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靜
【摘 要】新課改后學生知識獲取能力培養開始得到廣泛關注,多種學科核心素養培養手段開始在高中階段學生培養中得到應用,而討論式教學法就是其中的一種。通過對核心素養基本情況的介紹,對討論式教學法對化學學科核心素養養成影響展開深度分析,并開始討論式教學法具體應用展開探討,提高討論教學法應用水平,強化學生化學學科綜合素養。
【關鍵詞】人教版;學科核心素養;討論式教學法;高中化學;合作意識
1.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是個體在面對復雜、不確定現實生活情境過程中,運用特定學習方式所孕育出的學科觀念、探究技能以及思維模式等,在進行結果交流、情境分析以及問題處理等過程中所表現出的綜合品質。而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進行一門學科課程學習后,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的關鍵成就,是學科育人價值重要體現。學科核心素養主要關注兩項內容:第一,學科本質屬性,學科學習價值與意義;第二,學生成長過程,關注學生發展價值與意義。
2.討論式教學對學科核心素養養成的影響
2.1有助于合作意識培養
合作意識培養可在增進學生之間感情的同時,保證學生學習合作能力與意識水平,是化學核心素養培養重要組成。討論教學法的運用,不僅可讓學生認識到合作學習的意義與價值,而且還可通過合理分配,幫助學生相互促進、相互幫助,進而產生更加豐富的思維碰撞。
2.2有助于表達能力培養
在進行討論式教學時,教師會為學生留出足夠的討論時間,學生可在規定課題下暢所欲言,獲得平等的發言機會。此種討論學習方式,不僅可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形成有效鍛煉,同時還可逐漸幫助學生明確,如何正確表達自身想法,掌握與人溝通技巧,這對于學生化學學習以及成長而言,都是十分有利的。
2.3有助于思維能力培養
思維能力培養是核心素養培養關注重點,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下,學生學習較為被動,主動思考概率相對較低,其學習思維并沒有得到有效帶動,對學生化學學科思維養成形成了一定干擾。在討論式教學活動中,學生可就討論內容自由發表自身觀點,并對其他學生發言進行思考,會產生強烈的思維碰撞,思維能力會得到有效鍛煉,自主學習能力以及探究性能力也會得到切實提高。
3.討論式教學法運用策略
3.1科學劃分小組
分組合理性是討論式教學法應用關鍵,需要做好小組、討論時間科學劃分,為討論式教學法高效運用奠定良好基礎。在進行分組時,一方面可按照學生化學學習能力以及知識理解、反應能力等,對學生展開合理分組,保證每一小組整體實力均衡性,以為后續討論活動順利開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可根據學生座位,讓其臨時組建討論小組。此種方式多用于簡單性課題討論,并不適用于深度問題探究。
在完成分組后,需要對討論時間展開嚴格控制,不僅要保證學生討論時間充足性,同時還要保證討論效率,避免出現時間過長或過短,使小組討論受到干擾的狀況。老師應保證討論時間制定靈活性與彈性,應按照學生討論具體情況合理展開時間管控,進而達到最佳討論學習效果。
3.2保證師生關系
融洽的師生關系是保障討論式教學高質量開展的關鍵要素,如果師生關系不理想,會使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狀態受到直接影響,可能會出現討論態度不積極或者不敢表達觀點等方面的狀況,并不利于討論活動開展,所以需要做好師生關系維護,通過良好課堂氛圍的打造,帶動學生積極參與到討論互動活動中。為達到這一點,老師需要改變以往教學觀念,主動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了解學生喜好,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各項困難,確保學生可以更加喜歡老師,并由此愛上化學學習。例如在對“有機化學”、“無機化學”相關知識點進行總結時,由于該部分知識點學習難度較大,所以老師要給予學生更多的耐心,應主動參與到學生討論中,并及時對學生進行幫助,以求達到最佳討論學習效果。
3.3巧妙設計問題
為保證討論活動順利進行,在進行討論時,老師會事先準備各種問題,以通過問題引導幫助學生有序展開課程學習。
例如在對高中人教版教材“鹵族元素”相關知識點進行學習時,筆者按照學生認知規律與學習能力綜合水平,對臺階式問題展開了設計。第一階段,引發學生討論興趣。此階段問題相對較為簡單,主要以原子機構示意圖繪制以及原子結構共同點等簡單性討論問題為主,目的是引導學生主動投入到討論之中;第二階段,引導問題,引發學生進一步思考。如,鹵族元素中最為活潑的非金屬元素是什么、各元素活動性差別、元素化學性質相似與不同之處等,進而利用問題對學生思考形成引導;第三階段,總結性問題,帶領學生對討論過程進行回顧,并做好一系列鹵族元素知識總結,進而圓滿完成相應討論活動。
3.4實驗式討論
實驗是化學教學重要手段,也是學生知識認知有效途徑。實施化學教學時,按照實驗內容或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組織展開小組討論的方式,就是實驗學習法。在具體進行教學時,老師需要做好學生自主探究情境創設,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新知識探索。
例題:實驗室內有兩瓶酸溶液,溶液pH值均為2,分別為弱酸以及強酸。現有石蕊試液、酚酞試液、蒸餾水以及pH試紙,如何運用簡單方式完成強酸判別。
在問題提出后,小組成員會按照老師所提出的已知條件展開討論,并在老師引導下完成實驗方案以及具體操作步驟設計。在不斷地討論過程中,學生會全身心投入到實驗編制以及操作之中,探究活動以及討論活動開展質量會更加理想。與傳統老師操作、學生模仿實驗教學模式相比,此種探索性實驗能夠更好地對學生實驗操作能力、組織能力以及化學知識運用等方面能力展開鍛煉,可實現對學生探索欲望的切實激發,更利于學生創造思維以及發散性思維培養。此外在實驗結束后,老師應按照實驗現象引導學生展開已學知識、實驗現象聯想,對學生思維再次展開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