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園
【摘 要】積極心理學在心理學領域屬于一場十分重要的變革,它會從積極的角度來進行心理研究,關注的是學生心理以及情緒等多方面,提倡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積極樂觀的面對生活,而本文則是就積極心理學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滲透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初中歷史;教學滲透
引言
在科技革命到來之后,世界各個民族文化也呈現出了多元化的發展趨勢,人類心理在這種環境下如何保持健康發展也成為心理學中較為關注的問題之一。積極心理學是現如今較為完善且較為有效的一種實驗辦法以及測量手段,也是致力于發展人的潛能以及美德的一門學科。將其應用于教育教學領域,提倡的是在教學過程中不以糾正學生錯誤為教育教學理念,反而要積極克服學生心理障礙,幫助學生樹立起良好的學習自信心以及學習目標,借助于有效手段來激發學生探究以及自主學習等一系列積極品質,同時讓其這些品質在學習與實踐中得到發展與提升,而學生也能在教學課堂上掌握相關知識。為了更好地對其進行研究,本文也以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為例,就如何將積極心理學滲透到課堂之上進行了如下分析:
1.積極心理學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滲透的意義
1.1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興趣可謂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也是有效喚醒學生對于歷史知識渴望與熱情的關鍵,只有學生產生了興趣,才能更好地讓學生主動學習,去學會并掌握歷史,發展學生歷史思維。但是,就目前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現狀來看,明顯存在著歷史教學單一化、程序化等特征,初中歷史課堂較為枯燥無趣,學生無法在歷史課堂上得到發展與提升。可是,積極心理學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若能得以滲透,就需要教師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關注歷史積極面,讓學生在歷史課堂上獲得積極主動的情緒體驗,有效激活學生歷史學習心理欲望,激發學生歷史學習興趣,讓其能夠主動參與到歷史課堂學習之中。例如,教師在進行《洋務運動》相關內容教學的時候,就可以借助于李鴻章的名言亦或者是其家書作為教學導入,將李鴻章個人經歷與洋務運動命運有效結合在一起,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刺激學生心理學習欲望,這樣學生就能讓學生在良好、積極的情緒中學習歷史。
1.2促進教學改革深化
積極心理學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若能得以有效滲透,還能有效促進教學改革得以深化。積極心理學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滲透,其強調的是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并且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式,將積極心理學有效應用于歷史教學課堂之上,在這種環境下,傳統歷史教學模式自然也就能夠得到改善,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讓歷史教學改革得到有效深化。
1.3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積極心理學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滲透,本就是教學領域重要變革。積極心理學要求關注人們幸福,倡導對人類美德進行探索,要求人們積極樂觀的面對生活,將積極心理學應用于初中歷史教學課堂之上,教師不僅要對學生進行歷史基礎知識教學,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盡可能激發學生對于歷史課程的學習興趣,讓其能夠主動積極的投身于歷史課堂之上。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掌握歷史知識,同時還能形成積極向上的人格,全面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與提升。
2.積極心理學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滲透實踐
2.1深度研究教材,培養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
積極心理學認為,人內心就存在著一定的積極力量,而后天的教育則能夠進一步拓展人內在的潛能,讓其得到更為全面的發展與提升。歷史這一門課程本就包含了較多的內容,歷史教材也是學生展開系統學習最為重要的工具,在歷史教學課堂之上要想有效滲透積極心理學,一定要在教學過程中轉變傳統教學理念,讓學生改變之前死記硬背的教學方式,在講授新知識的時候,聯系學生實際需求以及學生心理發展特點,有目的的對教材內容以及教學目標進行合理的分配以及構造,通過適當延伸與拓展來讓學生進行自我探究,這樣學生就能在這一過程中獲得積極的心理。在初中歷史課堂之上,教師一定要深度研究教材,挖掘其中存在的榜樣形象,以榜樣來作為積極心理學滲透點,讓學生在榜樣作用下得到心靈成長與發展。例如,臥薪嘗膽、“第一個睜眼看世界的中國人”張騫、開創我國游記文學的酈道元等等,教師可以將其作為歷史教學導入,讓古人行為與學生心有效連接在一起,引導學生感悟歷史任務人格魅力與品質,讓其能夠學習他們的堅強不屈、百折不撓的精神與毅力,從而真正實現積極心理學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滲透。
2.2營造學習氛圍,關注學生心理感受
積極心理學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要想得以有效滲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需要為學生營造出民主、積極的教學氛圍,與學生在歷史課堂上平等進行對話。積極心理學認為,人類進行各種有意識的心理活動,亦或者是外在行為,都需要依賴于自身已有的心理資源。為此,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要為學生創設出較為良好的教學氛圍,在課堂之上關注學生心理感受,積極誘導學生積極情緒,這能夠進一步實現積極心理學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滲透。首先,教師在教學課堂之上需要關注、尊重、愛護學生。每一個學生都知、都會說,可是在實際教學課堂之上,并不是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有發言的機會,部分學生較為敏感、缺少學習自信心,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喚醒學生自我意識,尊重、關心、愛護學生,以鼓勵的語言、表情來激勵學生主動思考與回答,這樣學生就能感受到自己有被關注、重視的感覺,從而才能更好地實現積極心理學的有效滲透。其次,教師在歷史教學課堂之上還可以培養學生對于歷史學習的興趣以及親近感,借助于趣味性的知識點亦或者是活動等形式來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這樣學生對于歷史就會產生親近以及向往之情,從而有效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快樂、滿意以及歡喜等情緒。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大變革時代”這一課時內容教學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針對生產力“牛耕的使用與推廣”這一枯燥性的知識點,來借助于出土文物牛遵以及歷史文獻上的具體史實來幫助學生更好地感知這一知識點,讓學生切身感受到牛耕的先進性,從而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參與積極性,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一課時內容。
2.3發揮評價功能,增進學生積極體驗
積極心理學認為:“增進個體積極體驗是發展學生積極人格以及力量的基本途徑”。一個人的成長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對外界進行探索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自我探索的一個過程,一個人并不能完全清楚自己究竟能夠成長到什么程度,也無法了解自身的潛能究竟有多大,這個時候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就需要及時、科學的對學生進行教學評價,給予學生激勵與肯定,通過優化教學評價來將其激勵功能充分發揮出來,這樣就能進一步增進學生積極體驗,讓學生在初中歷史課堂上得到發展與提升,同時真正是實現積極心理學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滲透。對于這一點,一方面教師可以在評價學習結果的同時評價學生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方式,改變傳統以終結性評價為主的評價手段,在學生整個學習過程中加強關注,從學生思維方式、習慣、學習能力等多方面來進行綜合評價,以此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歷史課堂之上滲透積極心理學,不僅能夠有效激發學生歷史學習與參與興趣,還能讓深化歷史教學改革,促進教師教育教學理念及時轉變,從而在保障歷史教學質量的同時,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心理以及學習習慣,促進初中生全面發展與提升。
【參考文獻】
[1]張亞玲.積極心理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1(15):40-41
[2]王春香.積極心理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與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9):113+158
[3]田偉.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歷史課堂教學[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7(10):66-68
(南京市第六十六中學,江蘇 南京 210000)