-20.
[4]吳中朝.痹癥:針灸療法的優勢病種[J].中國針灸,2018,38(12):91.
[5]姚文平,李明,黃謙,等.芒針速刺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8,27(16):1726-1728. 1732.
[6]黎澤森,曾巧.PVP與PKP在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的臨床效果及患者VAS ODI指數影響[J].河北醫學,2018, 24(7):1057-1060.
[7]王笑豐,張勝男,胡曉樂.中醫針灸結合運動療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鄉村醫生雜志,2017,24(7):56-58.
[8]袁帥,蔣毅.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診治[J].中國臨床醫生雜志,2018,46(12):7-9.
[9]高翱.針灸康復療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研究[J].中醫學報,2017,32(4):683-686.
[10]許振凱,方浩,石宇雄,等.艾灸聯合溫經通絡推拿手法治療瘀血阻絡型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研究[J].世界中醫藥,2018,13(1):170-174.
[11]戚艷,崔榮榮.中西醫結合保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觀察[J].湖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7,19(1):84-87.
[12]劉學靈,李翔,徐聯,等.運動療法對中青年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7,32(12):1070-1073.
[13]石斌,李高陵,徐靈軍,等.經皮椎間孔鏡及椎間孔腰椎間融合術治療極外側型腰椎間盤突出癥[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8,27(10):715-719.
[14]朱勇,張鵬宇,宋曉樂,等.快針結合運動療法治療老年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觀察[J].中醫藥導報,2018,24(1):77-79.
[15]韓易言,馬鐵明.坐骨神經痛針灸療法及其作用機制研究進展[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7,19(8):86-89.
(收稿日期:2019-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